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背景下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修订及理论依据
蔡基刚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 (3): 3-16.
DOI: 10.12002/j.bisu.215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是在2013年制定的,近年来,我国相继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双一流建设”和科技创新等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公共英语的地位凸显,如果仍然需要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就有必要与时俱进进行修订,如公共英语有必要进行范式转移,从强调厚实的语言基础、偏向人文素质和跨文化交际的倾向朝公共英语的专业性、工具性和科学性发展。为此笔者在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课程设置三个方面提出了修订建议及理论依据。笔者建议教学目标应直接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个性化的学生个体需求,如词汇量要求应该翻倍并且包括学生专业领域里的词汇,学术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是公共英语的主流课程,而通用英语课程则必须不断边缘化。
|
|
二语习得“以写促学”的理据及其路径
李绍鹏,杨连瑞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 (3): 61-73.
DOI: 10.12002/j.bisu.225
从二语发展的过程论视角来看,二语写作可以在二语发展过程中增加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注意,促进二语新知识的创造以及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共同发展,加快假设检验和语言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从“以写促学”的路径看,读后续写的方法将语言理解与产出紧密结合,缩短了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距离,产生协同效应即语言的产出与理解趋于一致,通过将理解和产出交互结合的方式逐渐缩短了语言理解与产出之间的差距,进而有效促学。本文尝试从学习写作和以写促学的关系、对输入的注意和吸收控制、二语新知识的创造、语意和形式兼顾以及对反馈的处理和假设检验方面分析二语写作和二语发展的界面,旨在推动二语习得研究和二语写作研究的交叉融合,以期为二语写作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启示。
|
|
论先秦古籍翻译中文本与传注译文内容同质化的问题——以《周易》及其林理璋英译为例
王晓农,孙方靖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 (3): 98-109.
DOI: 10.12002/j.bisu.219
中国先秦古籍多有传注传世,古籍文本和传注之间是单向的注解关系。文字的差异、时代的不同、意图的区别,使二者的理论概念系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因后人对古籍文本的理解多据其传注,在将某古籍本文和传注译为外语时,这种差异往往有被弱化的现象。本文主要以《易经》及其英译本为例,采用理论分析、文本比较、例证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古籍文本和传注翻译中原有思想内容差异的弱化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对林理璋《易经》文本译文和《易传》及传注译文的比较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思想层面的同质化,对《易经》文本的文献价值在译文中的保持产生了不利影响。基于当今古籍研究的进展,文本的翻译应与传注翻译拉开一定距离,适当再现原有差异,这应是今日古籍外译一个新的努力方向。
|
|
《语言教学创新的理论与实践》评介
杨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 (3): 122-128.
DOI: 10.12002/j.bisu.222
《语言教学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由Rodney H. Jones 和 Jack C. Richards合作编撰,是迄今为止对语言教学创新介绍最为系统、最为全面的一本论著,涵盖了语言教学创新的理论基础、案例研究、研究空间等。本文简要介绍此论著的4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语言教学创新的理论探讨,第二部分集中探讨课堂中如何实现创新,第三部分关注课程设计的创新,第四部分论述语言教师发展的创新。本文还对此论著的价值作了简要评价,指出此论著重新阐释了教学创新的概念,推动了对语言教学创新的研究,为研究者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借鉴,而且为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指导。该书立意新颖,反映了语言教学创新研究的最新成果,兼具时代前沿性和学术创新性,值得学术界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