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Chafe W. Giveness, contrastiveness, definiteness, subjects, topics and point of view[A]. In Li C (Ed.). Subject and Topic [C].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6: 25~ 55. |
[2] | Chafe W. Discourse , Consciousness, Time: The Flow and Displacement of Conscious Experience in Speaking and Writing[M].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94. |
[3] | Halliday M A K .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Edward Amold, 1994. |
[4] | Lambrecht K. Information Structure and Sentence Form: Topic, Focus and the Mental Representations of Discourse Referent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
[5] | Li C & Thompson S A . Mandarin Chinese: A 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M].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1. |
[6] | Miller G A . 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 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J]. The Psycological Review, 1956,63:81~ 97. |
[7] | Prince E . Toward a taxonomy of given-new information[A]. In Cole P (Ed.). Radical Pragmatics[C].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81: 233~ 256. |
[8] | von der Gabelentz G . Chinesische Grammatik[M]. 姚小平译.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5. |
[9] | 邓守信 .汉语信息结构与教学[R].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所, 2011 -08-23. |
[10] | 方梅 . 篇章语法与汉语研究[A].刘丹青主编.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C].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6~ 69. |
[11] | 刘丹青 . 话题理论与汉语句法研究[A].沈阳,冯胜利主编.当代语言学理论和汉语研究[ C].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 217~ 228. |
[12] | 刘润清 . 西方语言学流派[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
[13] | 陆丙甫 . 核心推导语法[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 |
[14] | 陆俭明 . 现代汉语句法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3a. |
[15] | 陆俭明 . 陆俭明自选集[M]. 郑州: 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3b. |
[16] | 陆俭明 . 英汉回答是非问句的认知差异[J].华文学院学报, 2002(1):34~ 40. |
[17] | 陆俭明 . 词语句法、语义的多功能性:对“构式语法” 理论的解释[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4(2):15~ 20. |
[18] | 陆俭明 .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四版)[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19] | 陆俭明 . 从语言信息结构视角重新认识“把”字句[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6(1):1~ 13. |
[20] | 陆俭明 . 重视语言信息结构研究开拓语言研究的新视野[J].当代修辞学, 2017(4):1~ 17. |
[21] | 吕叔湘 .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 |
[22] | 吕叔湘 . 从主语、宾语的分别谈国语句子的分析[A].吕叔湘文集(第二卷)[ C].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 445~ 480. |
[23] | 马泰修斯. 关于句子的实际切分[A].张惠芹译.王福祥, 白春仁编.话语语言学论文选[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 10~ 17. |
[24] | 马真 . 在汉语教学中要重视词语使用的语义背景[A].蔡建国主编.中华文化传播任务与方法[C].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196~ 208. |
[25] | 沈家煊 . 语用法的语法化[J]. 福建外语, 1998(2):1~ 8,14. |
[26] | 苏丹洁 . 试析“构式—语块”教学法——以存现句教学实验为例[J]. 汉语学习, 2010(2):83~ 90. |
[27] | 苏丹洁 . 构式语块教学法的实质——以兼语句教学及实验为例[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1(2):16~ 22. |
[28] | 温锁林 . 汉语句子的信息安排及其句法后果——以“复动句”为例[A].邢福义主编.汉语法特点面面观[C].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 400~ 407. |
[29] | 文炼 . 关于句子的意义和内容[J]. 语文研究, 1984(1):16~ 18. |
[30] | 萧国政 . 句子信息结构与汉语语法实体成活[J]. 世界汉语教学, 2001(4):12~ 19. |
[31] | 徐烈炯, 刘丹青 . 话题的结构与功能[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
[32] | 徐烈炯, 刘丹青 . 话题与焦点新论[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
[33] | 叶文曦 . 信息结构、次话题和汉语宾语的分析问题[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2):55~ 60. |
[34] | 袁毓林 . 语言信息的编码和生物信息的编码之比较[J]. 当代语言学, 1998(2):15~ 23. |
[35] | 张斌 . 汉语语法学[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
[36] | 张伯江 . 功能语法与汉语研究[A].刘丹青主编.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C].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23~ 45. |
[37] | 张伯江, 方梅 .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M].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6. |
[38] | 张维鼎 . 意义与认知范畴化[M]. 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 |
[39] | 赵元任 . 汉语口语语法[M]. 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8. |
[40] | 周士宏 . 汉语句子的信息结构研究[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41] | 朱德熙 . 语法讲义[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
[42] | 朱德熙 . 语法答问[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 |
[43] | 朱敏 . 汉语人称与语气选择性研究[M].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