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英语语法及其发展史
胡壮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 39 (5): 5-16.   DOI: 10.12002/j.bisu.114
摘要2835)      PDF(pc) (664KB)(2394)    收藏
本文探讨英语语法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特征。对于英语语法(史)和语言(史)的同步性问题,笔者认为这牵涉到我们对英语形成过程的认识和英格兰作为国家的出现,也关系到我们对所讨论命题的内涵的定位。对于英语语法系统研究,笔者认为它始自16 世纪对现代英语语法的研究,可分成16~17、18、19~20 世纪3 个阶段。本文最后指出英语语法研究与逻辑、修辞和哲学存在紧密的融合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2. 音系学、语音学与语音教学
马秋武 赵永刚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 39 (4): 40-55.   DOI: 10.12002/j.bisu.106
摘要2827)      PDF(pc) (682KB)(1471)    收藏
语音教学不是通常人们所认为的那种单纯的口头语音训练,而是指导学习者进行由表及里的音系习得过程。语音教学事关外语习得的成功,是外语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首先从语音学、音系学与语音教学的关系入手,系统说明这三者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所在。音系学研究的主要是语言的概念符号系统,而语音学则主要是针对这些概念符号系统的物理体现形式。音系学中所说的“音”,实际上是一个连续性的“音值的量变区间”。其中,音值区间内的任何一个值,原则上都可用以指代表这个音值区间的音,但最能代表这个音的值应该是这个音值区间的峰值,峰值两边的值,其代表性或典型性则是逐渐递减的。语音教学就是帮助学习者要在发音与听音两个方面从不具典型性或代表性音值区间值(甚至非音值区间值)逐渐过度到最具典型性或代表性的音值区间峰值的过程,从而获得辨别不同音值区间的音的能力——即说与听的音系能力。初学者在纠正发音后发音不够稳定,常常又回到纠音之前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语音表现其实深受其潜在的音系意识或能力的影响。接着,文章在列举出当前我国外语语音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指出非母语者发音不好,主要是发音时往往轻音不轻的问题,语音教学中一定要处理好“音”与“流”、“态”与“势”之间的关系。然后,文章具体阐释了外语语音教学不仅要纠正学习者的发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者形成并建立所学语言的音系概念和意识,帮助他们获取所学语言的音系能力,从而真正掌握所学语言的实际发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3. 母爱的伦理限度——《男人与天使》中的母性观
李 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 39 (5): 76-86.   DOI: 10.12002/j.bisu.120
摘要2811)      PDF(pc) (640KB)(1157)    收藏
“母爱”长期以来被当作母性的重要参数与母亲身份捆绑在一起,成为母亲赖以存在的伦理向度。然而当代美国小说家玛丽• 戈登在《男人与天使》中对该伦理向度进行了置疑,展示了母爱的伦理限度及建构性,为母亲的多样性存在发出了独特的声音。本文从母爱的本体性、错位性和异质性三个角度来讨论小说中体现的母爱的伦理限度,即:母爱并非单向的维度,成为爱的主体是打破传统的伦理限度,使母爱最终走向无限的重要途径;母亲的爱很可能指向的是其他孩子,这是理解母爱需要突破的一个伦理维度;母爱是各种矛盾情感的统一体,接纳包括“恨”在内的消极情感将有助于通过对母爱的伦理限度的认可,消解母亲在各种力量中遭受的挤压,从而获得更为繁茂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应急语言服务的概念、研究现状与机制体制建设
王立非, 任杰, 孙疆卫, 蒙永业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 42 (1): 21-30.   DOI: 10.12002/j.bisu.261
摘要2467)   HTML1634)    PDF(pc) (1203KB)(3106)    收藏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突发,举国奋力抗击疫情,国家应急语言服务体系建设成为热点话题之一。本文尝试提出应急语言服务的概念,对国内外应急语言研究进行综述,就如何加快建设和发展我国的应急语言服务机制体制,从应急语言服务基础设施、政策规划、应急能力、应急标准、应急语言人才培养五个方面提出建议。最后强调指出,应急语言服务是国家语言服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之后应当加快健全应急语言服务体系,为国家危机管理作出贡献。谨以此文向正在顽强抗疫的全体中国人致以深深的敬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多模态语篇分析的基本问题探讨
冯德正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 39 (3): 1-11.   DOI: 10.12002/j.bisu.095
摘要2429)      PDF(pc) (604KB)(2570)    收藏
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多模态语篇分析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多模态研究在传统语言学领域的地位仍然受到质疑;另一方面,多模态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仍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多局限,同时,有些学者对该领域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因此,本文拟对多模态研究的基本问题进行系统梳理,简要回答为什么要研究多模态语篇,语言学理论是否适用于分析图像、手势等非语言符号,多模态的研究范畴是什么,有哪些理论与方法、局限与误区等问题。本文进一步提出研究者需要有跨学科意识、实证意识与应用意识,立足于理论与方法创新,着眼于解决多媒体时代传播与交际中的实际问题。正确把握这些基本问题对将多模态语篇分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理论支撑与严谨方法保障的新兴学科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6. 《论戏剧诗》:从虚构性文学对话到古今之争
牛红英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 39 (2): 93-101.   DOI: 10.12002/j.bisu.093
摘要2195)      PDF(pc) (656KB)(1438)    收藏
约翰•德莱顿的《论戏剧诗》一直被视为探讨三一律的文艺理论作品。本文将突破这一传统解读,以对这部作品的细读为基础,并将其置于西方文学与西方历史的大背景下加以审视,挖掘出该作品被人忽略的其它内涵。本文指出,《论戏剧诗》的对话背景和对话角色与其说有一定的真实性,不如说是作者想象力的产物。《论戏剧诗》是一部虚构意味浓厚的对话体文学作品。综合考察对话者围绕三一律、英法戏剧诗的比较和古今戏剧诗的比较进行的争论,会发现它们都与那个时代盛行的古今之争有着密切关联,甚至都是古今之争的体现。简言之,虚构的文学对话《论戏剧诗》是德莱顿参与古今之争的工具。本研究将一定程度上刷新学界对于德莱顿以及《论戏剧诗》的相关认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基于语料库的中美媒体关于中国雾霾报道的对比研究 ——以批评话语分析为视角
刘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 40 (5): 37-53.   DOI: 10.12002/j.bisu.180
摘要2068)   HTML1129)    PDF(pc) (1717KB)(1699)    收藏

