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19-10-15 上一期    下一期
语言学研究(二语习得研究专栏 主持人:蔡金亭)
基于使用取向的英语动词论元构式二语研究
蔡金亭, 陈家宜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 (5): 4-17.   DOI: 10.12002/j.bisu.242
摘要( )   HTML( )     PDF(1496KB)( )

近10多年来,基于使用取向的二语习得研究在国际上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动词论元构式研究上尤其如此,但国内同类研究才刚刚起步。为此,本文在阐述基于使用取向二语习得研究主要理论观点的基础上,重点从内容和方法两方面系统梳理了英语动词论元构式的相关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者的构式知识和母语迁移的影响两个方面。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语料库、实验方法的分别运用与结合运用,以及计算机模拟等。最后,指出了今后动词论元构式习得研究的五个方面,包括:(1)研究输入因素对英语其他动词论元构式习得的影响;(2)研究更多母语背景下动词论元构式习得中的母语迁移;(3)同时考察输入因素和语言迁移的影响;(4)二语产出与二语加工研究并重;(5)创新研究方法。

国际结构启动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1986—2017)
王敏, 甘桥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 (5): 18-37.   DOI: 10.12002/j.bisu.240
摘要( )   HTML( )     PDF(2876KB)( )

结构启动(又称句法启动)是指人们在产出中倾向于重复使用先前使用或接触过的语言结构。经过30多年的发展,结构启动成为语言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前人研究表明,结构启动既能够反映抽象表征,是研究语言加工机制的重要工具,又能够促进内隐学习和成功交际,对语言习得、语言交际、双语研究等具有很强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本文基于CiteSpace生成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对国际结构启动研究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系统考察了从1986年至2017年间结构启动论文发文量的变化、发文期刊、核心研究机构和高产作者的地区分布等,基于高共被引论文和关键词梳理了研究的核心议题及动态变化,并指出未来研究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附带习得中二语学习者对语块与单词外围注意的对比研究
周正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 (5): 38-52.   DOI: 10.12002/j.bisu.243
摘要( )   HTML( )     PDF(1271KB)( )

注意是二语习得的必要条件,也是习得目标语言形式的第一步。本研究以非英语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为受试,考察在附带习得过程中二语学习者对文中的语块和单词所给予的外围注意水平及它们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1)从总体上看,附带习得中二语语块与单词外围注意的总体水平偏低,且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2)二语学习者的阅读水平与语块外围注意水平和单词外围注意水平之间的关系极弱,可以认为不相关;(3)不同频率语块之间呈现低频语块外围注意水平﹥中频语块外围注意水平﹥高频语块外围注意水平的趋势;不同频率单词之间呈现中频单词外围注意水平﹥低频单词外围注意水平﹥高频单词外围注意水平的趋势;两者之间的趋势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注意”这一重要心理现象以及“主要注意”与“外围注意”在二语输入中的作用,揭示在阅读接触过程中“外围注意”的规律性和复杂性,对语块和词汇教学也有借鉴意义。

三语习得视角下的读后续写协同效应研究
刘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 (5): 53-67.   DOI: 10.12002/j.bisu.258
摘要( )   HTML( )     PDF(1530KB)( )

本研究分析了以英语(二语习得视角)和西班牙语(三语习得视角)分别作为输入语言读后续写的协同效应的异同。研究发现:两种读后续写任务中,均存在协同效应;两种视角下读后续写产出在语言形式和语义偏误频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验证了读后续写对三语习得的促学作用,进一步揭示了三语习得视角下影响协同效应的独特机制和因素,具体表现在:借助语际迁移引发的自我协同也产生了语言表征上的协同效应;元语言意识可能是影响协同效应强度的又一新因素;语义层面的协同效应还受到三语习得所特有的“负迁移”因素影响。

翻译研究
典籍英译策略的文化哲学之维——刘师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英译本研究
施冰芸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 (5): 68-80.   DOI: 10.12002/j.bisu.245
摘要( )   HTML( )     PDF(1536KB)( )

1977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师舜英译本(Bizarre Happenings Eyewitnessed Over Two Decades)出版。通过研究此译本,本文认为译者通过去芜存菁、突出主线,改头换面、化中为洋,落差语义、舍东就西,音译加注、声义俱备,挖掘深意、适度引申,移字过纸、等项对译诸多手段,实现了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动态互补,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具有真实品格的“去他者化”的中国形象,最大化地实现了译本的翻译效能和价值。归化折射出译者的文化自觉,异化凸显译者的文化自信,而译者的文化自觉及文化自信则皆源于其深刻的文化自省。

翻译史研究中的问题与进展——安东尼·皮姆教授访谈录
张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 (5): 81-90.   DOI: 10.12002/j.bisu.228
摘要( )   HTML( )     PDF(1500KB)( )

