阅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ChatGPT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变革、挑战与应对
周忠良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5): 134-146.   DOI: 10.12002/j.bisu.482
摘要1315)   HTML4403)    PDF(pc) (1622KB)(1386)    收藏

ChatGPT是一种新型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模型,拥有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ChatGPT具有变革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的潜力,能够有效地辅助个性化教学的开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构建新型教学主体关系,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推动知识生产方式变革,拓宽翻译教育教学研究空间。与此同时,ChatGPT的应用也存在潜在风险,如削弱学习自主性、异化教学主体关系、损害学术诚信、引发知识安全风险、伦理风险和意识形态风险等。为应对挑战并充分发挥ChatGPT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潜能,我们有必要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过程,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化翻译伦理教育和意识形态风险教育,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型人工智能作为“类人教师”具有强大的教学潜能,但无法取代教育教学中的人类因素,因而改变不了教育的本质,未来教师仍会在诸多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ChatGPT赋能外语教学:场景与策略
李佐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 46 (1): 109-118.   DOI: 10.12002/j.bisu.501
摘要1000)   HTML1528)    PDF(pc) (1634KB)(836)    收藏

ChatGPT代表了目前语言智能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它合信息搜索、机器翻译和对话生成等功能于一体,以强大的生成能力给人类生活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外语教学关乎语言能力提升和知识传授,势必会受到语言智能技术发展的直接影响。本文在介绍ChatGPT功能与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ChatGPT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场景和存在的潜在问题,并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宏观应对策略。在人机共生时代,外语教学工作者应坚守育人初心,改革教学范式,注重创新能力,努力提高智能素养,增强智能伦理意识,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外语人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应用语言学Q方法研究述评:基于PRISMA系统性综述方法
姜伟, 秦丽莉, 杜仕琴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 46 (2): 78-94.   DOI: 10.12002/j.bisu.511
摘要880)   HTML146)    PDF(pc) (1969KB)(167)    收藏

近年来,混合研究方法逐渐受到应用语言学领域学者的关注。其中,Q方法作为一种探讨人类主体性的混合研究方法,融合了量化与质性方法的优势,从整体和个体两个层面出发,以客观手段考察主观本质,逐渐得到该领域专家的认可。然而,学者们对于Q方法的认识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成果较少,国内实证研究尤其匮乏。因此,本研究采用系统性综述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重点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和筛选,从“理论视角”“研究主题”和“数据搜集与分析特征”3个方面评述Q方法研究现状。研究发现,只有少量Q方法研究注重与理论相结合,且仅有的这些研究多聚焦动机主题;研究主题涉及动机、情感、信念、课程评价等;数据搜集与分析呈现出从共时到历时、从组内向组间或组内组间相结合的发展趋势。最后,本文结合现有研究的不足,指出Q方法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试论元宇宙背景下的外语教学研究
陈坚林, 秦枫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 46 (1): 99-108.   DOI: 10.12002/j.bisu.500
摘要639)   HTML1683)    PDF(pc) (1642KB)(266)    收藏

元宇宙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助力创新发展。本文对元宇宙背景下如何开展外语教学研究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性阐述,讨论何谓元宇宙以及如何充分应用元宇宙场景开展外语教学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元宇宙概念的源起和定义、人类活动空间的演变、网络空间的发展过程、元宇宙背景下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新形态等,希望可以引发更多的观点与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外语研究方法层次论——以翻译学为例
黄忠廉, 顾俊玲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5): 3-16.   DOI: 10.12002/j.bisu.473
摘要587)   HTML6249)    PDF(pc) (1971KB)(1531)    收藏