本文以批评话语分析为研究视角,基于自建的关于中国雾霾报道的小型语料库,对比分析了中美媒体关于中国雾霾报道的异同。文章从词频、索引行分析、搭配词表、搭配短语4个方面进行了数据对比分析。在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时,具体采用了辩证—关系分析法,从4个阶段构建分析框架,即:阶段一,从符号层面关注社会弊端;阶段二,确定处理该社会弊端的障碍;阶段三,考虑社会秩序是否“需要”该社会弊端;阶段四,确定跨越障碍的可行性方法。经过数据微观结构分析和辩证—关系宏观结构分析,研究发现:中美媒体关于雾霾的报道呈现出较大差异,而这一差异反映了两国不同的意识形态。美国媒体更加关注雾霾成因及其危害,借此刻意渲染中国负面国家形象;相反,中国媒体则侧重关注雾霾的治理及未来展望,对本国重塑良好的国际形象充满了期待。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国内外多动症阅读发展探究
李苗,赵微,王庭照,赵娅琪,李雷雷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 40 (4): 24-40.   DOI: 10.12002/j.bisu.168
摘要1906)   HTML973)    PDF(pc) (1375KB)(1105)    收藏

阅读是个体习得语言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技能,同时又被不同的因素所影响。近年来多动症(ADHD)儿童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该类儿童的症状主要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以及冲动。由于其自身的缺陷,ADHD儿童的语言习得和阅读发展会受到影响。国外相关研究表明:ADHD与阅读障碍(RD)存在很高的并发率,其阅读发展存在语音加工、注意力以及工作记忆等认知缺陷。国内对ADHD儿童的阅读发展研究不多,已有对RD儿童的阅读发展研究表明语素意识缺陷是汉语阅读障碍的核心缺陷。鉴于RD和ADHD有着很高的并发率,笔者预测,语素缺陷很可能是汉语为母语的ADHD儿童阅读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从认知角度对国内外ADHD儿童的阅读发展进行综述并提出其研究发展方向,希望为未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域外失语症与语言、语块研究纵览
李美霞 谢 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 37 (12): 1-.  
摘要1879)      PDF(pc) (842KB)(1548)    收藏
失语症传统上隶属临床医学和神经科学范畴,近些年来随着语言学与认知神经科学、临床医学等学科的交叉合作,它也成了语言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在欧美国家,失语症与语言及语块相结合的研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将从失语症研究中大脑与语言关系之理论演变,失语症与语言及语块研究历史进程以及失语症与语言及语块研究未来发展趋势3方面对失语症与语言及语块在域外相结合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梳理该领域的研究进程,为国内失语症与语言及语块研究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从而加速汉语失语症与语言及语块相结合的研究步伐,推动语言学、神经科学等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本研究述评
吴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 40 (2): 62-75.   DOI: 10.12002/j.bisu.151
摘要1805)   HTML58)    PDF(pc) (1580KB)(1671)    收藏

