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10-31 上一期    下一期
名家论坛
作为经验科学的形式语言学:思想与方法
胡建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5): 3-22.   DOI: 10.12002/j.bisu.351
摘要( )   HTML( )     PDF(1900KB)( )

本文指出,致力于探究柏拉图问题的生成语言学(又称形式语言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它和理论物理学在研究旨趣上有某些相通之处,二者都采用演绎的方法来研究自然现象(语言也是一种自然现象)。作为经验科学,形式语言学最重要的特点是它所提出的一些假设要具有可被证伪(falsifiable)的特性。形式语言学一直致力于用更为简单的原则对复杂的语言现象作出更加系统、统一的解释,这与自然科学研究的目标是一致的。目前,生成语言学已经发展到最简方案阶段。最简方案更加注重对人类语言基本特性的探究,希望建立一个简单的句法计算系统,用以推导复杂的人类语言。

翻译研究(机器翻译译后编辑专栏 主持人:王华树)
中国语言服务企业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应用调查研究
王华树, 陈涅奥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5): 23-37.   DOI: 10.12002./j.bisu.352
摘要( )   HTML( )     PDF(1631KB)(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机器翻译发展迅猛,对翻译生产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给语言服务企业带来了机遇。同时,在全球化浪潮与大数据时代,语言服务市场需求迅速膨胀,也给语言服务企业带来了挑战。在新时代,中国语言服务企业应该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本研究调查了218家中国语言服务企业对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现存的问题,主要包括机器翻译质量有待提升、译后编辑模式有待普及等;并针对这些问题从行业、高校和译者3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的使用、研究和人才培养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图书翻译项目驱动的译后编辑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肖志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5): 38-51.   DOI: 10.12002/j.bisu.353
摘要( )   HTML( )     PDF(2180KB)( )

在人工智能时代,神经机器翻译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语言服务行业和翻译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学生译者译后编辑能力的培养成为翻译教育的重要内容。面对语言服务市场巨大的人才需求和译后编辑人才供应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如何创新培养模式,以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译后编辑人才,是翻译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探索了以图书翻译项目为驱动、基于“计算机辅助翻译+机器翻译+译后编辑”(CAT+MT+PE)的师生协同翻译译后编辑能力培养的新模式,对该模式的内涵、教学设计、实施步骤及培养效果进行了论述。同时,针对该模式在图书翻译资源、译前培训成本、翻译生产平台、项目管理风险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国内各院校的MTI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译后编辑功能探究
周兴华, 李懿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5): 52-65.   DOI: 10.12002/j.bisu.354
摘要( )   HTML( )     PDF(4060KB)( )

国外译后编辑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研究者也开始关注译后编辑研究这一领域。然而,现有研究缺乏对主要翻译工作环境(即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译后编辑功能的关注。本文以4款主流翻译软件为例,集中探讨了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译后编辑功能。研究表明,从机器翻译应用、译后编辑操作和工作流程的角度来看,相较于之前国内外译后编辑研究中提到的其他工具,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更适合译后编辑工作,是译后编辑的量产工具。此外,人工智能新技术进一步提升了译后编辑的效率和人机交互体验。译后编辑研究和教学应更多探索翻译软件环境,并加大对译后编辑实践和需求的关注力度。

神经机器翻译译文评测及译后编辑研究
郭望皓, 胡富茂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5): 66-82.   DOI: 10.12002/j.bisu.355
摘要( )   HTML( )     PDF(2365KB)( )

尽管神经机器翻译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业界也正在加速推进神经机器翻译系统实用化和商品化的进程,但其在垂直领域的表现还不尽如人意。本研究以军事领域英译汉文本为研究对象,这些译文均由国内外主流神经机器翻译系统完成,在自主构建的1 000个军事题材译文测试数据集中,谷歌、百度、腾讯、有道、搜狗5个翻译系统的BLEU均值仅为20.854,较之其通用语料译文BLEU值相差6.62。实验结果显示:在军事题材译文的拼写、词汇、句法和语义4大类15种共5 050处错误中,军事术语翻译错误占比最高,为42.83%;其次为普通词语误译和层级结构错误。实验结果表明,目前现有的神经机器翻译系统尚不能实现高质量的军事文本翻译,无法满足现实需求,亟需进行译后编辑研究,以提高军事文本翻译的准确率。

