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BEIJAARD D, MEIJER P C & VERLOOP N. Reconsidering research 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04(2):107-128.
|
[2] |
MILES M B & HUBERMAN A M.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An Expanded Sourcebook[M]. 2nd Ed.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Inc., 1994.
|
[3] |
PRIESTLEY M, BIESTA G & ROBINSON S. Teacher Agency: An Ecological Approach[M]. London: Bloomsbury Academic, 2015.
|
[4] |
程莉莉.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特征、基本原理和政策要素[J]. 电化教育研究, 2023(4):53-56,71.
|
[5] |
洪岗. 对外语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J]. 外语电化教学, 2020(6):23-26,31.
|
[6] |
教育部.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2020-05-28)[2023-06-2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
[7] |
教育部. 教师数字素养:JY/T0646—2022[S/OL]. (2022-11-30)[2023-06-2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302/W020230214594527529113.pdf.
|
[8] |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S]//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90-95.
|
[9] |
李佐文. ChatGPT赋能外语教学:场景与策略[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1):109-118.
|
[10] |
刘慧琴, 李文洁.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路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27):42-44.
|
[11] |
刘齐平. 新时代外国文学课程的“思政内涵”——以“美国华裔文学研究”课程中的中国书写为例[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4):50-62.
|
[12] |
潘鸣威, 邹申. 新时代我国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的挑战、对策与展望[J]. 外语电化教学, 2020(2):62-68.
|
[13] |
孙有中, 张虹, 张莲. 《国标》视野下外语类专业教师能力框架[J]. 中国外语, 2018(2):4-11.
|
[14] |
陶丽, 顾佩娅. 选择与补偿:高校英语教师职业能动性研究[J]. 外语界, 2016(1):87-95.
|
[15] |
王蔷. 课例研究——植根于课堂的外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J]. 中国外语, 2020(6):55-61.
|
[16] |
王雪梅. 高校外语教育新常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内涵与路径[J]. 山东外语教学, 2020(4):10-18.
|
[17] |
王雪梅, 霍炜. 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研究综述(2018—2021)[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4):309-314.
|
[18] |
夏纪梅, 王哲. 试论外语教育学的价值及学科建设[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2):30-38.
|
[19] |
肖琼, 黄国文. 关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J]. 中国外语, 2020(5): 1,10-14.
|
[20] |
叶澜, 白益民, 王枬, 等.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
[21] |
查明建. 知否知否英语专业不仅是学英语的专业[N]. 文汇报,2019-01-25(8).
|
[22] |
张建平.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学思考[J]. 高教探索, 2006(4):87-89.
|
[23] |
张文霞, 李淑静. 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管理和教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相关要点解读[J]. 外语界, 2020(5):17-23.
|
[24] |
张彧凤, 孟晓萍. 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21):33-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