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2期 刊出日期:2020-04-15 上一期    下一期
名家访谈
人文学者的情怀与担当—— 许钧教授访谈录
冯全功, 许钧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 (2): 3-13.   DOI: 10.12002/j.bisu.271
摘要( )   HTML( )     PDF(1206KB)( )

人文学者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有情怀与担当。学者情怀,可以从学科情怀、人文情怀和人类情怀三个层面来体现,集中表现为一种勇于担当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本访谈就人文学者的精神追求、学术研究、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等学界关心的问题展开思考。许钧教授结合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的建设,对中国翻译学科建设、中华翻译家研究、翻译与文化传承、青年学者学术发展、外语学科翻译成果认定、国际学术与文化交流的介入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名家论坛
试论人工智能技术在外语教学上的体现与应用
陈坚林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 (2): 14-25.   DOI: 10.12002/j.bisu.272
摘要( )   HTML( )     PDF(1228KB)( )

本文主要探讨人工智能与外语教学的关系,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同时阐述了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发展轨迹及其主要技术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在外语教学中的实际体现与应用。要使人工智能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外语教学,学校应该合理地建设智慧教室,同时教师的外语信息化教学能力必须得到全面的构建和发展,包括学会如何使用“活书”以及学会利用智慧学习软件。

语言学研究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衔接与连贯
何伟, 马宸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 (2): 26-45.   DOI: 10.12002/j.bisu.273
摘要( )   HTML( )     PDF(1468KB)( )

为满足生态话语分析的需求,本文对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内的衔接与连贯理论进行了生态化的审视和拓展。本文指出,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衔接与连贯系统包括三个处于合取关系的子系统:一是作为话语生态取向判断依据的“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生态哲学观;二是作为话语生态取向判断内容的外部条件,即对话语的生态取向有着必然影响的语域三变量——语场、语旨和语式;三是作为话语生态取向判断内容的内部衔接手段,即在语篇的推进中起组织作用的及物性、语气、时态和语态、指称、替代和省略、连接、重复和搭配、修辞以及语音语调,它们的使用和变换特点或传递一定的生态取向,或使生态取向产生程度上的强弱变化。

任务式互动与二语语法习得关系的元分析研究
唐建敏, 张宗莹, 曹慧玲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 (2): 46-61.   DOI: 10.12002/j.bisu.274
摘要( )   HTML( )     PDF(1634KB)( )

任务式互动与二语语法习得之间的关系是二语习得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采用元分析方法,整合分析最近10余年来关于任务式互动与二语语法习得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任务式互动对二语语法习得有较强的促进作用;(2)任何类型的互动任务都会对二语语法习得起促进作用,但效果有差异;(3)任务的必要性特征影响习得效果;(4)习得效果与测试方式有关,书面测试效果好于口语测试;(5)语言学习环境影响习得效果,外语学习环境下的习得背景效果好于二语环境。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英语隐性否定研究
马永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 (2): 62-75.   DOI: 10.12002/j.bisu.275
摘要( )   HTML( )     PDF(1236KB)( )

隐性否定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就词汇而言,隐性否定指某些词汇一般呈现肯定意义,但在具体语言使用中却表示否定意义。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体认语义观,对英语隐性否定作了探讨。研究发现,英语隐性否定主要包括方位、范围、距离、丧失、空缺、节点和维度等七种情形,涉及介词、名词和形容词等不同词类。这些英语词汇隐含的否定意义是其基本肯定义延伸的新义,该否定新义具有体验和情感双重属性。否定新义的产生既有认知主体体验共现和语用加强的作用,也有认知主体心理情感的影响,既寓于身,也寓于心,是认知主体身心并推的产物。此外,否定新义的产生在认知层面还涉及空间隐喻、存在隐喻和标量隐喻等三种隐喻投射。本研究能够为一些特殊词汇意义的演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外国文学研究
欲望、剩余快感与梦境:《麦克白》的心理分析
陈必豪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 (2): 76-90.   DOI: 10.12002/j.bisu.276
摘要( )   HTML( )     PDF(1416KB)( )

许多传统批评家将《麦克白》中的超自然意象与命运划等号,忽略了该剧的心理现实层面。本文将拉康和齐泽克的心理分析理论应用于对《麦克白》中超自然女巫形象的解读,得出如下结论:剧中的三个女巫其实是麦克白内心欲望的修辞,女巫的预言不过是麦克白无意识内容的转喻。不同版本中女巫形象的不确定性为打开新的文本阐释空间提供了可能性。麦克白在女巫身上看到的是麦克白夫人目光的注视,他的欲望是透过麦克白夫人的欲望建立起来的。麦克白企图用填补内心欲望空白的方式来回应“大他者”的缺失,却在权力的角逐中迷失自我、无法自拔。麦克白夫人沉湎于丈夫王权的“剩余快感”,可是当麦克白夫人的欲望无法被剩余快感所满足时,她也注定丧失理智、走向毁灭。莎士比亚通过超自然人物形象的描述和梦境的运用,揭示了悲剧人物麦克白夫妇丰富的心理世界,彰显了人文主义关怀。

狄更斯与纨绔精神:《我们共同的朋友》中的尤金形象辨析
陈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 (2): 91-103.   DOI: 10.12002/j.bisu.277
摘要( )   HTML( )     PDF(1232KB)( )

《我们共同的朋友》中尤金的纨绔子特质常遭到误解或漠视,本文通过揭示狄更斯与同时代的纨绔子布尔沃•利顿其人其文的历史联系,在小说文本分析的基础上,辨析尤金的纨绔子身份以及作者对这一人物倾注的同情。尤金在机敏悖谬的言辞、镇定自若的举止、懒散的生活方式、浅表化的人生态度等方面表现出了纨绔精神,纨绔精神在小说中具有积极内涵,与尤金的绅士设定相容,与文中的中产阶级文化批判主旨趋于一致。尤金不同于狄更斯以往描绘的纨绔子群像,展现了人物设定上的复杂性和内在统一性,反映了狄更斯与纨绔精神相容的一面。

青年学者论坛
论戴维森隐喻观中的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渊源
徐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 (2): 104-118.   DOI: 10.12002/j.bisu.278
摘要( )   HTML( )     PDF(1415KB)( )

本文以戴维森的《论隐喻的含意》以及维特根斯坦代表性哲学文本为研究对象,以文本分析为研究方法,考察戴维森隐喻观中的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渊源,发现戴维森隐喻观中的维特根斯坦思想渊源体现在四个方面:(1)戴维森对隐喻意义和隐喻使用的“划界”思想跟维特根斯坦对“可说”和“不可说”的“划界”观存在关联;(2)戴维森把隐喻意义的理解纳入隐喻使用范畴,这跟后期维特根斯坦语义思想一致;(3)戴维森对隐喻“认知意义”的批判跟维特根斯坦有关“感觉内部对应物”的批判都是“反心理主义”;(4)戴维森和维特根斯坦都认为理解隐喻的意义是一种哲学“洞见”。对隐喻意义的把握始终要基于隐喻的具体使用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