伊藤漱平既是红学家,又是版本考据家,同时也是蜚声世界的著名翻译家。他将日本的红学界与中国及世界接轨,让日本的红学在蓬勃发展的世界红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为《红楼梦》的译介与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与伊藤漱平如此之高的《红楼梦》翻译成就相比,对其《红楼梦》翻译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尽人意。笔者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考察后发现:首先,尽管最近五年有一些成果问世,但从总体来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本本身的研究力量薄弱,成果较少;其次,缺乏通过翻译学和其他相关学科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对其译本的新探索;另外,对于伊藤漱平《红楼梦》译本的文体问题、读者接受度等重要问题也缺乏必要的关注。本文进一步提出,今后的研究应与当代译学理论最新成果有机结合,拓宽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使译学理论真正地融入文本。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言语行为理论与多模态研究——兼论多模态(语料库)语用学的逻辑
黄立鹤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 39 (3): 12-30.   DOI: 10.12002/j.bisu.097
摘要1780)      PDF(pc) (1162KB)(2523)    收藏
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实施的是一个个“鲜活”的言语行为,研究者应当从人类普通行为的视角看待言语行为,在社会场景观照下对其进行考察。多模态研究拓展了学者们对包括言语行为在内语用课题的考察视野和方法,为从结构形式、韵律特征、体貌动作等多个维度研究言语行为提供了可能。个案研究显示:说话人的话语内容、韵律特征、体貌表现等资源都为其言语行为的实施作出了贡献。研究者基于多模态语料库开展言语行为研究,是以新的研究范式重新检视语用学经典课题,拓展了言语行为的研究视野,对语力、语力显示项等概念、范畴进行了发展,尤其为间接言语行为的考察提供了新路径,能够深刻揭示言语行为的本质和特点。这启示研究者应当重视运用多模态方法考察语用问题,关注多模态(语料库)语用学的兴起。运用多模态方法研究语用问题,可在研究方法上对语用学研究进行升级,从而对相关语用学理论进行拓展、修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12. 莫言作品在英语国家的翻译和接受
蒋剑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 40 (5): 70-83.   DOI: 10.12002/j.bisu.172
摘要1741)   HTML1808)    PDF(pc) (1679KB)(2292)    收藏

莫言作品在英语国家的公开译介至今已近30年。本文将莫言作品在英语国家的译介历程分为四个阶段:(1)1988—1992,囿于象牙塔的零散译介;(2)1993—1999,走出象牙塔——葛浩文的努力;(3)2000—2012,走向“祝圣”;(4)2012年至今,“后诺奖”时代。通过梳理译本、分析书评、总结各个阶段的译介特点和接受情况,本文对莫言作品的英语世界之旅及其在英语世界的接受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勾勒,以期对中国文学走出国门、融入世界文学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改革开放40年来商务英语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与再思考
王立非,艾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 41 (1): 3-19.   DOI: 10.12002/j.bisu.197
摘要1733)   HTML1401)    PDF(pc) (1454KB)(2152)    收藏

本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商务英语教育不断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总结和梳理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自诞生以来专业体系、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学术体系逐步构建与完善的过程。专业体系建设方面,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指南》的发布,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应具备的5种知识、5种素质和5种能力进行界定;学科体系建设方面,尝试在学科内或跨学科设置硕士和博士点的三种模式;理论体系建设方面,提出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际贸易学和企业管理学的交叉融合;学术体系建设方面,核心期刊论文、高水平立项和专著不断增多,形成了8个明确的研究领域。文章最后对当前商务英语专业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评价方式、教材编写和教师发展等提出思考,谨以此纪念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外语教育所取得的发展创新和巨大成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系统功能视角下新闻报道的生态话语分析
杨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 40 (1): 33-45.   DOI: 10.12002/j.bisu.138
摘要1635)   HTML611)    PDF(pc) (1535KB)(2043)    收藏

生态话语分析能够反映语言和其他生态现象之间的关系,能够从意识上唤醒、引导和改变人类对环境和自然的认识。在当今社会,随着新闻媒体传播的不断深入,新闻报道不仅发挥着传递信息等社会功能,还不断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作为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人际功能的发展,评价理论对于揭示文本中隐藏的意识形态至关重要。本文拟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下,运用评价系统的子系统——态度系统对《卫报》关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10篇新闻报道进行生态话语分析,旨在揭示西方主流媒体关于气候及环境的意识形态,从而进一步证明评价理论对于生态话语分析尤其是意识形态揭示方面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呼吁人们建立恰当的、有益于生存的生态哲学思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15. 语言与空间:语言景观研究视角
葛俊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 38 (4): 68-80.   DOI: 10.12002/j.bisu.2016.038
摘要1632)      PDF(pc) (883KB)(2984)    收藏
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全新研究领域,语言景观研究通过对公共空间标识的分析,解读了语言与空间的关系,反映了现实世界中存在的语言冲突、语言接触、语言维持、语言变迁和语族活力等各种不同的语言现象,并揭示了语言使用与选择背后所蕴含的显性或隐性语言优势、权力关系和社会地位。本文回顾了近些年国内外语言景观研究的发展,详尽描述了语言景观研究的内容,包括狭义语言景观、符号景观和地理符号学,讨论了当前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五大争论:(1)样本的代表性和采样范围;(2)样本的分析单元;(3)样本的分类;(4)标牌的作者权、主要功能和目标读者;(5)定量还是定性分析,并对未来国内语言景观研究提出了个人看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16. 近十年老年人语言衰老现象研究:回顾与前瞻
黄立鹤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 37 (10): 17-.  
摘要1622)      PDF(pc) (633KB)(1773)    收藏
对老年人语言衰老现象进行研究是人类认识自身语言发展、大脑认知变化的重要方面,在全球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还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和重要的社会效益。老龄化程度很高的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加紧开展了语言衰老现象研究。近十年来,相关研究成果日益丰富,方法上既有语言学范畴内部的描写与归纳,更多的是跨学科联手。相关研究成果可从三个方面概括:一是认知老化与语言理解研究,主要通过语言衰老现象考察其背后的认知老化过程,这是西方老年人语言衰老研究的起点;二是语言产出与社会交际研究,主要考察老年人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及社会语用交际中的特点;三是对特殊老年群体的语言研究,主要集中于患有老年痴呆症或帕金斯氏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老年人,分析其语言特征、神经功能退化对言语活动的影响等。这些研究表明:老年人语言衰老的根本原因在于认知老化、生理功能退化、神经退行性等疾病以及其它健康状况恶化。未来国内开展相关研究应当考虑培养与组建跨学科研究队伍、采用多模态语料库方法(包括构建历时语料库),以及加强以汉语为母语的特殊老年群体语言研究,从而形成语言衰老研究的中国特色,进一步加深对人类语言本质和相关脑机制的认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17. 基于文化维度理论的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性研究——以留学德国半年以上的77名中国学生为例
谢琼,戚一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 40 (5): 111-122.   DOI: 10.12002/j.bisu.178
摘要1618)   HTML96)    PDF(pc) (1376KB)(1460)    收藏

