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6期 刊出日期:2023-12-30 上一期    下一期
名家论坛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使命与担当
王铭玉, 张艳凤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6): 3-20.   DOI: 10.12002/j.bisu.484
摘要( 366 )   HTML( 4444 )     PDF(1806KB)(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面临新课题、新挑战、新任务;同时,进入普及化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又展现出新的发展活力和发展实力。在新发展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应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四大职能,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专业交叉融合、产教交叉融合、教技交叉融合等四个融合,扎实开展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四项建设,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语言学研究
批评认知语言学视域下日美领导人政治演讲语篇话语策略对比研究
姚艳玲, 郭宇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6): 21-35.   DOI: 10.12002/j.bisu.485
摘要( 285 )   HTML( )     PDF(2009KB)( 787 )

本文在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内,从认知话语和认知语境两个维度对日美领导人政治演讲语篇的话语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运用识解操作理论,解析语篇背后的话语意图,并结合宏观和微观语境,探讨话语策略和社会语境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日美两国领导人在政治交际中均运用指称策略、述谓策略、接近策略和合法化策略来操控受众的认知和情感,以实现话语的强制和说服的目的。研究结果还说明批评认知语言学对跨语言话语建构研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认知话语和认知语境相结合的研究路径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社交媒体与机构身份建构:香港高校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
李恩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6): 36-52.   DOI: 10.12002/j.bisu.486
摘要( )   HTML( )     PDF(3398KB)( )

在教育的市场化进程中,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挑战,香港也不例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香港高校采取了各种宣传策略,尤其重视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的作用。本文采用视觉语法分析框架,以香港8所公立大学发布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356张图片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社交媒体中香港高校话语的身份建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香港高校在社交媒体中通过视觉图像建构了以生为本、研究型、创新型、国际化、社会导向型的高等教育机构身份,反映了香港高等教育市场化和香港社会所特有的文化杂糅性特征。

翻译研究
国家翻译实践三维性初探:基于《我的父亲邓小平》翻译的考察
任东升, 李佳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6): 53-66.   DOI: 10.12002/j.bisu.487
摘要( )   HTML( )     PDF(1640KB)( )

两卷本《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卷《战争年代》1993年甫一出版,作者邓榕就委托10位中国译者完成英文翻译,英文版先后由美国的基础图书出版社和国内的外文出版社推出;下卷《“文革”岁月》于2000年问世,委托沙博理一人完成翻译,由外文出版社出版。鉴于《我的父亲邓小平》具备国家文本特征且其外文出版社译本曾作为国家赠礼的事实,本文以国家文本、国家名义、国家利益为参照,分析该书英译过程表征的国家翻译实践三维性,进而推导出基于该三维性的不同组合模式,以识解国家翻译实践的实现路径和操作模式,为国家翻译实践理论提供实证。

20世纪以来美国翻译政策对其文化战略的影响研究
龚献静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6): 67-79.   DOI: 10.12002/j.bisu.488
摘要( )   HTML( )     PDF(1855KB)( )

美国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离不开其一个多世纪以来所实施的各类翻译政策。本文以美国文化战略的历史发展阶段为框架,描述分析20世纪以来美国对外文化战略中的翻译政策与实践。本文认为,二战前美国通过民间机构的“译入”政策实施了占有东方文化的文化战略;二战期间实施了向欧洲各国“译出”美国文化的战略;二战后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通过官方机构和民间组织的“译出”和“译入”双重翻译政策确立了美国的文化霸权地位;20世纪80年代后通过“译入”政策维持美国文化的全球霸权地位。美国在文化战略中积极实施翻译政策,这对我国完善翻译政策、促进中国文化发展及在全球的传播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近20年来我国国家政治话语翻译实践中态度语义的变化
黄昱绮, 蓝红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6): 80-93.   DOI: 10.12002/j.bisu.489
摘要( )   HTML( )     PDF(1957KB)( )