语言学研究
英语中动句历史发展的内部机制及动因
冯爽, 尹洪山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5): 83-103.   DOI: 10.12002/j.bisu.356
摘要( )   HTML( )     PDF(1931KB)( )

学界一直比较关注英语中动句的多视角共时研究,重点多集中在带副词修饰成分的类型上。迄今为止的共时研究还未能很好地界定中动句的核心特征并从句法上给出解释和论证。本文将多种类型的中动句纳入统一的研究范畴,考察该句式的起源和发展,并从导致其出现的内部机制和动因上探究其核心特征。结果显示,英语中动句的发展和很多印欧语系中动句并不是同一路径,反身代词在使用上的消退与中动句的起源并没有本质联系。英语中动句起源于作格句的重新分析,“will”的语义变化和情态动词的重新分析是导致其产生的两个决定性因素。本文将历时和共时研究相结合,对各个环节进行关联研究,提出情态性是中动句的核心特征,情态动词或者副词修饰成分在句法结构上起到确认和限制情态性特征的作用。另外,由于情态算子的确认方式发生改变,难易类副词在后期也出现在中动句中,并通过类推机制扩展到事件类副词等其他类型。

外国文学研究
论《穷人》作为文学传记的主观时间与转型空间
万海松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5): 104-117.   DOI: 10.12002/j.bisu.357
摘要( )   HTML( )     PDF(1859KB)(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信体小说《穷人》具有浓厚的自传色彩,文学传记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记忆,文学传记兼具真实性与虚构性,两者在《穷人》中相得益彰。《穷人》的文学传记性与人物自我意识的觉醒密切相关。《穷人》中的时间体现为流动与停滞并存的绝对主观性特点,空间体现为社会变动时期特有的转型性特点,这也是书信体小说主体性建构意识的艺术反映。在《穷人》中,田园诗时空体瓦解,现代主体性时空重构,这种现象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自传性形成了某种同构。

外语教学研究
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教师改变的案例研究
韩佶颖, 张静, 赵艳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5): 118-131.   DOI: 10.12002/j.bisu.358
摘要( )   HTML( )     PDF(1839KB)( )

当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英语教师正面临从通用英语教学向学术英语教学的课程转型。以此为背景,本研究采用多例个案的质性研究方法,从教学材料与活动、教学实践、教师心理3个维度分析了转型中大学英语教师改变的过程及原因。结果显示,从通用英语教学转型到学术英语教学,教师改变的过程具有多维度的特征。由于受到国家需求与课程要求、学生需求与反馈、教师认知与反思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教师在转型的过程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持续探索并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完成新课程设定的教学目标。

青年学者论坛
刘勰的“六观”说与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批评
冯全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5): 132-146.   DOI: 10.12002/j.bisu.359
摘要( )   HTML( )     PDF(1843KB)( )

中国古典文论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可以为中国特色翻译理论建设提供最为肥沃的土壤。本文以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六观”说和黄维樑的现代解释为基础,尝试构建一个中国古典诗词s翻译批评的操作框架,包括位体、事义、置辞、宫商、奇正和通变6个层面,并结合古典诗词翻译的特殊性,提出一些具体的论题与切入视角。从“六观”视角进行古典诗词翻译批评,既可从宏观层面切入,也可从具体个案着手,但都需以博观和精阅为前提。其中个案分析还应注意在“六观”中有所侧重,善于发现译诗的独特价值,不宜面面俱到、平均用力。作为批评方法,“六观”说也有望为整个文学翻译批评提供操作路线。

评价理论视角下对中美媒体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
杨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5): 147-159.   DOI: 10.12002/j.bisu.360
摘要( )   HTML( )     PDF(1648KB)( )

本文以评价理论为视角,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探究中美媒体在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报道中所呈现出的态度。研究发现,整体而言,中美新闻报道中“判断”和“鉴赏”均占有较高的比例,但中美新闻报道的态度资源分布仍存在差异。在判断资源中,China Daily侧重于使用“坚忍不拔”和“能力”,而Los Angeles Times侧重于使用“能力”和“行为规范”;在鉴赏资源中,China DailyLos Angeles Times均侧重于使用“价值”。China Daily中的正面态度资源明显多于Los Angeles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