本文采用推断统计学中抽样调查的研究方法,以在德国留学半年以上的77名中国学生为例,从文化维度理论视角对他们的跨文化适应性进行研究分析。本研究分别从生活、学业以及人际交往三方面着手,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学理论为指导,分析在德中国留学生产生文化休克与跨文化不适的主要成因,以此来观照中德文化差异,旨在帮助已在海外或者计划去海外留学的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文化差异,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异文化,消除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不适甚至冲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暴力、爱欲与书写:《紫颜色》中的女性身体政治
刘 彬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 36 (2): 64-.  
摘要1590)      PDF(pc) (3173KB)(662)    收藏
通过文本细读和理论研究,本文将揭示爱丽丝·沃克代表作《紫颜色》中的女性身体政治。在小说中,沃克不仅揭露了黑人女性身体被伤害的事实,还积极调动黑人女性身体的生产性和能动性以推进黑人女性的自我建构。莎格的爱欲,索非亚的暴力抗争,西丽的“身体”书写代表着黑人妇女发挥身体能动性以建构自我的3种途径。本文认为,将黑人女性的诉求和反抗进行文化编码的书写策略最有效地建构了女性自我,最集中体现了沃克提出的“完整生存”的理念。这种研究不仅契合文学理论领域出现的身体转向,也将为世界范围内所有正在探索自我身份的女性带来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19. 应急语言服务:研究课题与研究范式
滕延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 42 (1): 31-44.   DOI: 10.12002/j.bisu.268
摘要1552)   HTML57)    PDF(pc) (1246KB)(1876)    收藏

国家应急管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应急语言服务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突发公共事件时信息畅通、生命救助、舆情引领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我国历来重视应急语言服务工作,并将其纳入新时代语言文字发展规划纲要推进建设。2019年底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我们提供了审视应急语言服务、完善应急语言管理规划与建设的契机,引发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但目前鲜有研究从学科视角讨论应急语言服务的学科属性、研究课题与研究范式等话题。鉴于此,本文以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为例,从应急语言服务视角出发,围绕应急语言服务的学科属性、研究课题、研究范式进行论述,提出应急语言服务研究的十大研究课题与三个研究范式,认为应急语言服务研究大有可为,希望为满足突发公共事件的语言需求、提升国家应急语言能力提供多维思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论信息技术对翻译工作的影响
孔令然,崔启亮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 40 (3): 44-57.   DOI: 10.12002/j.bisu.157
摘要1536)   HTML79)    PDF(pc) (1754KB)(1241)    收藏

信息技术在翻译行业的推广促进了翻译技术的发展,如翻译记忆工具与计算机辅助翻译、机器翻译、术语管理系统、本地化工具、文字处理软件、质量保证工具、桌面排版、语音文字识别软件、写作系统、项目管理软件以及内容管理系统。翻译技术的应用提升了翻译行业的生产力,对翻译实践、翻译教育和翻译研究的影响逐渐深入。本文立足翻译行业视角,按照翻译产、学、研顺序进行描述,从翻译对象、翻译角色、翻译能力、翻译策略、翻译方式、翻译流程、翻译标准、翻译环境、翻译教育及翻译研究十个方面充分研究信息技术对翻译工作的影响。对于翻译行业和翻译职业而言,信息技术改变着翻译的行业生态,改变着翻译职业能力。翻译行业从业者需要分析和应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翻译工作进行升级改造,加深对翻译技术价值的认识,提高翻译服务能力,推动翻译行业的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欲望、剩余快感与梦境:《麦克白》的心理分析
陈必豪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 42 (2): 76-90.   DOI: 10.12002/j.bisu.276
摘要1507)   HTML1942881528)    PDF(pc) (1416KB)(4027)    收藏

