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6期 刊出日期:2020-12-30 上一期    下一期
语言学研究(语言类型学专栏 主持人:金立鑫)
施通格论元组配类型的逻辑分析
金立鑫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 (6): 3-23.   DOI: 10.12002/j.bisu.306
摘要( )   HTML( )     PDF(10051KB)( )

除主宾格句法结构外,语言中还存在另一种常见的句法结构:施通格句法结构。本文从理论和逻辑上推导了施通格句法结构的起源,较为系统地梳理了施通格句法结构内部的功能差异。在大量语言样本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施通格语言演化方向的假设,认为语言句法结构模式与人类的生存环境、生产力水平和文明程度密切相关。

主要语序类型语言中关系小句的类型学研究
于秀金, 王蔚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 (6): 24-43.   DOI: 10.12002/j.bisu.307
摘要( )   HTML( )     PDF(8825KB)( )

本文考察了Dryer的左右分枝理论和Hawkins的成分识别域理论在预测和解释SVO/SOV/VSO 3种主要语序类型语言(特别是英语和汉语)关系小句和其他语法成分组配等方面的有效性,并试图解释其动因。研究发现:(1)左右分枝理论无法预测英语和汉语中关系小句与名词的组配。成分识别域理论与直接成分尽早识别原则相结合可解释英语关系小句和其他语法成分的组配,但无法揭示汉语和日语关系小句与其他语法成分的组配。(2)主要谓语动词凸显原则可视为不同语序语言中关系小句和其他成分组配的动因,以主要谓语动词凸显原则为核心的述谓性等级可预测跨语言关系小句的位置与VO-OV语言有关,而形容词的位置则与VO-OV语言无关。

跨语言名词性领属结构的编码方式
葛娜娜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 (6): 44-67.   DOI: 10.12002/j.bisu.308
摘要( )   HTML( )     PDF(10261KB)( )

本文从跨语言视角考察了名词性领属结构的编码方式。根据是否需要额外添加语素来表达领有者和被领有者的关系,本文将名词性领属结构的编码方式分为两类:简单方式和复杂方式。简单方式使用简单并置和音调变化,复杂方式使用领格附缀、领属代词、领属形容词以及领属分类词。研究发现:如果一种语言有可让渡与不可让渡的区分,那么一般不可让渡的领属关系倾向于使用附缀形式,而可让渡的领属关系通常需要添加其他语素。领属附缀以后缀居多,因为前缀的使用会增大信息处理难度。有些语言也用其他格形式(如处所格、与格以及伴随格)来表达领属结构。领有者的特征决定了领属分类词中领有者分类词的使用频次最低。核心名词的领有方式与内在特征密切相关,加上经济性原则制约,大部分语言不再区分领有关系分类词和被领有者分类词。

翻译研究
现代阐释学视角下中国文论外译研究——以《文心雕龙》三个英译本为例
戴文静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 (6): 68-81.   DOI: 10.12002/j.bisu.309
摘要( )   HTML( )     PDF(8481KB)( )

作为中华文论龙祖的《文心雕龙》被公认为最宜优先成为重新诠释、现代应用、向外输出的文学理论。本文通过梳理《文心雕龙》的译介谱系,考察《文心雕龙》三个代表性译本,发现施友忠采取的“译释并举”和宇文所安采取的“译评相融”的翻译策略侧重于译本的学术性阐释,使其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及学术价值,更易引起海外学界及汉学家的关注和探讨,有助于推进《文心雕龙》海外传译的经典化进程,为中西文论的平等对话铺设道路;而偏向于大众读者优先的黄兆杰倾向于采用文化性阐释策略,更侧重于译本的现代审美价值及文化取向,他的译本优雅可读,通俗易懂,对《文心雕龙》海外传译的普及化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文心雕龙》译声复调,针对不同读者对象的各译本互为补充,不同层次译本的复调调和可以满足不同审美层次受众的需求,有利于中国古代经典文论在异域的传播与接受,为海外龙学研究提供了有力保证。

外国文学研究
植物批评研究视野下的劳伦斯植物诗歌解读
谢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 (6): 82-93.   DOI: 10.12002/j.bisu.310
摘要( )   HTML( )     PDF(7106KB)( )

近年来,西方兴起的植物批评研究将植物纳入伦理考量范畴,并逐渐成为文学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植物批评研究颠覆了西方传统中将植物视作被动客体的观点,采用跨学科的方法探察人与植物间的伦理关系,进而唤起人们对植物的保护意识。本文拟在植物批评研究的视野下审视劳伦斯的植物诗歌。劳伦斯在植物诗歌中着力表现了植物的主体性,将植物与其倡导的“血性意识”连接在一起。此外,劳伦斯借助植物为人们展现了过分依赖理性、迷恋工业文明造成的严重后果,号召正视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关系。劳伦斯的植物诗歌展现了审视植物的新视角,其中蕴含的生态意识可为解决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印第安文学中的“生存抵抗”:论杰拉德·维兹诺作品间的贯通主题
刘丽慧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 (6): 94-105.   DOI: 10.12002/j.bisu.311
摘要( )   HTML( )     PDF(7235KB)( )

被誉为“四大美国印第安文学大师”之一的本土裔作家杰拉德·维兹诺从事文学创作数十年来已发 表30多部体裁多样的作品。综合梳理维兹诺的多部作品可以看出,“后印第安生存抵抗”的主题一直统领他的文学创作,由此也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自成一体的印第安民族叙事。本文选取其一部小说、两部散文集,从虚构和非虚构两个层面剖析和阐释杰拉德·维兹诺坚守部族根源、弘扬部族传统的民族叙事对西方殖民者错误命名的“印第安”民族身份的解构、对白人主流社会压制印第安文化的反抗以及对印第安文学自身主题思想研究方面的贡献。

青年学者论坛
汉语体动词的时间指称特性
陆志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 (6): 106-123.   DOI: 10.12002/j.bisu.312
摘要( )   HTML( )     PDF(8373KB)( )

“体动词”的概念有助于学界探析汉语中“开始”等动词,但现有研究对汉语体动词的时间指称特性探讨得还不够深入。汉语的8个体动词(开始、保持、持续、继续、重复、恢复、停止、终止)在事件预设和时间指称特性方面表现出不同的体特征,体现了后接子句所指涉事件的不同时间结构。汉语体动词的时间指称图示能够决定体动词对不同情状类型的具体选择情形。与汉语体动词共现的情状类型匹配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活动动词>复变动词=瞬时动词>状态动词>完结动词=达成动词。

书评
《儿童语言:获得与发展》(第二版)述评
王蕾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 (6): 124-135.   DOI: 10.12002/j.bisu.313
摘要( )   HTML( )     PDF(7604KB)( )

《儿童语言:获得与发展》(第二版)系统地介绍了儿童语言研究领域的先天获得观和后天获得观,内容涉及两种语言获得观各自的理论和方法。该书首先介绍了儿童语言获得研究在语音、词汇、形态、句法等不同领域内的具体论题,然后系统梳理了天赋论和非天赋论儿童语言获得观的理论、假设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和讨论了儿童语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对于全面了解儿童语言获得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实验方法大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