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期 刊出日期:2016-06-15 上一期    下一期
语言学研究
英汉语单一体体现形式之功能视角比较研究
何伟 李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 (3): 1-18.   DOI: 10.12002/j.bisu.2016.031
摘要( )   [HTML]()   PDF(694KB)( )
“体”是指言语者对事件在一定的或一系列的时间视点观察到的某一或系列进展状态。根据视点或观察到的事件进展状态的数量,体分为单一体和复合体。单一体指言语者对事件在某一时间视点观察到的单一进展状态,由一种形式体现;复合体指言语者对事件在一系列的时间视点观察到的系列进展状态,由多种形式体现。作为时间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体在意义层面存在于英汉语中,其体现形式却因语言而异。本文在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体进行上述界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了英汉语中单一体的体现形式,发现这两种语言均涉及语法体、准语法体和词汇体体现形式。而英汉语中不同语法化程度的体其体现形式在组成成分和数量特征上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话语创新实践案例研究
刘立华 徐硕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 (3): 19-30.   DOI: 10.12002/j.bisu.2016.029
摘要( )   [HTML]()   PDF(705KB)( )
自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以来,他多次在国际演讲中深入阐释“一带一路”的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该文以习近平主席有关“一带一路”的对外演讲为研究对象,从话语理论的角度对习近平主席的话语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表明,习近平主席的话语实践表达了一种的新的话语理念,其话语主题分别表现为“共创”、“携手”、“合作”和“共同体”;习近平主席的话语实践成功地运用了“列数据”、“讲故事”、“引名言”、“谈自己”等话语模式,极大地增强了话语信息传递的效力。同时,习近平主席关于“一带一路”的话语实践对中国国际形象的建构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我国话语权提升的案例典范。
功能语段视域下边界成分推导和解释探析
张连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 (3): 31-51.   DOI: 10.12002/j.bisu.2016.033
摘要( )   [HTML]()   PDF(820KB)( )
本文结合信息结构和表征理论(RT)梳理了量化话题和焦点,在语段理论视阈和推导下探究了边界信息结构以及事件与语段功能边界。汉语等语言的话题、焦点成分都可在表达信息结构属性的CP语段左边界中解释,信息结构具有普遍性。信息结构(IS)对有限定语的量化语句产生语义效应。证实了结构的层次“L-标记”集。功能语段模式允准主题特征与焦点特征触发边界推导。信息结构由语序和韵律显著性标记;事件结构与功能层次互动。话题化存在递归CP语段分解。旨在探索话题/焦点解释调用的句法—概念系统—信息结构—语篇互动的接口关联。
翻译研究
翻译的文化资本运作——近代翻译家伍光建研究
肖娴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 (3): 52-60.   DOI: 10.12002/j.bisu.2016.041
摘要( )   [HTML]()   PDF(607KB)( )
翻译学对文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借鉴夯实了翻译研究的理论基础,翻译研究由原文本与译本的语法、句法、语篇等语言层面的对比分析转向宏观上影响文本的社会、文化、历史等因素的研究。本文借鉴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探讨近代翻译家伍光建的译介生涯中翻译的文化资本的运作过程。翻译的文化资本是文化翻译场域内行动者的出发点,与译者的翻译动机、社会轨迹(social trajectory)、翻译选材及策略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与互动,其运作是译者、赞助人翻译动机产生后进行译本文化再生产并追求译本接受与利润的过程。考察翻译的文化资本运作有助于从新的角度考察翻译过程中各种权力关系的协调和适应,本文分析了文化资本的3种形式对近代翻译家伍光建翻译行为的影响,并阐释翻译与文化资本的互动关系。
符际翻译视角下的儿童绘本翻译
傅莉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 (3): 61-73.   DOI: 10.12002/j.bisu.2016.034
摘要( )   [HTML]()   PDF(4019KB)( )
绘本又称为图画书(picture book),在欧美首先发展和盛行,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大陆,近10年间掀起了一股引进出版热潮,其翻译问题也开始引起翻译界的注意。然而,近年围绕其开展的翻译研究大多仅限于语际翻译视角即仅仅关注不同语言符号间的意义转换,而未考虑到绘本文本的特殊性。作为面向儿童的以图文符号为表达手段的文本,笔者认为仅限于语际翻译研究视角的绘本翻译研究是不全面的,忽略了绘本这一文本类型中图画的重要性。某种意义上,儿童绘本中的图画在文本叙述以及意义阐释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本文试从雅各布森翻译三分法对儿童绘本翻译本体作进一步阐述,重点从符际翻译视角讨论儿童绘本翻译中的“忠实”和“文化”问题,以期更全面地认识该翻译现象,并期待引起学界对于“符际翻译”视角的重视。
外国文学研究
华裔女性文学中的食物叙事与性别政治
