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白蓝. 外宣翻译中的源语顺应[J]. 外国语文, 2018(5):24-29.
|
[2] |
陈宏薇. 语用学与翻译教学[J]. 现代外语, 1995(4):27-30,37.
|
[3] |
陈吉荣. 论认知语言学对译者认知不足与认知过度的解释力[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1(2):16-19,32.
|
[4] |
陈圣白. 模因论视阈下的口译教学实证研究[J]. 外语教学, 2011(2):107-111.
|
[5] |
陈晓莉, 文军. 英语新闻标题翻译中的模因现象[J]. 上海翻译, 2011(2):51-55.
|
[6] |
陈悦, 陈超美, 胡志刚, 等. 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Space实用指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
[7] |
段奡卉. 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诗英译的认知推理过程探析——以唐诗《春望》五种译文为例[J]. 外语教学, 2010(4):96-100.
|
[8] |
段胜峰, 张雅雯.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语用翻译研究[J]. 外语与翻译, 2022(2):58-64.
|
[9] |
戈玲玲. 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兼论语用翻译标准[J]. 外语学刊, 2002(3):7-11.
|
[10] |
何自然, 段开诚. 汉英翻译中的语用对比研究[J]. 现代外语, 1988(3):61-65,74.
|
[11] |
韩健. 合作原则对法律文本翻译的指导作用[J]. 外语学刊, 2014(5):77-80.
|
[12] |
侯国金. 作品名翻译的“关联省力语效原则”——以Helen Chasin的诗歌The Word Plum为例[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2):106-114.
|
[13] |
侯国金. 语用学研究:语用翻译学[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3):9-10.
|
[14] |
蒋磊. 文化差异与商标翻译的语用失误[J]. 中国科技翻译, 2002(3):52-56,41.
|
[15] |
康志峰. 模因论·整体论·级度论——多模态口译焦虑的模因建构[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3(3):76-81,97.
|
[16] |
李先进.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文化缺省及翻译策略[J]. 外国语文, 2013(3):112-116.
|
[17] |
李洋. 预制语块语用功能的语料库口译研究[J]. 现代外语, 2016(2):246-256,293.
|
[18] |
李寅, 罗选民. 关联与翻译[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1):40-42.
|
[19] |
李占喜. 语用翻译学[M].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7.
|
[20] |
李占喜, 何自然. 从关联域视角分析文化意象翻译中的文化亏损[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2):40-43.
|
[21] |
廖开洪, 李锦. 文化语境顺应对翻译中词义选择的制约——兼谈语用翻译对翻译教学的启示[J]. 山东外语教学, 2005(5):94-97.
|
[22] |
刘全福. 诗意的畅想:在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之间——德里达关联翻译概念考辨及误读分析[J]. 外语教学, 2009(6):100-104.
|
[23] |
刘勇. 选择顺应视角下的高职实用英语教学翻译[J]. 外国语文, 2014(2):138-142.
|
[24] |
马萧. 翻译模因论与翻译教学[J]. 山东外语教学, 2005(3):72-76.
|
[25] |
孟建钢. 关联性·翻译标准·翻译解读[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8):25-27,31.
|
[26] |
莫爱屏. 语用与翻译[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
[27] |
莫爱屏, 李蜜. 数字化背景下中华文化外译的多模态语用策略[J]. 外语电化教学, 2021(6):68-74,11.
|
[28] |
穆雷. 翻译研究方法概论[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
[29] |
穆雷, 邹兵. 翻译的定义及理论研究:现状、问题与思考[J]. 中国翻译, 2015(3):18-24.
|
[30] |
申连云. 形合与意合的语用意义及翻译策略[J]. 外国语, 2003(2):67-73.
|
[31] |
司显柱. 言语行为框架·翻译过程·文学翻译[J]. 外语教学, 2007(4):83-87.
|
[32] |
苏奕华. 功能翻译理论视域中语言模因幽默的翻译[J]. 外语学刊, 2013(3):90-94.
|
[33] |
苏奕华. 语言模因幽默翻译的归化与异化[J]. 外语学刊, 2014(3):98-101.
|
[34] |
苏奕华. 从语言模因的机制看英汉两种语码混用的翻译策略[J]. 外语学刊, 2015(3):107-110.
|
[35] |
唐斌, 王雪梅. 话语标记语“Yes”的语用认知解读与汉译[J]. 上海翻译, 2006(4):31-33.
|
[36] |
屠国元, 汪璧辉. 翻译模因“重译”与“复译”演变考——中国译学术语建设之思考[J]. 外语教学, 2014(1):94-97.
|
[37] |
王斌. 关联理论对翻译解释的局限性[J]. 中国翻译, 2000(4):14-17.
|
[38] |
王建国. 关联翻译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中国翻译, 2005(4):21-26.
|
[39] |
王建国. 关联理论与翻译研究[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9.
|
[40] |
吴莹. 从关联理论视角审视翻译中的读者介入[J]. 山东外语教学, 2007(1):105-108.
|
[41] |
谢楠. 视听文本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及其汉译中的信息缺失现象[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5):56-59.
|
[42] |
薛媛. 话语标记语及其在翻译中的语用充实[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7):60-63.
|
[43] |
杨登新, 李小敬, 井爱丽. 趋同与关联制约下的创造性叛逆——从译者的双重角色发起的革命[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7(3):67-71.
|
[44] |
叶苗. 从顺应论看应用翻译异化观——基于《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特辑》英译个案的研究[J]. 中国外语, 2009(4):102-106.
|
[45] |
曾文雄. 从顺应理论看口译语体的本质[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5(5):133-137.
|
[46] |
张景华, 崔永禄. 解释性运用:关联翻译理论的实践哲学[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11):52-55.
|
[47] |
张绍全, 李晋妍. 顺应理论视阈中法律文本翻译过程的呈现效度[J]. 外语教学, 2016(4):105-109.
|
[48] |
张文鹤, 文军. 国外翻译教学研究:热点、趋势与启示[J]. 外语界, 2017(1):46-54.
|
[49] |
张新红. 社会用语英译中的语用失误:调查与分析[J]. 外语教学, 2000(3):14-20.
|
[50] |
张志祥. 动态顺应视域下的导游词翻译策略[J]. 中国科技翻译, 2017(2):44-46,57.
|
[51] |
赵会军. 双关语语用翻译量化模型[J]. 外语研究, 2012(5):72-76.
|
[52] |
赵湘. 语言模因与汉英翻译[J]. 外语教学, 2008(2):89-92.
|
[53] |
赵彦春. 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J]. 现代外语, 1999(3):276-295.
|
[54] |
赵彦春. 翻译学归结论[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
[55] |
郑群. 从关联理论看理工科翻译教学的认知取向[J]. 上海科技翻译, 2000(1):46-49.
|
[56] |
周英莉, 许卉艳. 论英译中陶诗意蕴的最佳关联性的传递[J]. 外语研究, 2018(5):74-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