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4期 刊出日期:2019-08-15 上一期    下一期
名家论坛
请求作为伤面子行为的会话佐证
于国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 (4): 3-19.   DOI: 10.12002/j.bisu.227
摘要( )   HTML( )     PDF(1346KB)( )

面子是交际者在言谈应对过程中考虑的社会因素之一,当交际者执行伤面子行为的时候更是如此。作为社会行为的请求在本质上是一种侵害交际对方消极面子的起始行为,那么请求者是否会在话轮设计方面有具体的考量和体现?区别于现有的传统语用学对执行伤面子行为语用策略的探讨,本文采用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探究请求者在执行相邻对前件时展现出来的侵害交际对方消极面子的具体言语表现。这些言语表现是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执行请求的会话常规,如通过讲述困难而获得对方的给予或帮助、通过前序列确认请求前提的存在、权衡请求行为背后的损益关系、对请求作出解释、以给予的方式执行请求等。这些会话常规是请求者对请求行为损害被请求者消极面子属性的自我适应,是请求者对请求行为社会属性的构建。从会话分析视角研究面子体现的是面子的互动观和步骤过程法。

语言学研究
西方修辞学视域下的修辞能力构建及其当代意义
李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 (4): 20-33.   DOI: 10.12002/j.bisu.238
摘要( )   HTML( )     PDF(1338KB)( )

修辞能力是西方修辞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修辞能力虽耳熟能详,但现有研究中却鲜见对修辞能力核心要素的构建。修辞能力一般被视作修辞者的一种内在属性,是修辞者为履行修辞任务必须具备的各种具体能力的总和,因而其包含的内涵较丰富。鉴于此,为提炼修辞能力的内涵,本文将基于西方修辞学发展历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古典修辞学与新修辞学,尝试从修辞的定义出发厘定修辞能力。依据修辞的概念范畴可知,修辞者、修辞对象、修辞情境、修辞策略与修辞目的是界定修辞能力的重要因素。笔者在界定古典修辞学与新修辞学视域下修辞能力概念的基础上,归纳出修辞能力的基本概念,认为把握修辞能力的概念对促进外语能力以及国家修辞能力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批评话语分析:批评与进展
郭松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 (4): 34-47.   DOI: 10.12002/j.bisu.239
摘要( )   HTML( )     PDF(1254KB)( )

批评话语分析因其批判的视角和强烈的社会关怀备受学界关注,同时也饱受批评与责难。本文首先探讨批评话语分析的核心思想“批评”,以及由此引发的学界对批评话语分析的批评和批评话语分析学者的回应。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批评话语分析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与局限。然而,批评话语分析之所以能够具有如今的影响力,很重要的原因是其所持有的开放性——能够积极地去面对、回应这些批评。本文力图对批评话语分析的最新进展进行梳理,探寻批评话语分析如何在质疑声中发展完善。

翻译研究
场域理论视域下王安忆《长恨歌》上海书写的英译传播探析
岑群霞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 (4): 48-62.   DOI: 10.12002/j.bisu.223
摘要( )   HTML( )     PDF(1339KB)( )

本文以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为视角,基于该理论三大基本概念——场域、惯习和资本,首先探析文学场域内王安忆上海书写的惯习形成及其场域资本的积累,然后重点论述其代表作《长恨歌》的英译者白睿文翻译场域内的惯习形成和资本积累,以及在此基础上《长恨歌》的翻译、出版和传播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首先,《长恨歌》上海书写的翻译、出版和传播过程始终伴随着场域参与者如译者、作者、学者、书评家、出版社之间场域利益的争斗和协调;其次,在此过程中译者起了决定性作用,他基于自身惯习和资本,坚持原著精神,运用异化翻译策略,执着地在译文中表现上海地域文化,同时拒绝市场的媚俗,最终成就了原文本中上海书写的成功翻译和传播。

翻译赞助人对译家林纾的影响
贺海琴,贺爱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 (4): 63-76.   DOI: 10.12002/j.bisu.229
摘要( )   HTML( )     PDF(1556KB)( )

学界普遍认为林纾翻译家身份的确立与“林译小说”品牌树立是机缘巧合、天才禀赋等因素造就的。本文从勒菲弗尔翻译赞助人的视角,运用数据分析与文本对比分析的方式,探究林纾翻译成功的社会历史缘由。在林纾翻译生涯的不同阶段或同一阶段的不同方面,权威人士、合译者、社会团体、出版机构发挥了联合赞助的功能,充当了不同的翻译赞助人。权威人士和出版机构充当了他的经济赞助人,合译者和维新派扮演了他的意识形态赞助人,桐城派和新文化派则成为了他的诗学赞助人。这些赞助人不仅影响了林纾的经济状况、翻译态度、身份地位,也影响了其译本的选择、译作的出版与数量。