译学研究方法由人文研究方法演绎而成,但有自己的特色。译学研究方法众多,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层,形成相应的方法系统,由高至低分别为译学研究哲学方法、译学研究一般方法和译学研究具体方法。哲学方法指导和制约另外两层,一般方法自下而上地充实、丰富和发展哲学方法层,自上而下地拓展、深化和提高具体方法层。哲学方法包括普遍联系法、运动发展法、矛盾分析法等。一般方法包括辩证思维方法和系统科学方法两大类:前者包括分析综合结合法、归纳演绎结合法、定性定量结合法、宏观微观结合法、历史逻辑一致法、抽象升至具体法等;后者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论、协同论、突变论等。具体方法是可直接操作和使用的,数量最多。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语言习得中的语言输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以《人生初年——一名中国女孩的语言日志》中“冬冬”的母语习得过程为例
束定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 46 (1): 3-18.   DOI: 10.12002/j.bisu.494
摘要404)   HTML3630)    PDF(pc) (1740KB)(880)    收藏

普遍语法学者认为,在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虽然语言刺激存在许多缺陷,但儿童依然能够从这些充满缺陷的语言输入中获得语法能力,这说明人类大脑中存在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这一假设遭到认知语言学的挑战。认知语言学认为,儿童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建立在一般认知能力的基础之上,特别是记忆能力、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近年来,学者们通过实验发现,儿童具有惊人的记忆力、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帮助儿童通过日常接触的语料掌握语法规则,获得构式;推理能力则帮助儿童利用原有知识获得更多的新知识,从而增强其表达能力。本文通过对儿童实际语言习得过程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儿童语言能力的获得与语言输入的质和量有密切的关系。儿童获得的语言刺激来源广泛,其丰富性、针对性和高频次也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儿童的语言能力与其概念能力和思维能力相互影响:概念能力可以推动语言能力的发展,而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推动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也谈互动语言学研究——兼与郑娟曼商榷
于国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4): 92-106.   DOI: 10.12002/j.bisu.468
摘要363)   HTML3292)    PDF(pc) (1841KB)(1545)    收藏

近年来,互动语言学已成为国内颇受瞩目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它根植于会话分析研究,与会话分析有着最直接、最紧密且难以剥离的关系。遗憾的是,许多研究者对互动语言学没有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的掌握,从而不能正确开展实证研究。为了呈现互动语言学的真实面貌、推进互动语言学研究的科学开展,本文首先介绍了互动语言学的学科基础、研究目的、研究工具等内容,然后以《从互动交际看“好吧”的妥协回应功能》一文为例,指出该研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以展示互动语言学视角下实证研究的正确做法,并提倡同行严格遵守互动语言学的学科规训,开展客观、科学、有说服力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ChatGPT在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体系及实践
宋飞, 郭佳慧, 曲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6): 110-128.   DOI: 10.12002/j.bisu.491
摘要344)   HTML2441)    PDF(pc) (4806KB)(807)    收藏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持续发展,推动了教育领域的不断进步。ChatGPT诞生后更是以强大的文本理解和生成功能引发了外语教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本研究基于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具体实践,探索了ChatGPT在语言教学、文化教学和考试辅导3个课堂教学辅助领域以及6类教学资源——教材与教辅材料、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教学软件与应用程序和网站、学习平台和管理系统、其他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应用。研究发现,ChatGPT可以辅助教学资源建设,帮助教师开展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是十分有效的外语教学工具。然而,ChatGPT在专业知识储备和资源搜索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有时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因此,我们要客观看待ChatGPT在外语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对ChatGPT的反馈加以鉴别,合理使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创机器翻译的新纪元了吗?——一项质量对比研究及对翻译教育的思考
张文煜, 赵璧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 46 (1): 83-98.   DOI: 10.12002/j.bisu.499
摘要311)   HTML3206)    PDF(pc) (1873KB)(632)    收藏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一经问世,就引发了应用热潮,同时也对广大语言内容工作者的创作和服务模式构成了巨大冲击。本研究将机器自动评价和人工评价相结合开展译文质量评测实验,对当前GPT技术在翻译领域的应用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GPT技术在翻译领域中尚不构成对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技术的更迭,但在汉英翻译、术语翻译、文学翻译等领域已经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质量提升。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翻译教育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变革给出了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汪榕培翻译风格的语料库考察——以《诗经》的英译本为例吴晓龙
吴晓龙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5): 82-97.   DOI: 10.12002/j.bisu.478
摘要310)   HTML2949)    PDF(pc) (1770KB)(1200)    收藏