许多传统批评家将《麦克白》中的超自然意象与命运划等号,忽略了该剧的心理现实层面。本文将拉康和齐泽克的心理分析理论应用于对《麦克白》中超自然女巫形象的解读,得出如下结论:剧中的三个女巫其实是麦克白内心欲望的修辞,女巫的预言不过是麦克白无意识内容的转喻。不同版本中女巫形象的不确定性为打开新的文本阐释空间提供了可能性。麦克白在女巫身上看到的是麦克白夫人目光的注视,他的欲望是透过麦克白夫人的欲望建立起来的。麦克白企图用填补内心欲望空白的方式来回应“大他者”的缺失,却在权力的角逐中迷失自我、无法自拔。麦克白夫人沉湎于丈夫王权的“剩余快感”,可是当麦克白夫人的欲望无法被剩余快感所满足时,她也注定丧失理智、走向毁灭。莎士比亚通过超自然人物形象的描述和梦境的运用,揭示了悲剧人物麦克白夫妇丰富的心理世界,彰显了人文主义关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流动的“文学性”——雅各布森“主导”诗学思想论
江飞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 38 (3): 84-98.   DOI: 10.12002/j.bisu.2016.009
摘要1504)      PDF(pc) (818KB)(1040)    收藏
在罗曼•雅各布森构筑的语言诗学体系中,“主导”是通往“文学性”、“诗性功能”的第一扇门。在《主导》和《语言学和诗学》两篇文章中,雅各布森不仅明确界定了“主导”概念,借此解释了诗歌作品的结构特征,还非常细致全面地解析了文学(诗歌)演变乃至艺术演变的内在规律,揭示出“文学性”的流动特性,并进一步从功能角度提出以“诗性功能占主导”来确定“文学性”的具体表现。“主导”诗学不仅实现了“形式的历史化”和“历史的形式化”,更实现了结构主义语言诗学对早期俄国形式主义诗学中机械化弊病的修正以及对布拉格学派诗学理论的发展。在当代文化语境中,我们需要领会和吸收“主导”诗学的内在精神,在变动不居的本民族现实语境、历史文化和文学观念中,在“形式”与“历史”的互动之间,发挥其阐释效力和理论价值,并继续探求流动的“文学性”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鲁迅小说英译本在美国的接受研究——以王际真译本、杨氏夫妇译本和莱尔译本为例
张奂瑶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 40 (5): 84-96.   DOI: 10.12002/j.bisu.175
摘要1451)   HTML1262)    PDF(pc) (1698KB)(3482)    收藏
本文首先梳理关于鲁迅小说的英译活动,选取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三个英译本,再从译本再版或重印、读者评价、选集收录和文献引用等方面分析它们在美国的接受状况,并结合政治历史背景探讨影响接受状况的因素。研究表明,王际真译本出版后曾获得美国媒体广泛关注,但囿于政治局势骤变和中美文学传统差异,译本传播范围有限;尽管受冷战环境和意识形态冲突影响,杨氏夫妇译本仍是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美国学术界和教育领域流通的主要译本;莱尔译本获得的读者反馈良好,却未能成功打开美国大众读者市场,主要与出版社、销售渠道等因素有关。此外,20世纪末鲁迅小说作为了解中国的社会历史文本的重要性下降,也影响了该译本在美国的接受状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桑德拉•西斯内罗斯的奇卡纳女性主义叙事
李毅峰,索惠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 40 (4): 103-114.   DOI: 10.12002/j.bisu.161
摘要1410)   HTML14)    PDF(pc) (1545KB)(1064)    收藏

桑德拉•西斯内罗斯是当代美国最成功的墨西哥裔作家之一,但是学界也不乏对她的批评和质疑。有些学者认为她的作品缺乏批判性。但事实并非如此,西斯内罗斯对父权制、种族及阶级歧视的批判并不弱于其他奇卡纳女性主义作家,她旗帜鲜明地宣称自己是“奇卡纳 (①英语为Chicana,是Chicano的阴性形式,Chicano意为有政治意识的墨西哥裔美国人,有时也与墨西哥裔美国人通用,因此Chicana特指有政治意识的墨西哥裔美国女性,有时也与墨西哥裔美国女性通用。后文中出现的奇卡诺文化一词指墨西哥人移民美国后,将墨西哥文化带入美国,称为奇卡诺文化。)女性主义者”。本文以《芒果街上的小屋》《不要跟墨西哥人结婚》及《喊女溪》三篇小说为例,论证西斯内罗斯对“三位母亲”原型形象的颠覆性阐释即是她批判性的有力证明。在《芒果街上的小屋》中,她描绘了生活在圣母瓜达卢佩阴影之下芒果街上女人们的生存状态,并且提出通过写作帮她们发声的策略。而在小说《不要跟墨西哥人结婚》中,西斯内罗斯不仅颠覆了圣母驯顺隐忍的原型形象,将其阐释为“性女神”,还颠覆了马林奇“被侵犯者”的他者形象,女性不再是“被侵犯者”,而成为“侵犯者”。在小说《喊女溪》中,西斯内罗斯对传统的“哭泣的女人”原型进行了重新阐释,女性不再像“哭泣的女人”一样柔弱地哭泣,而是发出笑声。本文认为,通过重新阐释这些女性原型形象,西斯内罗斯批判了奇卡诺文化及美国主流文化对墨西哥裔女性的性别、种族、阶级歧视,同时也探索了对抗这些歧视的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生态话语分类的不确定性
黄国文, 陈旸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 40 (1): 3-12.   DOI: 10.12002/j.bisu.137
摘要1409)   HTML618)    PDF(pc) (1756KB)(1915)    收藏