外国文学研究
美国华裔女作家的成长叙事及主体建构的嬗变——以黄玉雪、汤亭亭、伍慧明为例
黄新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 (4): 77-87.   DOI: 10.12002/j.bisu.226
摘要( )   HTML( )     PDF(1348KB)( )

美国华裔女作家的作品反映出美国华裔女性的成长处于性别、种族、语言、文化等所构成的多重异质环境中。本文运用横向细读的方法,以美国华裔文学不同发展阶段的三位代表性女作家的作品——黄玉雪的《华女阿五》、汤亭亭的《女勇士》和伍慧明的《骨》为讨论对象,探讨美国华裔女作家如何以文学的成长叙事为手段,书写不同时期华裔女性的成长经验,塑造出一个生动鲜活的华裔女性形象序列,从而揭示美国华裔女作家在女性主体建构方面的历时性嬗变过程。华裔女性的成长之途由于三位作家的个体差异而呈现判然有别的叙事风景,这既符合性别表述的需要,也是时代文化影响的结果。

跨文化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和谐关系管理研究——基于电子邮件的个案研究
武继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 (4): 88-103.   DOI: 10.12002/j.bisu.233
摘要( )   HTML( )     PDF(1311KB)( )

人际交往的目的不仅是传输信息,同时还涉及和谐关系的构建。Spencer-Oatey在继承并发展现有礼貌、面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谐关系管理理论,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跨文化交际、语用学和跨文化商务交际等研究中。本文试图基于和谐关系管理理论,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中的电子邮件进行体裁分析,探讨跨文化交际中语境因素、社会因素以及个体因素对和谐关系管理的影响以及和谐关系管理策略的运用。

外语教学研究
如何实现“课堂科研化、科研课堂化”——关于高校外语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调查报告
范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 (4): 104-115.   DOI: 10.12002/j.bisu.230
摘要( )   HTML( )     PDF(1370KB)( )

基于对来自我国24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的273位高校外语教师的调查结果,本文讨论了在高校外语教育中实现教研联动的基本问题,即“为什么做?”“做得如何?”“怎么做?”,探讨行动研究在我国外语教学改革中实施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提出利用行动研究不断提升一线教师“因地制宜、自下而上”的能动力、“基于课堂、高于课堂”的科研力、“教师参与、团队合作”的突破力、“批判反思、变化改进”的提升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力,从而实现科研联动,适应外语教学的新时代、新形势与新任务。

大学英语阅读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与实施——以某高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为案例
亓明俊,王雪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 (4): 116-128.   DOI: 10.12002/j.bisu.235
摘要( )   HTML( )     PDF(1822KB)( )

学习共同体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网络学习共同体为大学英语阅读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建构主义、联通主义为理论视角,针对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阅读课程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建构大学英语阅读网络学习共同体模型;同时,以某高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为案例,探讨阅读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与实施中的选材、加工、共享和反思等具体问题,运用实证数据说明该学习共同体模型有助于学生提升阅读素养,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能力,希望能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书评
一部反映生态语言学最新进展的权威论著——《劳特利奇生态语言学手册》述评
李美霞, 沈维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 (4): 129-140.   DOI: 10.12002/j.bisu.232
摘要( )   HTML( )     PDF(1294KB)( )

生态语言学是一门由生态学和语言学联姻而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语言和生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目前生态语言学内部有两个主要的研究路径:“豪根模式”与“韩礼德模式”,即“隐喻模式”与“非隐喻模式”。“豪根模式”又称为“语言生态学”,主要研究特定语言与其环境的交互作用以及如何保护语言的多样性;“韩礼德模式”主要研究语言或话语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在解决环境问题中所起的作用。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从生态的角度审视语言问题,而后者则从语言的角度审视生态问题。由Alwin Fill和Hermine Penz倾力主编的《劳特利奇生态语言学手册》作为目前第一本全面探索该领域的权威论著,不仅对生态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前沿成果与发展趋势做了全方位的审视,还集中体现了学界对于生态语言学发展的回顾、思考与展望,对于生态语言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总结和指引作用。全书规模宏大、内容广泛、视角新颖、前瞻性强,对从事生态语言学研究的学者、教师和学生而言极具学术参考价值。鉴于中国生态语言学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本文拟对这一最新力作进行介绍和述评,以期为国内学界开展生态语言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和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