汪榕培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典籍翻译家,一生翻译了60多部典籍作品,其中包括《诗经》在内的8部译作入选“大中华文库”,为中国典籍英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基于已建成的《诗经》中英文平行语料库,以汪榕培的《诗经》译本为研究对象,参照理雅各、庞德和许渊冲的译本,利用语料库检索软件WordSmith从词汇和句子两个层面考察了汪榕培的翻译风格。本研究兼顾T型和S型两种维度的译者风格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译者风格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解读。在借助语料库的统计数据直观体现译者风格的同时,兼顾源文本,探讨译者风格,有助于客观、全面地揭示翻译本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概念转喻研究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向
魏在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5): 147-160.   DOI: 10.12002/j.bisu.483
摘要301)   HTML4011)    PDF(pc) (2745KB)(882)    收藏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简述概念转喻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其发展脉络,展望未来的发展路径与方向。文章首先回顾了研究范式的转变:从修辞到认知;其次讨论了近年来概念转喻研究新的进展,如转喻触发语、转喻的认知功能研究;最后展望了概念转喻研究未来发展的方向,建议加强英汉转喻对比与相关实践领域——如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教学——的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翻译社会认知研究的概念、问题和方法——译者行为研究的新途径
胡显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4): 37-50.   DOI: 10.12002/j.bisu.464
摘要296)   HTML8937)    PDF(pc) (2496KB)(1375)    收藏

本文从翻译学的语言学、社会文化和认知科学三大研究范式的分歧与融合出发,汲取社会认知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探讨翻译社会认知研究的概念、问题和方法。本文提出:翻译是一种社会认知,即一种基于译者对社会世界的感知、理解和概念化的语际操作。社会认知研究为译者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概念工具、框架和方法。翻译社会认知研究有助于研究范式的融合,有助于建立具有包容性和连贯性的翻译学本体理论和方法论,并能提出和回答一些具有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的新问题,为译者行为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及其应用问题——答研究者(之一)
周领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4): 6-23.   DOI: 10.12002/j.bisu.462
摘要293)   HTML4354)    PDF(pc) (1859KB)(1658)    收藏

在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探讨和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会涉及一些问题,如译者行为批评的理论源流、理论归因和理论应用等。作为该理论的构建者,本文作者针对这些问题予以解答,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展开具体讨论,以求在梳理、释疑和学习过程中不断使理论得到完善,助推研究更加顺利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法律翻译:过去、现在和未来
张法连, 孙贝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5): 17-32.   DOI: 10.12002/j.bisu.474
摘要291)   HTML4584)    PDF(pc) (1638KB)(958)    收藏

中国的法律翻译肇始于清末,其发展经历了萌芽期、探索期、转型期、发展期和持续完善期5个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法律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各界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因此,有必要厘清当前法律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消除各界对法律翻译的误解。在中央强调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大背景下,必须重视法律翻译的统领性作用,关注法律翻译的独立价值,提高对法律翻译的认识。未来,我们要扎实做好法律翻译教学工作,加快法律翻译规范化进程,提高法律翻译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积极构建法治国际话语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以法治传播为突破口,以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为切入点,塑造法治中国形象,从而取信于国际社会,让更多人愿意倾听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曹禺戏剧作品英译述评
张翠玲, 赵秋荣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5): 109-122.   DOI: 10.12002/j.bisu.480
摘要291)   HTML3511)    PDF(pc) (1769KB)(1100)    收藏

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者,一生创作和改编了13部戏剧作品,其中绝大多数已被翻译成英语。在英语世界中,这些英译本多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少数作品发表在期刊或收录在翻译选集当中,涉及中西译者19位。本文从译本情况和译者身份入手,对曹禺剧作的英译情况进行了述评,并重点对其4部代表作《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的翻译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曹禺作品的英译存在翻译更新较慢、译语陈旧和译者缺乏等问题。希望本研究能为翻译工作者提供参考,对曹禺研究、戏剧翻译研究以及中国文学“走出去”产生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培养科学素养
蔡基刚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 46 (1): 19-28.   DOI: 10.12002/j.bisu.495
摘要271)   HTML7802)    PDF(pc) (1700KB)(422)    收藏