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常见做法是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生态观对话语作分类并进行生态分析,但是,关于话语(语篇)的分类,不同学者往往会采用不同的标准。Stibbe(2015)在生态语言学研究话题下提出区分破坏性话语、中性话语和有益性话语三种话语类型。本文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话语(语篇)类型之间的界限常常是不确定的、模糊的,不容易泾渭分明地归类的,因此应该使用连续统的概念来区分和讨论话语类型。本文的研究还表明:中国语境下的生态语言学研究有其特点,生态语言学研究是有价值取向的,受到政治、历史、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因此生态话语研究要结合中国的实践。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基于符码理论的英语课堂授课模式辨析
李战子, 王炜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 40 (2): 100-113.   DOI: 10.12002/j.bisu.155
摘要1402)   HTML215)    PDF(pc) (1417KB)(1169)    收藏

学界对于英语课堂的关注和研究由来已久,聚焦在教师主体、学生主体、教师语言与文化认同、教学互动等各个方面。本文从知识社会学的新理论——合法化符码理论出发,通过课堂观察,对三种课型的提问和回答环节进行了语义重力分析,试图辨析和厘清课堂观察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特别对英语课在提高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的独特优势、英语课堂教学中启发式互动对于知识积累的效用以及提问和回答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进行了利弊辨析,提出了注重知识符码的一些思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试论人工智能技术在外语教学上的体现与应用
陈坚林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 42 (2): 14-25.   DOI: 10.12002/j.bisu.272
摘要1378)   HTML180)    PDF(pc) (1228KB)(1908)    收藏

本文主要探讨人工智能与外语教学的关系,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同时阐述了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发展轨迹及其主要技术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在外语教学中的实际体现与应用。要使人工智能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外语教学,学校应该合理地建设智慧教室,同时教师的外语信息化教学能力必须得到全面的构建和发展,包括学会如何使用“活书”以及学会利用智慧学习软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语言景观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姚晓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43 (4): 101-115.   DOI: 10.12002/j.bisu.349
摘要1356)   HTML20)    PDF(pc) (1605KB)(1039)    收藏

语言景观学关注公共空间中的多语及多模态沟通现象,旨在揭示公共标识牌背后的意识形态和身份认同等社会语言学课题。从语族活力和定量分布法,到都市语言学和民族志方法,当前国际语言景观研究已日趋深入,呈现出跨学科的发展态势。本文综合分析了语言景观的定义范围,梳理了语言景观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为国内的语言景观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维度,有助于我国学者从对标识牌语言的简单统计分类过渡到对语言景观构成深层次原因的探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国家机构赞助下的艾黎英译李白诗歌研究
马会娟,王越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 40 (5): 54-69.   DOI: 10.12002/j.bisu.169
摘要1355)   HTML249)    PDF(pc) (1696KB)(1627)    收藏

新西兰籍社会活动家路易•艾黎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华工作的知名国际友人,一生翻译、出版中国诗歌译著十余部。作为长期生活在中国并受中国政府外宣机关雇用的英语译者,艾黎的翻译活动有诸多独特之处。本文对国家机构赞助下的艾黎英译李白诗歌活动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艾黎英译李白诗歌的选材特点、翻译策略及翻译风格,论述了艾黎对李白诗歌的英译是赞助人、个人诗学意识形态等多重因素合力作用下的产物。通过研究艾黎的翻译实践活动,本文发现国家机构翻译具有以下特点:(1)从翻译选材来看,国家机构赞助下的译者并不是出于个人兴趣从事翻译工作,而是取决于国家机构赞助翻译的目的;(2)译介活动受国家和个人的意识形态因素影响痕迹明显,译作中的李白形象被一定程度改写,李白诗歌中的现实主义成分被放大;(3)译者翻译时坚持了自己独特的译诗风格,译作突显了较强的个人色彩,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原诗的意义,背离了原诗的旨趣和精神。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国内近30年变译研究综述
杨 昆 毛延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 37 (4): 46-.  
摘要1334)      PDF(pc) (3656KB)(754)    收藏
变译研究由来已久,变译理论的论证与确立使得相关研究在过去10年间迅速发展,已然成为翻译研究中十分活跃的领域。对该领域研究进行实证性梳理、总结有助于明确该领域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发展方向。本文对30年来刊登在CNKI上的翻译类和外语类重要刊物进行总结,就变译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应用实践进行探讨。研究发现: 从1984年开始,变译研究经过了10年的实践转变期,10年的理论论证期,近10年来理论逐渐成形、研究方法逐渐多样化、应用实践逐渐扩大。文章认为,语言学理论和哲学思想是变译研究发展的根源,实证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是变译研究的方向,变译理论的实践应用范畴不但应该越来越广,而且应该越做越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31. 漫画版《〈黄帝内经〉——养生图典》(汉英)与中医药典籍多模态翻译
陈静, 刘云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43 (3): 103-115.   DOI: 10.12002/j.bisu.340
摘要1332)   HTML31)    PDF(pc) (2473KB)(1107)    收藏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走出去”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医药典籍外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成就的集大成者,对其开展译介,对我国中医药典籍更好地走向世界、传递独特的中国声音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值得翻译界深入关注。1997年,漫画版《〈黄帝内经〉——养生图典》(汉英)出版,为中医药典籍在海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多模态实践路径。长期以来,翻译研究多以语言研究为中心,忽视了其他符号资源在语篇意义构建中的作用。本文聚焦中医药典籍的多模态翻译,选取漫画版《〈黄帝内经〉——养生图典》(汉英)作为研究对象和切入点,从文字模态和图像模态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先是分析了该译本文字模态翻译部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然后对比分析了该译本图像模态的叙事效果,最后总结该译本的不足之处对于读者接受和中医药典籍传播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翻译建议,以期为未来的中医药典籍译介提供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评价理论视角下对中美媒体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
杨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43 (5): 147-159.   DOI: 10.12002/j.bisu.360
摘要1323)   HTML52)    PDF(pc) (1648KB)(1293)    收藏

