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Chesterman A. Contrastive Functional Analysis[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1998.
|
[2] |
Fries C C.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M].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45.
|
[3] |
Humboldt W V. On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language[C]//Harden T & Farrelly D J. Essays on Language/Wilhelm von Humboldt. Frankfurt Am Main:P. Lang, 1977a:119-137.
|
[4] |
Humboldt W V. O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language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different periods of language development[C]//Harden T & Farrelly D J. Essays on Language/Wilhelm von Humboldt. Frankfurt Am Main:P. Lang, 1977b:12-37.
|
[5] |
James C. Contrastive Analysis[M]. Harlow: Longman Group Ltd., 1980.
|
[6] |
Jespersen 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M].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 1951.
|
[7] |
Krzeszowski T P. Contrasting Languages:The Scope of Contrastive Linguistics[M].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1990.
|
[8] |
Lado R.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M].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57.
|
[9] |
Whorf B L. Language and logic[C]//Carrell J B. Language,Thought,and Reality:Selected Writings of Benjamin Lee Whorf.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1941:119-137.
|
[10] |
白乐桑. 语文教材中的文、语领土之争:是合并,还是自主,抑或分离?[C]// 胡明扬.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564-567.
|
[11] |
戴汝潜. 大成全语文教育[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
[12] |
丰国欣. 语言学中的对比研究[J]. 英语知识, 2012(3):1-2,4-5.
|
[13] |
丰国欣. 作为语言逻辑剖析的对比研究[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3(2):21-25.
|
[14] |
丰国欣. 汉英词汇对比研究[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
|
[15] |
丰国欣. 外语对比教学法的若干问题——潘文国教授访谈录[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20(4):1-8.
|
[16] |
李民, 王文斌. 我国高校外语教育问题研究:外语教育学视角[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1(1):21-29.
|
[17] |
刘宓庆. 汉英对比研究的理论问题(上)[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1(4):10-14,20.
|
[18] |
吕必松. 汉语教学路子研究刍议[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3(1):1-3.
|
[19] |
马建忠. 马氏文通[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
|
[20] |
潘文国. 语言研究与语言教学——兼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设置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J]. 语言文字应用, 1997a(增刊):58-64.
|
[21] |
潘文国. 汉英语对比纲要[M]. 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b.
|
[22] |
潘文国. 字本位与汉语研究[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
[23] |
潘文国. 对比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兼论对比研究的三个时期、三个目标和三个层面[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3a(1):5-7,52.
|
[24] |
潘文国. 汉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J]. 纽约人文通讯(创刊号), 2003b:34-36.
|
[25] |
潘文国. 语言对比·语言特点·语言教学[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6, 4(1):1-5.
|
[26] |
潘文国. “读文写白”是提高中文水平的根本途径[J]. 中国外语, 2010, 7(4):1,34.
|
[27] |
潘文国. 汉语独特性理论的研究与汉语教学[C]// 张建民.国际汉语教育研究(第1辑).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58-62.
|
[28] |
潘文国. 汉语独特性理论的研究与汉语教学[C]// 周上之.世纪对话:汉语字本位与词本位的多角度研究.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1-9.
|
[29] |
潘文国. 汉字:华文教育的重中之重[C]// 叶新田. 2014年世界华文教育论坛论文集. 吉隆坡: 马来西亚新世纪学院, 2014:455-460.
|
[30] |
潘文国. 孔子是“教”“育”家吗?——重读《论语》的启示[J]. 南大语言学, 2017(1):241-260.
|
[31] |
王初明. 外语写长法[J]. 中国外语, 2005(2):45-49.
|
[32] |
王初明. 从“以写促学”到“以续促学”[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7, 49(4):547-556.
|
[33] |
王文斌. 提升学术理论自信,推进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理论本土化[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3):112-114.
|
[34] |
王文斌. 对比语言学:语言研究之要[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7(5):29-44.
|
[35] |
王文斌. 对外语教育中国化的思考[J]. 中国外语, 2021a, 18(1):20-21.
|
[36] |
王文斌. 关于“十三五”期间的外国语言学及外语教育教学研究[J]. 外语学刊, 2021b(2):1-15,131.
|
[37] |
王文斌, 柳鑫淼. 关于我国外语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若干问题[J]. 外语与外语研究, 2021(1):1-12.
|
[38] |
文秋芳. 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5, 47(4):547-558.
|
[39] |
文秋芳. “产出导向法”教学材料使用与评价理论框架[J]. 中国外语教育, 2017a(2):17-23.
|
[40] |
文秋芳. “产出导向法”的中国特色[J]. 现代外语, 2017b, 40(3):348-358.
|
[41] |
张志公. 我和传统语文教育研究[C]// 张志公.语文教学论集.第2版.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85.
|
[42] |
张志公. 语法研究和语法教学[C]// 张志公.语文研究(第一辑). 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1:490-498.
|
[43] |
祝丽丽, 王文斌. 论沃尔夫的语言相对性原则[J]. 外国语文, 2021, 37(2):73-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