新近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文化意识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并将其放在十分显著的位置,这本无可厚非。然而,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仍有待提升;同时,我国政府也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因此,笔者建议将科学素养的培养纳入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标准。科学素养是文化意识的基础,是跨学科连接的中心。学生如果没有科学常识和科学态度,文化意识素养中“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目标就不大可能达到。本文在分析科学素养不被外语界重视的原因后,提出中小学英语在教材和教学方面应进行相应改革并在校园内外积极开展科学活动等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理论创新的起点与重点——在第三届全国“译者行为研究”论坛上的讲话
许钧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4): 4-5.   DOI: 10.12002/j.bisu.461
摘要266)   HTML3886)    PDF(pc) (1297KB)(577)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叶维廉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观
李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5): 98-108.   DOI: 10.12002/j.bisu.479
摘要263)   HTML3630)    PDF(pc) (1827KB)(536)    收藏

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来自不同时代和地域、秉持不同文化理念的中外译者有着不同的翻译思想和路径。华裔学者叶维廉提出和建构了以“模子”为核心概念的比较诗学理论,并将之践行和贯彻于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观,彰显了华裔学者的文化自觉和翻译诉求,突出了中国文学和诗学的属性和特质,为中国古典诗歌英译提供了富有个性的研究角度和实践路径。本文以叶维廉的两部古典诗歌英译作品为研究基础,从解读方式、表达理念和接受效果3个方面思考和评述叶维廉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观,分析其比较诗学观在翻译中的体现,阐述其诗学观与翻译观的汇通途径。本研究希望能对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对中国文学形象在海外的建构和接受研究作出积极的贡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重大变化及其对未来的深刻影响——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中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再定位
郭英剑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 46 (2): 3-17.   DOI: 10.12002/j.bisu.505
摘要262)   HTML527)    PDF(pc) (1888KB)(298)    收藏

2024年1月,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发布了《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其中涉及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与过去相比,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些重大变化的主要内容、具体内涵、现实意义及对未来外语专业建设的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使命与担当
王铭玉, 张艳凤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6): 3-20.   DOI: 10.12002/j.bisu.484
摘要246)   HTML4435)    PDF(pc) (1806KB)(601)    收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面临新课题、新挑战、新任务;同时,进入普及化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又展现出新的发展活力和发展实力。在新发展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应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四大职能,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专业交叉融合、产教交叉融合、教技交叉融合等四个融合,扎实开展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四项建设,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基于语料库的熊式一英译戏剧译者研究
马晴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4): 66-80.   DOI: 10.12002/j.bisu.466
摘要244)   HTML3026)    PDF(pc) (1884KB)(857)    收藏

熊式一是历史上首位让中国京剧走出国门并享誉欧美的戏剧翻译家,然而他却名副其实地声名在“外”,国内少有学者关注和研究他的戏剧翻译,遑论探讨其译者风格。本文以熊式一的两部英译戏剧《王宝川》和《西厢记》为研究对象,借助自建语料库,探究其戏剧翻译的可读性和可表演性,分析他的译者风格及成因。研究发现,熊式一有相对统一的译者风格:词汇多样性程度较低,文本信息量较小,词汇易懂性较高,译文可读性较强。但因翻译目的和策略的差异,这两部熊译戏剧的可表演性相去甚远,《王宝川》的台词上口性、语言动作性及对白流畅性都高于《西厢记》。本文认为,在戏剧外译的过程中,译者要处理好译文的文学性与舞台性的矛盾统一,唯其如此,作品才能获得良好的接受效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国外二语程式语研究25年:热点及趋势——基于WoS检索期刊的知识图谱分析
武和平, 李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5): 67-81.   DOI: 10.12002/j.bisu.477
摘要237)   HTML4358)    PDF(pc) (3568KB)(708)    收藏