翻译史研究是翻译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分支,但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如过分强调“以人为本”而轻视对文本的考察、个案研究流于史料堆砌、对口译史研究关注不足等。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安东尼 · 皮姆教授是翻译史研究方面的国际知名学者,其专著《翻译史研究方法》是翻译史研究的经典之作。笔者在本访谈中与皮姆教授探讨了翻译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皮姆教授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回应。基于上述探讨,笔者展望了今后翻译史研究的重点,包括切实开展跨学科研究并发掘一手史料、关注科技翻译和法律翻译等非文学翻译史以及拓展口译史研究等。笔者希望此访谈可以澄清翻译史研究现有的一些问题,相关论述可以推动国内翻译史研究的发展,促进国内研究者更好地开展国际对话。

哲学诠释学观照下的歌德《西东合集》复译研究及翻译策略探讨
何晶玮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 (5): 91-101.   DOI: 10.12002/j.bisu.257
摘要( )   HTML( )     PDF(1509KB)( )

《西东合集》(West-östlicher Divan)为歌德晚年成熟诗艺的结晶,横跨东西方文化,充满东方精神的自然—神性,是歌德给当时战乱不断、精神倒退的欧洲大陆开出的一剂药方。这样一部杰作在译介歌德已有百年的中国却颇受冷遇,在唯一的全译本(钱春绮译本)中,“形式对等”优先于“内容对等”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以致译文没有把握住歌德诗学的原意及精神。本文将在哲学诠释学的框架内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借助伽达默尔的对话理论来探究翻译中的文本意义方向,以期促进对这部作品的翻译研究。分析表明,不能用方法论去任意切割文本,更不能一概而论地划定形式对等和内容对等的优先性,译者应当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理解文本及其内在精神,让原文本的精神在新的语言世界里以新的方式继续存续。

外国文学研究
修正·对话·继承:乔治·桑塔亚纳《冥府对话》解析
牛红英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 (5): 102-115.   DOI: 10.12002/j.bisu.252
摘要( )   HTML( )     PDF(1545KB)( )

乔治·桑塔亚纳的《冥府对话》是一部集修正性、对话性和继承性于一体的对话体作品。它寓意深刻,却少被关注。本文将其与桑塔亚纳曾享誉世界的《理性生活》以及影响桑塔亚纳思想和创作的古代源流加以联系,分析发现,《理性生活》不能代表桑塔亚纳最终的理性认知,因为《冥府对话》是对《理性生活》的反思和修正。同时,通过将自身和古代先贤巧妙融入对话角色,《冥府对话》也是桑塔亚纳与先贤们就理性问题展开的跨时代对话。本研究试图挖掘出《冥府对话》被人忽略的学术价值,以期丰富对桑塔亚纳乃至西方对话体文学的认知。

普遍规律与自我意志——论托尔斯泰创作中的两大命题
金美玲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 (5): 116-125.   DOI: 10.12002/j.bisu.241
摘要( )   HTML( )     PDF(1294KB)( )

列夫·托尔斯泰毕生都在努力调和生活的要求与艺术的要求、理论信念与本能判断之间的冲突。一方面,他苦苦求索无懈可击的终极真理,试图构建人间天国;另一方面,他又憧憬个体自由,推崇富有张力的个体生命和顺应本能的自然生活。本文在梳理西方学者对该问题探讨的基础上,从作家生命历程与文学图景两个方面入手,解读托尔斯泰对普遍规律与自我意志的理解。对两个对立命题的苦恼贯穿托尔斯泰创作的始终,在《卢塞恩》《哥萨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认为,作家并非在两个矛盾命题之间作出了舍此取彼的最终选择,托尔斯泰试图对等地理解二者的关系,认为只有当普遍规律对个体也有意义时才会体现其本质的价值。即使是在选择道德说教的创作后期,作者也在《谢尔盖神父》《哈吉穆拉特》等作品中表现了对个体意志的尊重。

书评
《如何用R作语言学研究:数据探索与统计分析》评介
陈巧云,江桂英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 (5): 126-132.   DOI: 10.12002/j.bisu.248
摘要( )   HTML( )     PDF(1266KB)( )

在语言学研究定量转向趋势日益显著的背景下,《如何用R作语言学研究:数据挖掘与统计分析》一书的推出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该著作以R环境为操作平台,通过实例为语言学研究梳理了一系列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本书用平实易懂的语言,循序渐进地引介了各类研究方法,是一本为语言研究者量身打造的方法论工具书。本文对该书进行评介,简述书中四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内容,评价该书的学术贡献并指出其不足之处,以期为国内的语言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支持,推动和促进语言学领域实现更进一步的定量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