政治话语翻译是国家翻译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治话语翻译进行历时描写有助于我们从多个维度认识国家翻译的对外话语实践,进而为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考察了21世纪以来不同阶段的5份全国党代会文件翻译中表达国家情感、态度和立场的态度资源。研究结果显示,在国家翻译实践“忠实观”和传统“忠实观”的双重要求下,意义对等一直是首选的翻译策略;而随着时间的推进,为了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和提升对外传播能力,非对等翻译的案例增多,改变态度资源语义的情况愈加频繁,其中意义减弱比意义增强更为常见。

译者元认知监控、思辨倾向和翻译能力的关系研究
莫梓, 曾曙静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6): 94-109.   DOI: 10.12002/j.bisu.490
摘要( )   HTML( )     PDF(1749KB)( )

本文采用译者元认知监控调查问卷、译者思辨倾向调查问卷和翻译测试问卷,对163名翻译实践时长超过100小时的译者进行了调查,以探讨译者元认知监控能力和思辨倾向对翻译能力的影响。研究人员发现译者元认知监控能力及思辨倾向与其翻译能力都呈显著正相关,并据此建立了译者元认知监控和思辨倾向对翻译能力的影响模型。在该模型中,译者元认知监控直接影响翻译能力,并通过思辨倾向这一潜在变量作用于翻译能力。研究表明,翻译教学在关注培养译者元认知监控能力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译者积极的思辨倾向。

外语教学研究
ChatGPT在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体系及实践
宋飞, 郭佳慧, 曲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6): 110-128.   DOI: 10.12002/j.bisu.491
摘要( )   HTML( )     PDF(4806KB)( )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持续发展,推动了教育领域的不断进步。ChatGPT诞生后更是以强大的文本理解和生成功能引发了外语教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本研究基于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具体实践,探索了ChatGPT在语言教学、文化教学和考试辅导3个课堂教学辅助领域以及6类教学资源——教材与教辅材料、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教学软件与应用程序和网站、学习平台和管理系统、其他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应用。研究发现,ChatGPT可以辅助教学资源建设,帮助教师开展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是十分有效的外语教学工具。然而,ChatGPT在专业知识储备和资源搜索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有时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因此,我们要客观看待ChatGPT在外语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对ChatGPT的反馈加以鉴别,合理使用。

青年学者论坛
基于物性结构理论的汉语偏正式动名复合词研究
汪昌松, 齐术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6): 129-142.   DOI: 10.12002/j.bisu.492
摘要( )   HTML( )     PDF(1877KB)( )

本文从物性结构理论中的施成角色和功能角色出发,研究汉语偏正式动名复合词VAN和VTN的语义构造及其对句法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指向施成角色的VAN(如“剪画”)和指向功能角色的VTN(如“贴画”)在受否定词“没”修饰时表现有所不同:VAN中的VA在受“没”修饰时会受到限制(如“#剪画没剪”),而VTN中的VT则无此限制(如“贴画没贴”)。我们认为,这种否定限制与动名复合词VN形成过程中V所指涉的物性角色有关:施成角色参与VAN 的形成并对其产生影响,而功能角色对VTN的形成没有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VAN的否定限制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解除,并从物性角色的视角探讨了词汇内部语义结构对句法产生的反向制约作用。

中国英语学习者加工英语反身代词歧义句的策略研究
唐萌萌, 吴金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6): 143-156.   DOI: 10.12002/j.bisu.493
摘要( )   HTML( )     PDF(1727KB)( )

本文通过移动窗口的自定步速阅读范式,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采取何种策略加工英语反身代词歧义句,以及如何理解歧义反身代词。实验表明,与带有性别线索的无歧义反身代词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加工英语歧义反身代词时,反应时没有显著增长。这一结果说明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母语者的加工策略类似,支持非限制竞赛模型对结果的解释,不支持“足够好”理论、识解模型和不指定加工理论对结果的解释,同时否定了基于制约的加工模型。在解歧倾向上,两组被试对歧义反身代词回指的理解不同,具体表现为英语母语者倾向于理解为临近词(NP2),而中国英语学习者则理解为中心词(NP1),说明了跨语言影响在二语句法解歧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