黄新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 (3): 74-83.   DOI: 10.12002/j.bisu.2016.017
摘要( )   [HTML]()   PDF(719KB)( )
在美国华裔文学中,尤其是华裔女性文学作品中,“食物”一直作为重要的意象反复地出现,蕴含着深刻的性别政治内涵。本论文借助性别政治的相关理论,探讨了不同时期的华裔女性文本中各类女主人公的饮食偏好和食物选择与性别政治之间的关系:华裔女主人公或缺乏性别意识与族群意识,安于传统刻板印象给定的角色;或处于文化认同的撕裂之中,对传统性别权利关系进行激烈的抗争与批判;或超越狭隘的性别族群意识,勇于追求女性的生理情欲。由此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就在于,它揭示了华裔女性作家如何基于其独特的生命体验,将政治诉求融入其文学创作之中,藉由书写女性如何通过食物叙事表达自我,塑造一系列由从属地位向主体地位转变的女性,从而建构出属于女性自我的主体意识。
流动的“文学性”——雅各布森“主导”诗学思想论
江飞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 (3): 84-98.   DOI: 10.12002/j.bisu.2016.009
摘要( )   [HTML]()   PDF(818KB)( )
在罗曼•雅各布森构筑的语言诗学体系中,“主导”是通往“文学性”、“诗性功能”的第一扇门。在《主导》和《语言学和诗学》两篇文章中,雅各布森不仅明确界定了“主导”概念,借此解释了诗歌作品的结构特征,还非常细致全面地解析了文学(诗歌)演变乃至艺术演变的内在规律,揭示出“文学性”的流动特性,并进一步从功能角度提出以“诗性功能占主导”来确定“文学性”的具体表现。“主导”诗学不仅实现了“形式的历史化”和“历史的形式化”,更实现了结构主义语言诗学对早期俄国形式主义诗学中机械化弊病的修正以及对布拉格学派诗学理论的发展。在当代文化语境中,我们需要领会和吸收“主导”诗学的内在精神,在变动不居的本民族现实语境、历史文化和文学观念中,在“形式”与“历史”的互动之间,发挥其阐释效力和理论价值,并继续探求流动的“文学性”问题。
灵魂家园何以修补?——《修补匠》中的空间意象解读
年丽丽 夏维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 (3): 99-109.   DOI: 10.12002/j.bisu.2016.027
摘要( )   [HTML]()   PDF(686KB)( )
保罗•哈丁的首部作品《修补匠》围绕乔治•克罗斯比家族三代人在新英格兰西海湾的家园建设而展开,当时的西海湾正处在美国殖民化合资本化的进程中,从某种程度上说,平凡的家族生活却承载着该地区的空间变迁和时代印记。本文拟用空间理论从三代人典型的家园生活以及印第安人的家园变迁来解读小说中的空间意蕴。研究发现,祖父所坚守的灵魂家园败落、父亲的诗意家园夭折、乔治的物质家园呈虚无,而伴随乔治祖父三代的印第安人则躲进丛林继而被圈禁保留地,可以说他们在各自的层面上呈“无家”之状。作者哈丁通过虚构乔治家族的家园创伤以及印第安人的“失家”揭示,欧洲殖民与资本扩张不仅破坏了西海湾的地理风貌,而且伤及居住者的心灵家园,从而展示自己对人类唯一共同家园——地球——未来的忧思。笔者希望本文的阐释能为小说的解读提供一个新视角。
一个尼采式英雄的悲剧——《干扰》的悲剧英雄形象分析
谭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 (3): 110-121.   DOI: 10.12002/j.bisu.2016.026
摘要( )   [HTML]()   PDF(711KB)( )
本文从分析巴恩斯小说《干扰》的男主人公莱昂纳德的人物原型入手,发现莱昂纳德是尼采权力意志论的忠实践行者,尼采的权力意志论是解读该人物艺术形象的关键。巴恩斯在塑造该人物时,既注入了同情和理解,也流露出鄙夷和讽刺。他让莱昂纳德生动演绎基于尼采权力意志论的孤独观、道德观、宗教观和女性观时,充满同情、理解,甚至不无敬意,但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践行该理论的小说人物的嘲讽和批评。基于权力意志论的狄奥尼索斯精神体现了艺术的醉境之美,但莱昂纳德将艺术观简单地还原于生活、把生活与艺术相混淆,酿成了其人生悲剧,也成为作者讽刺的对象。在对尼采式英雄莱昂纳德的崇敬和嘲讽中,体现了巴恩斯包容矛盾和悖论的后现代创作风格。
外语教学研究
多语视角下的德英外语学习成效相关性研究
赵琛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 (3): 122-133.   DOI: 10.12002/j.bisu.2016.040
摘要( )   [HTML]()   PDF(552KB)( )
一直以来,跨语言间的影响是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而在近20年三语习得逐渐成为一个受到关注的研究领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外语教育语境逐渐发生变化,对于中国外语学习者来说,两门外语或多语的学习越来越具有现实性,但是在习得两门外语的过程中,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会不会相互影响?针对这样的问题,本文从多语习得的视角选取了某外语院校德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全国德语专业四级成绩和大学英语四级成绩作为研究数据,对学生德语成绩和英语成绩的潜在关系进行分析,探究以中文为母语的外语学习者学习两门外语的成效,了解这两门外语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联。结果表明:德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与德语学习成绩存在相关关系;德语语言水平不同的学习者其英语语言水平也呈现差异。研究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德语和英语两门外语的学习成效相互影响,且学习者先前学习过外语的熟练程度会对学习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