本文以评价理论为视角,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探究中美媒体在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报道中所呈现出的态度。研究发现,整体而言,中美新闻报道中“判断”和“鉴赏”均占有较高的比例,但中美新闻报道的态度资源分布仍存在差异。在判断资源中,China Daily侧重于使用“坚忍不拔”和“能力”,而Los Angeles Times侧重于使用“能力”和“行为规范”;在鉴赏资源中,China DailyLos Angeles Times均侧重于使用“价值”。China Daily中的正面态度资源明显多于Los Angeles Times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美国紧急语言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启示
滕延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 40 (3): 31-43.   DOI: 10.12002/j.bisu.130
摘要1296)   HTML77)    PDF(pc) (1305KB)(1289)    收藏

语言问题关乎国计民生与国家安全,紧急情境下的语言服务工作是考验国家语言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以美国的国家语言服务团和紧急医疗语言服务项目为例,探讨美国紧急语言服务体系建设的动机、运作模式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美国紧急语言服务项目的经验探索提供了国家紧急语言服务的新思路,协调、整合社会资源,是政府(机构)购买公共服务的典范。然而,该项目较多关注成员的语言水平,忽略了实际的“语言+专业”能力;紧急医疗语言服务人员(译者)的职业素养、语言技能水平、专业背景、客观立场等问题有待改进。具体到我国,鉴于境内多语社区增多、境外公民保护、国家“走出去”战略以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不断深入,笔者提出并详细分析了构建我国紧急语言服务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期为构建国家语言服务体系与提供国民语言能力提供启发与思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边界的消解,神话的破灭——动物研究视角下的《五号屠场》
李素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 39 (2): 102-116.   DOI: 10.12002/j.bisu.091
摘要1266)      PDF(pc) (869KB)(1454)    收藏
《五号屠场》是美国作家冯内古特的代表作,以其独特的叙事技巧和鲜明的反战主题而著称,然而小说中众多的动物意象却一直未引起关注。本文借助新兴的动物研究理论对这些动物意象进行深入挖掘,探寻它们背后的主题蕴含。笔者发现,这些动物承载着多重意义。作为隐喻符号,它们是展现人性的镜子,揭示了人在战争面前的尴尬无助,打破了“人乃万物之尊”的神话。它们同时又是鲜活的生命主体,代表着战争中动物的悲惨命运,反映了作家深沉博大的人道主义思想。此外,小说将动物、战俘、地球人在动物园和屠宰场被巧妙地平行并置、交叉错位,消解了人与动物之间的边界,是对西方文明中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物种歧视主义的尖锐批判,因而使小说超越了反战小说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国内翻译技术研究综述
刁 洪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 39 (6): 69-81.   DOI: 10.12002/j.bisu.125
摘要1259)      PDF(pc) (1668KB)(3070)    收藏
20 世纪50 年代末至今,翻译技术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当前,翻译技术已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领域,然而国内还没有相关的研究综述。本文以CNKI 期刊数据库中关于翻译技术研究的论文为数据来源,运用数据统计和CiteSpace V 软件的科学知识图谱,进行国内翻译技术研究可视化分析,通过考察发文数量、论文发表载体、主要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主要研究机构及重要研究者等,梳理了国内翻译技术研究的发展脉络与现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翻译技术研究在近十年达到高潮,研究焦点集中在机器翻译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文章进而提出了翻译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本文旨在使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得到一定启发与思考,以促进国内翻译技术研究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36. “多余人”的后代或变体——论陀思妥耶夫斯基五大思想小说中西方派形象所体现的根基主义思想
万海松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 39 (3): 72-83.   DOI: 10.12002/j.bisu.102
摘要1237)      PDF(pc) (708KB)(1400)    收藏
陀思妥耶夫斯基五大思想小说中的人物,即《罪与罚》中的拉斯柯尔尼科夫、《白痴》中的伊波利特、《群魔》中的斯塔夫罗金、《少年》中的维尔希洛夫和《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伊凡•卡拉马佐夫,都属于以普希金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同名主人公为前辈的“多余人”的后代或变体。这类“多余人”形象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大多以激进的西方派面貌出现。奥涅金之类的“多余人”知识分子对真理和行动的渴望,以及他们经历憧憬与困惑却最终一事无成,其言行甚至危及传统与根基等典型的表面特征,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一类年轻的西方派形象所继承,但他们最主要的、共同的精神特征是:受到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和西方理性主义思潮的诱惑,脱离了本民族的文化土壤,在自己的祖国成为不仅无所事事、反而有损于俄国传统和文化根基之人,沦为思想上的漂泊者和人民的疏离者。对这类作为西方派的“多余人”形象爱恨交加的复杂情感,亦体现出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的根基主义立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基于会话分析的多模态交际研究探索——论序列分析在CA多模态交际研究中的应用
