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船越达志. 日本红学研究最新成果简介[J]. 红楼梦学刊, 2006(6):309~ 312. |
[2] | 段江丽 . 日本“中国文学史”中的《红楼梦》(一)——以笹川种郎为中心[J].红楼梦学刊, 2013(6):226~ 240. |
[3] | 丁瑞滢 . 红楼梦伊藤漱平日译本研究[D]. 台湾:台湾铭传大学应用中国文学研究所, 2005. |
[4] | 胡文彬 . 《红楼梦》在国外[M]. 北京:中华书局, 1993. |
[5] | 胡文彬 .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M]. 北京:中国书店, 2005. |
[6] | 黄彩霞, 寺村政男 . 『紅楼夢』回目の翻訳から見た日本における『紅楼夢』の受容:『國譯紅楼夢』を中心に[J].大东文化大学语学教育研究论丛, 2014(31):77~ 98. |
[7] | 李海振 . 《红楼梦》日文全译本及其对中药方剂的翻译[J].华西语文学刊, 2010(2):270~ 281. |
[8] | 李海振 . 《红楼梦》饭塚朗日译本对小说人名的翻译[J].飞天, 2011(22):113~ 114. |
[9] | 梁杨, 谢仁敏 . 红楼梦语言艺术研究[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89. |
[10] | 柳父章 . 日本の翻訳論―アンソロジーと解題[M]. 东京: 法政大学出版局, 2010: 18. |
[11] | 马燕菁 . 从《红楼梦》看汉日语人称代词差异——基于人称代词受修饰现象的考察[J].红楼梦学刊, 2010(6):244. |
[12] | 秦洪武, 王雪敏 . 译即“阐”“释”:许国璋先生翻译思想探微[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39(1):85~ 134 |
[13] | 森中美树 . 日本全译《红楼梦》的历程简述——平冈龙城《国译红楼梦》与白话翻译[J].华西语文学刊, 2010(2):108~ 116. |
[14] | 盛文忠 .从《红楼梦》伊藤漱平( 1969) 日译本看中日认知模式差异[J]. 红楼梦学刊, 2013(1):308~ 326. |
[15] | 宋丹 . 《好了歌》四种日译本的比较研究初探[J].红楼梦学刊, 2014(3):270~ 290. |
[16] | 宋丹 . 试论《红楼梦》日译本的底本选择模式——以国译本和四种百二十回全译本为中心[J].红楼梦学刊, 2015(3):303~ 333. |
[17] | 苏德昌 . 从红楼梦的日译看“そんな”的感叹词性用法[J].日语学习与研究, 1993(3):7~ 21. |
[18] | 孙玉明 . 日本《红楼梦》研究论著目录[J].红楼梦学刊, 2002(1):307~ 332. |
[19] | 孙玉明 . 日本红楼梦研究略史[J].红楼梦学刊, 2006(5):224~ 240. |
[20] | 孙玉明 . 日本红学史稿[M]. 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7. |
[21] | 唐均, 徐云梅 . 论《红楼梦》三个日译本对典型绰号的翻译[J].明清小说研究, 2011(3):137~ 150. |
[22] | 田仲一成 . 伊藤漱平教授的生平与学问[J].国际汉学研究通讯, 2010(1):216~ 223. |
[23] | 丸山浩明 . 伊藤漱平訳紅楼夢[J].二松学舎大学人文論叢, 1998(61):102~ 103. |
[24] | 王菲 . 试析《红楼梦》两个日译本对文化内容的翻译[J].华西语文学刊, 2010(2):282~ 290. |
[25] | 王菲 . 管窥《红楼梦》三个日译本中诗词曲赋的翻译——以第五回的翻译为例[J].中华文化论坛, 2011(5):36~ 42. |
[26] | 王丽娜 . 中国古典小说戏曲名著在国外[M]. 上海: 学林出版社, 1988. |
[27] | 王人恩 . 森槐南与《红楼梦》[J].红楼梦学刊, 2001(4):264~ 281. |
[28] | 王人恩 . 《森槐南与红楼梦》补说(之一)[J].红楼梦学刊, 2006(4):261~ 274. |
[29] | 王人恩 . 森槐南的题《红楼梦》诗词——《森槐南与红楼梦》补论(之二)[J].红楼梦学刊, 2007(2):285~ 298. |
[30] | 杨伟 . 2013—2014年日汉翻译研究综述[J].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4(4):33~ 40. |
[31] | 伊藤漱平 . 日本における「紅楼夢」の流行——幕末から現代までの書誌的素描[A]. 伊藤漱平著.伊藤漱平著作集第三卷:红楼梦编(下)[ C].东京:汲古书院, 2008: 174~ 222. |
[32] | 伊藤漱平 . 二十一世纪红学展望——一个外国学者论述《红楼梦》的翻译问题[J].红楼梦学刊, 1997(S1):16~ 29. |
[33] | 张洪波 . 《红楼梦》的现代阐释——以“事体情理”观为核心[M]. 北京:中华书局, 2008. |
[34] | 张翔娜 . 《红楼梦》伊藤漱平译本的译注形式[J].才智, 2013(31):250~ 251. |
[35] | 张晓红 . 游艺词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以三个日译本《红楼梦》典型游艺名称的处理为例[J].华西语文学刊, 2012(1):123~ 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