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蔡力坚. 翻译中文学修辞手段的处理[J]. 中国翻译, 2022(1):181-186.
|
[2] |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21.
|
[3] |
陈严春. 清末民初西学翻译的国家意识及路径探微[J]. 上海翻译, 2023(2):67-72.
|
[4] |
丰华瞻. 谈外语诗歌的汉译[J]. 复旦大学学报, 1964(1):117-125.
|
[5] |
黄勤, 李正栓, 刘云虹, 等. 周领顺等《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笔谈[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3(4):72-76.
|
[6] |
蒋秀珍, 胡志国. 风到底从哪边来?——袁水拍译彭斯诗中一个笔误的考证[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3):115-116,106.
|
[7] |
酒泉. 在河北厅里[J]. 文艺报, 1960(22):2-5.
|
[8] |
李艳萍. 袁水拍的翻译活动研究[D].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14.
|
[9] |
李正栓, 吕欣.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译者群体行为研究[J]. 外语研究, 2024a(1):68-73.
|
[10] |
李正栓, 吕欣. 许渊冲英译毛泽东诗词译者行为研究[J]. 上海翻译, 2024b(2):55-60,95.
|
[11] |
李正栓, 张丹. 彭斯诗中国群体译者行为研究[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4):24-36.
|
[12] |
梁高燕, 王宏印. 民歌翻译:民族典籍与文化研究的源头——王宏印教授民歌翻译研究访谈录[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5):29-36.
|
[13] |
刘丹青. 苏州方言重叠式研究[J]. 语言研究, 1986(1):7-28.
|
[14] |
刘继业. 新诗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和诗人袁水拍[J].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2021(2):27-32.
|
[15] |
刘深强. 忠实之道的译者行为批评解析——以余国藩英译《西游记》为例[J]. 外语教学, 2022(5):96-101.
|
[16] |
彭斯. 彭斯诗十首[J]. 袁水拍,译. 中原, 1944(3):56-60.
|
[17] |
彭斯, 霍斯曼. 我的心呀在高原[M]. 袁水拍,译. 上海: 新群出版社,1944.
|
[18] |
任东升, 焦琳. 译者行为批评的国家视点[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4):70-82.
|
[19] |
叶遥. 怀念袁水拍[J]. 新文学史料, 2002(3):145-160.
|
[20] |
叶遥. 袁水拍和毛泽东[J]. 新文学史料, 2004(2):9-15.
|
[21] |
章婉凝. 也说翻译中标点符号的变通问题——与陈光祥先生商榷[J]. 上海科技翻译, 2004(1):52-53.
|
[22] |
张智中. 毛泽东诗词英译比较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
[23]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修订本.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6.
|
[24] |
周领顺. 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框架[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
[25] |
周领顺. 译者行为批评关键词集释——代专栏导言[J]. 语言教育, 2020(1):51-53,59.
|
[26] |
周领顺. 译者行为研究的人本性[J]. 外语研究, 2022(2):78-83.
|
[27] |
周领顺. 求真于过程:译者行为理论的翻译实践解读[J]. 中国翻译, 2023(5):176-180.
|
[28] |
周领顺. 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及其应用问题——答研究者(之三)[J]. 外国语文, 2024(1):84-96.
|
[29] |
周领顺, 高晨. 葛译乡土语言比喻修辞译者行为批评分析[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5):102-110.
|
[30] |
周领顺, 黄鹂鸣, 陈龙宇. 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称谓问题——答研究者(之四)[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3):15-29.
|
[31] |
叶红婷, 李正栓. 民国时期彭斯诗《一朵红红的玫瑰》重译译者行为研究[J]. 外语导刊, 2024(5):139-147,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