郭恩华 张德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 39 (3): 31-45.   DOI: 10.12002/j.bisu.098
摘要1235)      PDF(pc) (791KB)(1922)    收藏
会话分析(CA)将会话视为一种社会行为。这种社会学研究取向决定了CA从发轫之始便没有将非语言交际行为排除在研究视野之外。本文讨论了从民俗方法学到CA再到基于CA的多模态交际研究奠基阶段的学理传承和发展,着重探讨序列分析在多模态交际研究中的优势、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序列组织是会话组织的核心原则。在基于会话分析的多模态交际研究中,序列分析的优势在于它为研究者理解和处理交际行为提供了一套实用方法和一种基于语料本身的验证程序。存在的问题是:不同于会话组织中相对严格的序列性,多模态交际中除了序列性外还有共时性,这给序列中交际行为起始点的切分造成了一定难度。此外,本文还探讨了CA多模态交际学者处理语料的方法。CA多模态交际转写沿续了CA转写的严格性、精细性和清晰度,其中Christian Heath的转写体例最为典型。最后,我们提出,Charles Goodwin的具身参与框架和Sigrid Norris的模态密度的概念有利于解决序列分析的共时性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布洛卡氏失语症患者句子理解障碍的理论阐释
崔 刚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 39 (1): 18-29.   DOI: 10.12002/j.bisu.045
摘要1233)      PDF(pc) (685KB)(1663)    收藏
布洛卡氏失语症患者的句子理解障碍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神经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各种理论假设来解释患者理解障碍产生的原因,但是它们都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以句法学为基础的理论可以准确地确定患者的障碍,但是只能解释一部分现象;虽然从语言处理角度所提出的各种理论解释力较强,但是比较笼统和模糊,我们无法据此对患者的句子理解障碍作出准确的判断。我们认为,目前各种理论之间并不存在根本性的冲突,它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失语症患者的句子理解障碍进行了阐释。从根本上来讲,句子理解的障碍来源于患者认知资源的问题,句子理解过程的具体问题是由认知处理障碍的严重程度差异所造成的。因此,本文在全面梳理各种理论的基础上,从句子理解的过程及其所需认知资源的角度,尝试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理论阐释框架,以期对布洛卡氏失语症患者的句子理解障碍作出更为全面、更加合理的理论解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双一流”背景下的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战略
戴炜栋 王雪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 38 (5): 1-13.   DOI: 10.12002/j.bisu.2016.058
摘要1226)      PDF(pc) (677KB)(2182)    收藏
“双一流”方案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探索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内涵,以及一流外语学科的内涵与发展战略,旨在为“双一流”建设以及外语学科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首先,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一流大学涉及一流学生、一流师资、一流学术、一流资源、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等,其中学生、师资、学术为共性部分;其次,从学科是知识体系和学术组织这一观点出发,提出一流学科主要体现在人才、研究、师资、服务方面,一流学科管理提供了制度和资源保障;此外,本研究指出,外语学科建设本质上是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应用,学科管理贯穿于相关人才培养以及学术研究、师资建设、社会服务等过程中;最后从以上N个层面具体探讨了一流外语学科的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
40. 社会文化理论框架下Perezhivanie的概念内涵与研究综述
秦丽莉, 姚澜, 牛宝贵, 郭倩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 44 (1): 11-24.   DOI: 10.12002/j.bisu.371
摘要1224)   HTML20)    PDF(pc) (1799KB)(985)    收藏

perezhivanie是Vygotsky思想中至关重要却缺乏内涵解读与实证探索的理念。随着学界对“情感”议题的关注度不断增长,perezhivanie概念正在被重新激活,因此有必要对此概念的内涵进行系统全面的阐述。本文从社会文化理论的哲学根源入手,围绕perezhivanie这一概念,对其理论内涵进行深入阐述,并从情感与认知、社会与个体的辩证统一关系中探究perezhivanie作为分析单位的概念内涵。随后,本文梳理了不同学者对于perezhivanie的概念解读和实证研究,探索二语习得领域中以perezhivanie为指导的实证研究范式与方法,以期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