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构式语法,特别是语料库语言学和短语学的兴起,程式语已经成为第二语言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检索以二语程式语为主题的学术论文,运用CiteSpace的文献信息可视化技术,通过定量分析的手段,力求全面、客观地追踪和分析1999—2023年间国外二语程式语研究的发展历程、热点领域和前沿主题。研究结果表明,国外二语程式语的研究整体呈持续性增长的积极态势,核心研究领域涵盖语料库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及应用语言学4个学科领域,分别涉及程式语的结构与分布、表征与加工、使用与功能以及二语程式语的习得与教学等不同的研究主题。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分析,厘清了国外学术界近25年间二语程式语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二语程式语提供了直观、全面的文献指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基于语义波理论及态度资源的“中华文化失语”研究——以美国教科书《世界历史》中儒家思想的话语分析为例
梁砾文, 王雪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4): 120-133.   DOI: 10.12002/j.bisu.470
摘要228)   HTML2725)    PDF(pc) (1770KB)(697)    收藏

美国历史教科书中关于儒家思想的话语体现了“中华文化失语”的现象。本文以全球化社会文化语境为桥梁,融合语义波理论与态度资源,采用统计描述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在美国广泛使用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中儒家思想的相关篇章进行话语分析,揭示中华文化的“失语”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在西方主流意识形态设立的全球化社会文化语境中,体现中华文化思维能力的儒家知识体系经过教科书编者的抽象和简化,最终融入西方知识体系;②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品格的儒家价值体系经过教科书编者的态度评价,最终融入西方价值体系;③全球化社会文化语境沟通知识的认知维度和价值维度,将儒家思想从中国社会文化层剥离,融入西方知识与价值结构,逐渐“失语”。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彭斯诗中国群体译者行为研究
李正栓, 张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4): 24-36.   DOI: 10.12002/j.bisu.463
摘要218)   HTML3129)    PDF(pc) (1865KB)(796)    收藏

彭斯是最早被译介到中国的欧美诗人之一,其诗歌传播时间之久,研究数量之大,表明其具有极大的文学价值和研究潜力。本文在译者行为批评视域内,从翻译外和翻译内两个方面出发,分别对袁水拍、袁可嘉、王佐良和李正栓4位译者进行研读,探讨他们在历史语境、翻译原则和文学阵地影响下的译者行为,以及他们在传达原文意义、韵律和风格时表现出的译者行为,希望可以为彭斯诗歌研究和译者行为研究作出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基于对话句法的汉语会话分析
王德亮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4): 134-148.   DOI: 10.12002/j.bisu.471
摘要216)   HTML2495)    PDF(pc) (1850KB)(828)    收藏

以往会话分析所取得的成果大多是从社会学、民族志或语用学角度进行的研究,近年来,对话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动向——对话句法理论,研究者们开始尝试从认知功能视角研究对话。本文在对话句法理论的框架内对汉语会话进行了探索,详细分析了汉语真实对话语料中的平行、共鸣、重现、跨句图谱、选择、对比和类比现象。与传统的会话分析相比,基于对话句法的会话分析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更加深入地抓住对话结构的特点,厘清其中的语言、认知、功能以及语用的互动过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国际中文教育的分层意识和产品化思维
崔希亮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4): 81-91.   DOI: 10.12002/j.bisu.467
摘要205)   HTML2423)    PDF(pc) (1522KB)(688)    收藏

国际中文教育要有两种观念:一种是分层意识,一种是产品化思维。国际中文教育对于国家来说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对于高校来说是一个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对于从业者来说是一种职业化的工作,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对于社会来说是一项语言服务。笔者认为,不同层次的人在思考国际中文教育时,应该有不同的意识、不同的目标追求,从而研究不同的问题;而对语言服务而言,国际中文教育应该有产品化思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会话语义的动态识解——以修正语料为例
于月, 吴义诚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4): 107-119.   DOI: 10.12002/j.bisu.469
摘要193)   HTML2908)    PDF(pc) (2400KB)(710)    收藏

