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AGER D E. Identity, Insecurity and Image: France and Language[M].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99.
|
[2] |
AGER D E. Motivation in Language Planning and Language Policy[M].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2001.
|
[3] |
CALVET L J. Towards an Ecology of World Languages[M]. Cambridge: Polity Press, 2006.
|
[4] |
COOPER R L. Language Planning and Social Chan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
[5] |
HAARMANN H. Language planning in the light of a general theory of language: A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 1990,86:103-126.
|
[6] |
HAUGEN E. Schizoglossia and the linguistic norm[J]. Monograph Series on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1962,15:63-73.
|
[7] |
KAPLAN R B & BALDAUF R B. Language Planning from Practice to Theory[M].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97.
|
[8] |
KRAMSCH C. Post 9/11: Foreign languages between knowledge and power[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5(4):545-567.
|
[9] |
LABOV W. 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of English in New York City[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
[10] |
LIDDICOAT A J. Language planning and questions of national security: An overview of planning approaches[J]. Current Issues in Language Planning, 2008(2):129-153.
|
[11] |
OWENS T W & BAKER P M. Linguistic insecurity in Winnipeg: Validation of a Canadian index of linguistic insecurity[J]. Language in Society, 1984(3):337-350.
|
[12] |
RUIZ R. Reorienting language-as-resource[C]//PETROVIC J.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Bilingual Education. Charlotte: Information Age, 2010:155-172.
|
[13] |
SHEN Qi, WANG Lian & GAO Xue Song. 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family language policy research: The case of Miao families in China[J]. Current Issues in Language Planning, 2021(4):427-445.
|
[14] |
陈章太. 语言资源与语言问题[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4):1-7.
|
[15] |
戴冬梅, 谈佳. 法国陆军外语能力特点评析[J]. 外语研究, 2013(6):12-17.
|
[16] |
戴曼纯. 国家语言能力、语言规划与国家安全[J]. 语言文字应用, 2011(4):123-131.
|
[17] |
戴庆厦, 徐悉艰. 跨境语言与国家安全:以中缅跨境景颇族语言为例[J]. 中国图书评论, 2019(1):45-48.
|
[18] |
方小兵. 语言安全的内涵、特征及评价指标[J]. 辞书研究, 2018(6):33-41.
|
[19] |
高雪松, 康铭浩. 国外语言政策研究的问题和路径[J]. 语言文字应用, 2021(1):16-27.
|
[20] |
李迎迎. 新时期俄罗斯军队外语能力建设概观[J]. 外语研究, 2013(6):7-11.
|
[21] |
李宇明. 语言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J]. 外语界, 2018(5):2-10.
|
[22] |
刘跃进. 解析国家文化安全的基本内容[J]. 北方论丛, 2004a(5):88-91.
|
[23] |
刘跃进. 国家安全学[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b.
|
[24] |
彭爽. 中国语言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4):142-147.
|
[25] |
沈骑. 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语言规划研究:问题与框架[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4(5):103-112.
|
[26] |
沈骑.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安全战略[J]. 语言战略研究, 2016(2):20-25.
|
[27] |
沈骑. 语言安全理论的源与流[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a(3):39-45.
|
[28] |
沈骑. 后疫情时代中国语言安全规划的三大要素[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b(4):37-45.
|
[29] |
沈骑. 全球治理视域下的中国语言安全规划[J]. 语言文字应用, 2020c(2):18-26.
|
[30] |
沈骑. 语言安全与语言规划研究[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22.
|
[31] |
沈骑, 周燕, 郑咏滟, 等. 国家语言安全多人谈[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3):164-176.
|
[32] |
盛静. “民族志”在语言安全战略研究中的应用[J].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8(1):123-128.
|
[33] |
滕延江. 应急语言服务:研究课题与研究范式[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1):31-44.
|
[34] |
王建勤. 美国“关键语言”战略与我国国家安全语言战略[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2):7-11.
|
[35] |
王建勤. 语言问题安全化与国家安全对策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1(6):31-37.
|
[36] |
文秋芳. 美国国防部新外语战略评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5):738-747,800-801.
|
[37] |
文秋芳. 美国语言研究的基本特征:服务于国家安全战略——以马里兰大学高级语言研究中心为中心[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3):1-9.
|
[38] |
吴慧. 全球化场域中的语言安全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9(3):165-171.
|
[39] |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
[40] |
尹小荣. 语言安全视角下的新疆语言战略研究[J]. 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5(6):158-163,174.
|
[41] |
尹小荣. 语言规划中的安全因素分析[J]. 中国语言战略, 2016(2):80-86.
|
[42] |
尹小荣. 语言问题安全化的反思[J]. 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 2017(1):56-63,93.
|
[43] |
张日培. 国家安全语言规划: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范式建构[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6):33-44.
|
[44] |
张四红. 尼泊尔的语言国情及中国西藏边境地带语言安全构建[J]. 南亚研究, 2020(3):39-58,157.
|
[45] |
张天伟. 美国军队外语能力的培养体系及其启示[J]. 外语研究, 2013(6):1-6.
|
[46] |
张天伟. 我国关键语言战略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5(3):92-96.
|
[47] |
张天伟. 美国国家语言服务团案例分析[J]. 语言战略研究, 2016(5):88-96.
|
[48] |
张治国. 中国的关键外语探讨[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1):66-74,159.
|
[49] |
张治国. 语言安全分类及中国情况分析[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3):35-44.
|
[50] |
赵世举. 语言在国家安全中的角色和功能[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2):3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