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6期 刊出日期:2015-06-30 上一期    下一期
语言学研究
英汉语篇指示语的范畴类型及其例示性对比研究
杨佑文 印 睿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 (6): 1-.  
摘要( )   [HTML]()   PDF(6101KB)( )
文章分别选取10篇英汉题材与体裁相同的散文名篇原文及其各自的汉、英翻译文本,对其语篇指示语(discourse deixis)进行基于平行语料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基于实证性研究的5种语篇指示语范畴类型,并基于该范畴类型进行例示化的对比统计分析。研究得知,属于形态倾向语言的英语,语篇中多用人称、指示和连接型等语篇指示语,在语篇形式上表现出显性的语篇标记(overt markedness)模式;而缺乏形态标记的汉语,语篇中少用或不用人称、指示型和连接型等语篇指示语,在语篇形式上表现出隐性的语篇标记(covert markedness)形式。
二语互动环境下重铸有效性问题的内在机制研究
林 琼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 (6): 13-.  
摘要( )   [HTML]()   PDF(3384KB)( )
重铸作为二语互动环境下最常用的一种内隐式否定性反馈,其有效性问题一直是受学界探究、争议的焦点。但以重铸方式提供的目标语信息从心理学角度看要比肯定性反馈所提供的目标语信息更具优势,这点却是公认的看法。本研究拟借助于心理学有关注意力机制研究成果,并从神经生物学研究视角,通过解读脑结构组织代表——丘脑网状核在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得出结论:重铸有效性问题的内在机制等同于注意力机制。
翻译研究
文学名著重译的理由与意义——以《尤利西斯》汉译为例
王振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 (6): 19-.  
摘要( )   [HTML]()   PDF(2443KB)( )
为什么文学翻译不乏经典,却难有“定本”?本文以《尤利西斯》翻译为例,通过语言发展规律和读者接受理论等视角的分析,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以及读者欣赏趣味的变化,对某些文学名著的重译是必要的,其原因既有语言和文学的,也有社会和文化的。
翻译学的实证性学科定位再思——霍姆斯、图里翻译学架构图问题思考之一
张冬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 (6): 23-.  
摘要( )   [HTML]()   PDF(3814KB)( )
论文以对霍姆斯、图里关于翻译学实证性学科定位的内容回顾与问题思考为起点,在揭示其学科定位与学科分支划分之矛盾的基础上探讨了实证性翻译研究的意义与限度,指出了规约性翻译研究在翻译学学科整体中的地位,认为实证性学科定位抹杀了翻译学的人文性,不足以概括翻译学作为一个学科整体的性质,反映的只是霍姆斯、图里所勾画的纯翻译学分支的性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根本目标是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全和协调发展,因此,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翻译学不仅应当是实证性的,而且应当是规约性的。
翻译过程中的3种编码模式:基于翻译学习者的研究
周玉华 胡朋志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 (6): 30-.  
摘要( )   [HTML]()   PDF(4311KB)( )
翻译认知研究渐成趋势,如何解释译者的主体认知过程是研究的焦点。本文借鉴生成语言学的生物认知观,基于对课堂教学的观察,提出翻译过程中译文生成的3种编码模式——以记忆系统为主的编码模式、以概念—意旨系统为主的编码模式和以语言运算机制为主的编码模式,分析了翻译学习者对3种模式的运用与切换,并借此从认知视角将直译、意译重新解读为学生翻译认知过程的实际呈现,而非他们自主选择的结果。文章最后为翻译教学提供了3点建议。
语言学研究
中国文化欧洲传播研究:历史嬗变与范式转型
杨明晨 刘洪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 (6): 38-.  
摘要( )   [HTML]()   PDF(5579KB)( )
关于中国文学文化在欧洲传播与影响的课题,新中国成立前就已为民国学者所初步垦拓,20世纪80年代比较文学复兴以来,新一辈当代学者的研究也逐渐繁荣。本文在历史性地筢梳此研究课题学术史脉络的基础上,旨在揭示出从民国到当代研究范式的嬗变与转型,即当代学者通过吸收当代文化理论,在继承民国学者实证史学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理论阐发的深度;并在传统交流史梳理方法之外开发出了形象学、汉学研究、译介学等独立的研究分支。论文最后通过对中国学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试图为今后中国文化欧洲传播研究的发展与深化提供借鉴。
外国文学研究
柏拉图:诗哲之争还是诗哲对话?
牛红英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 (6): 48-.  
摘要( )   [HTML]()   PDF(3612KB)( )
本文旨在对柏拉图笔下的诗哲之争这个古老的西方命题进行新的解读。尽管学界对诗哲之争一直视为理所当然,但是本文从跨学科的视角指出,无论是从柏拉图自身的气质还是其对话来仔细判断,诗与哲学的争执都只是一种假象。正如哲学家柏拉图同时也是诗人柏拉图,诗与哲学不过是表述同一个世界的两种话语。它们之间真正的关系与其说是争执性的,不如说是对话性的。重估诗哲关系需要当代柏拉图研究者打破专业藩篱,相互借力。本文的研究将在一定程度上更新学界对诗哲关系以及柏拉图的认知。
标识、情欲、鼠踏器:《智血》中的汽车隐喻
肖明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 (6): 54-.  
摘要( )   [HTML]()   PDF(4648KB)( )
本文从身份表征、情爱对象和精神载体3个层面对弗兰纳里·奥康纳的长篇小说《智血》中的汽车隐喻加以阐释,并结合奥康纳自己与汽车相关的生活经历以及对汽车的评论来辨析她对汽车消费的态度和立场。笔者认为,主人公黑兹尔•莫茨错误地把破旧的埃塞克斯汽车视作自己的标识,将情欲投射于其中,活像在鼠踏器中挣扎的大鼠。虽然作为一个汽车使用者,奥康纳难以抗拒汽车消费带来的虚荣感,身体残疾的她也受益于这种能给她生活带来便利的科技消费品,但作为一名天主教徒,思想保守的她吁请读者警惕这种会侵蚀传统价值和操控个体思维的现代化机器。
朴趾源文学观的生态美学解读
陈冰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 (6): 62-.  
摘要( )   [HTML]()   PDF(2407KB)( )
生态美学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它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平等。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朴趾源在汲取传统的生态美学精华的同时,又通过自己独到的见解对生态美学做出了新的诠释。本文将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对朴趾源的文学观进行解读,探析朴趾源文学创作的生态美学意蕴,并进一步挖掘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
外语教学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英语交际意愿研究
王兰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 (6): 67-.  
摘要( )   [HTML]()   PDF(4203KB)( )
交际意愿是二语习得领域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近年来的新热点。国内交际意愿研究大多考察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学生的交际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全球化浪潮和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使得网络对大学英语教学以及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大,因而探索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交际意愿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课堂内外交际意愿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了网络情境下提高学习者交际意愿的建议。
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管理的定位和创新
叶 雷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 (6): 75-.  
摘要( )   [HTML]()   PDF(2725KB)( )
本文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视角,重新解读以大学英语应用能力口语测试(TEP Oral)为驱动的英语教学管理改革,探讨新时期教学管理应有的定位,并提出相应创新措施,包括营造新的教学管理理念,明确教学管理目标,贯彻3E原则,注重调动市场资源,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和决策管理,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等,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学管理改革、教学改革研究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