会话是人类语言最基本的使用形式,也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一个难题。会话的交互性、实时动态性及语境依赖性等特点,一直是脱离语境(context-free)的传统形式语法理论研究的一个盲点。本文基于动态句法理论框架,采用渐进式的解析方式,以会话修正语料为例,尝试对汉语会话的语义识解过程进行形式化描写,对语句的语义内容和语言环境均作出形式化表征,力求以结构化方式清晰地展现会话赖以生存的语境因素。通过对会话语义的动态解析,本文发现,将语境因素纳入理论模型,同时重视结构、语义及语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会话实时理解与表达中的作用,能够使我们更好地探究自然语言会话的运作机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汉语布洛卡氏失语症功能语类障碍的制图分析:一项个案追踪研究
王海燕, 于翠红, 柳鑫淼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5): 50-66.   DOI: 10.12002/j.bisu.476
摘要191)   HTML3511)    PDF(pc) (1940KB)(636)    收藏

本研究追踪考察一位汉语布洛卡氏失语症患者在言语恢复过程中的功能语类表现,包括时态短语(TP)和标句词短语(CP)及次级焦点短语(FocusP)和限定短语(FiniteP)。结果显示:①患者TP障碍严重、恢复慢,尤易在“了1”上犯错;②呈现焦点量化障碍,“连”字句的极性敏感度受损严重但恢复较快。研究结果验证了跨语言的“过去时态障碍”,但不支持句法树高层受损假说。汉语失语症患者“了1”和“了2”的共性和分离性实证数据也显示汉语中的确存在隐性的限定与非限定的对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平行合并与超局部性现象研究
叶狂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5): 33-49.   DOI: 10.12002/j.bisu.475
摘要189)   HTML3426)    PDF(pc) (1919KB)(563)    收藏

超局部性结构是跨语言常见的句法现象,学术界对如何解释这一现象争议不断。平行合并理论为解释这类现象提供了新视角。本文首先介绍平行合并的内涵和句法生成中的关键环节,然后讨论对4类超局部性现象的新解释:右节点提升结构、杂糅句、连动式以及同位语结构,最后讨论此类研究给汉语超局部性现象尤其是同位语结构研究带来的启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想象的共同体”视域下北美早期印第安书写的叙事建构
欧阳立博, 张叶鸿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5): 123-133.   DOI: 10.12002/j.bisu.481
摘要189)   HTML3731)    PDF(pc) (1777KB)(637)    收藏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著作《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阐释了印刷语言的效应以及话语同时性,引发了对文学文本研究的再思考。本文以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为视角,对北美早期印第安书写的叙事建构展开探讨。首先,从早期印第安书写的重要作家库柏的小说入手,解析“想象的共同体”在凝聚情感方面的作用,这一概念隐射出北美印第安书写在两个维度上的基本特征——文学作品内容所表达的情感具有影响力,空间上的历史在场证明进而为这种情感提供了支撑。由此,面对因种族差异性而导致的冲突,复杂的身份建构成为可能。此外,通过对其他作者有关印第安叙事的分析,揭示了早期印第安书写中身份建构的演变过程,从而阐释了北美早期印第安书写所体现的印第安精神及民族性内涵。在北美洲这片新大陆上,各类新的身份认同形成了一种矛盾但共存的张力,早期印第安书写的叙事建构透射出印刷语言及话语同时性对凝结“想象的共同体”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国内自译群体译者行为研究
滕梅, 杨君宜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4): 51-65.   DOI: 10.12002/j.bisu.465
摘要185)   HTML2314)    PDF(pc) (1708KB)(874)    收藏

本文以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为指导,从翻译内和翻译外两个视角对国内自译者群体进行描述性研究。研究发现,从翻译外视角而言,国内自译者群体具有作者及译者的双重身份,其自译动因主要有3种:扩大读者群和增强文学影响力;由于战争、政治等原因进行自译;为进行翻译研究而翻译。译者素养更强调双语写作能力,国内自译者群体均是能够进行双语写作且具备翻译能力的大家。从翻译内视角而言,相比他译者,自译者群体在微观层面以意义的“求真”为主,宏观层面则以功能的“务实”为主,且拥有自译者群体独特的介于“求真”与“务实”之间的行为模式。本研究提出“自译+他者译后编辑”的合作自译模式,以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更完善、更高效的自译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20世纪以来美国翻译政策对其文化战略的影响研究
龚献静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6): 67-79.   DOI: 10.12002/j.bisu.488
摘要174)   HTML2688)    PDF(pc) (1855KB)(537)    收藏

美国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离不开其一个多世纪以来所实施的各类翻译政策。本文以美国文化战略的历史发展阶段为框架,描述分析20世纪以来美国对外文化战略中的翻译政策与实践。本文认为,二战前美国通过民间机构的“译入”政策实施了占有东方文化的文化战略;二战期间实施了向欧洲各国“译出”美国文化的战略;二战后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通过官方机构和民间组织的“译出”和“译入”双重翻译政策确立了美国的文化霸权地位;20世纪80年代后通过“译入”政策维持美国文化的全球霸权地位。美国在文化战略中积极实施翻译政策,这对我国完善翻译政策、促进中国文化发展及在全球的传播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社交媒体与机构身份建构:香港高校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
李恩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6): 36-52.   DOI: 10.12002/j.bisu.486
摘要171)   HTML1794)    PDF(pc) (3398KB)(539)    收藏

在教育的市场化进程中,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挑战,香港也不例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香港高校采取了各种宣传策略,尤其重视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的作用。本文采用视觉语法分析框架,以香港8所公立大学发布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356张图片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社交媒体中香港高校话语的身份建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香港高校在社交媒体中通过视觉图像建构了以生为本、研究型、创新型、国际化、社会导向型的高等教育机构身份,反映了香港高等教育市场化和香港社会所特有的文化杂糅性特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国内外翻译教师研究对比:基于2000—2021年数据的知识图谱计量分析
杨艳霞, 钟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4): 149-160.   DOI: 10.12002/j.bisu.472
摘要150)   HTML2713)    PDF(pc) (3337KB)(624)    收藏

翻译教师是培养翻译人才和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中国知网核心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采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2000—2021年国内外翻译教师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热点和趋势分析。研究发现,翻译教师能力与教学研究是国内外共同关注的话题,同时国内外相关研究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国内研究以理论思辨分析为主,关注教师能力的发展;而国外研究以实证分析为主,基于翻译的职业化,关注技术对翻译教学和教师的影响。文章最后对我国未来的翻译教师研究提出了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批评认知语言学视域下日美领导人政治演讲语篇话语策略对比研究
姚艳玲, 郭宇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6): 21-35.   DOI: 10.12002/j.bisu.485
摘要149)   HTML5078)    PDF(pc) (2009KB)(377)    收藏

本文在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内,从认知话语和认知语境两个维度对日美领导人政治演讲语篇的话语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运用识解操作理论,解析语篇背后的话语意图,并结合宏观和微观语境,探讨话语策略和社会语境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日美两国领导人在政治交际中均运用指称策略、述谓策略、接近策略和合法化策略来操控受众的认知和情感,以实现话语的强制和说服的目的。研究结果还说明批评认知语言学对跨语言话语建构研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认知话语和认知语境相结合的研究路径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近20年来我国国家政治话语翻译实践中态度语义的变化
黄昱绮, 蓝红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6): 80-93.   DOI: 10.12002/j.bisu.489
摘要141)   HTML1995)    PDF(pc) (1957KB)(566)    收藏

政治话语翻译是国家翻译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治话语翻译进行历时描写有助于我们从多个维度认识国家翻译的对外话语实践,进而为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考察了21世纪以来不同阶段的5份全国党代会文件翻译中表达国家情感、态度和立场的态度资源。研究结果显示,在国家翻译实践“忠实观”和传统“忠实观”的双重要求下,意义对等一直是首选的翻译策略;而随着时间的推进,为了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和提升对外传播能力,非对等翻译的案例增多,改变态度资源语义的情况愈加频繁,其中意义减弱比意义增强更为常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译者元认知监控、思辨倾向和翻译能力的关系研究
莫梓, 曾曙静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6): 94-109.   DOI: 10.12002/j.bisu.490
摘要126)   HTML1781)    PDF(pc) (1749KB)(345)    收藏

本文采用译者元认知监控调查问卷、译者思辨倾向调查问卷和翻译测试问卷,对163名翻译实践时长超过100小时的译者进行了调查,以探讨译者元认知监控能力和思辨倾向对翻译能力的影响。研究人员发现译者元认知监控能力及思辨倾向与其翻译能力都呈显著正相关,并据此建立了译者元认知监控和思辨倾向对翻译能力的影响模型。在该模型中,译者元认知监控直接影响翻译能力,并通过思辨倾向这一潜在变量作用于翻译能力。研究表明,翻译教学在关注培养译者元认知监控能力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译者积极的思辨倾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语言教育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
王立非, 滕延江, 邵珊珊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 46 (1): 29-44.   DOI: 10.12002/j.bisu.496
摘要119)   HTML2472)    PDF(pc) (1690KB)(417)    收藏

语言教育管理是各级语言管理主体统筹语言资源配置、协调解决语言问题、实现语言教育目标、满足国家战略及个体发展需求的管理行为。在新时代,我国的语言教育管理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构建起了国家通用语、外语、民族语言、国际中文及“一带一路”语言协同发展、富有中国特色的语言战略格局,在服务国家战略、促进共同富裕、实现民族和谐团结、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语言教育管理的内涵出发,归纳语言教育管理的特征,剖析国内外语言教育管理研究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今后应重点关注语言教育管理环境、语言教育技术管理、语言教育管理人才以及语言教育管理评价等4个层面的内容,以期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教育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中国英语学习者加工英语反身代词歧义句的策略研究
唐萌萌, 吴金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6): 143-156.   DOI: 10.12002/j.bisu.493
摘要111)   HTML1490)    PDF(pc) (1727KB)(370)    收藏

本文通过移动窗口的自定步速阅读范式,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采取何种策略加工英语反身代词歧义句,以及如何理解歧义反身代词。实验表明,与带有性别线索的无歧义反身代词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加工英语歧义反身代词时,反应时没有显著增长。这一结果说明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母语者的加工策略类似,支持非限制竞赛模型对结果的解释,不支持“足够好”理论、识解模型和不指定加工理论对结果的解释,同时否定了基于制约的加工模型。在解歧倾向上,两组被试对歧义反身代词回指的理解不同,具体表现为英语母语者倾向于理解为临近词(NP2),而中国英语学习者则理解为中心词(NP1),说明了跨语言影响在二语句法解歧中的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基于物性结构理论的汉语偏正式动名复合词研究
汪昌松, 齐术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6): 129-142.   DOI: 10.12002/j.bisu.492
摘要110)   HTML1299)    PDF(pc) (1877KB)(335)    收藏

本文从物性结构理论中的施成角色和功能角色出发,研究汉语偏正式动名复合词VAN和VTN的语义构造及其对句法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指向施成角色的VAN(如“剪画”)和指向功能角色的VTN(如“贴画”)在受否定词“没”修饰时表现有所不同:VAN中的VA在受“没”修饰时会受到限制(如“#剪画没剪”),而VTN中的VT则无此限制(如“贴画没贴”)。我们认为,这种否定限制与动名复合词VN形成过程中V所指涉的物性角色有关:施成角色参与VAN 的形成并对其产生影响,而功能角色对VTN的形成没有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VAN的否定限制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解除,并从物性角色的视角探讨了词汇内部语义结构对句法产生的反向制约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