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水平. “林译”百年评说与我国现当代翻译批评场域的自主化历程[J]. 外国语文, 2019(2):139-145.
|
[2] |
刁克利. 翻译学研究方法导论[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2.
|
[3] |
范武邱, 白丹妮. 当代中国翻译研究中凸现的几对矛盾[J]. 外语教学, 2017(4):72-77.
|
[4] |
桂诗春, 宁春岩. 语言学研究方法[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7(3):17-23.
|
[5] |
胡庚申. 翻译研究“生态范式”的理论建构[J]. 中国翻译, 2019(4):24-33.
|
[6] |
胡庚申. 文本移植的生命存续——“生生之谓译”的生态翻译学新解[J]. 中国翻译, 2020(5):5-12.
|
[7] |
黄丽丽. 从突变论探讨华裔马来诗歌创作的演化[J]. 中国比较文学, 2016(3):28-39.
|
[8] |
黄忠廉. 严复变译思想考[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6.
|
[9] |
黄忠廉. 外语研究方法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20.
|
[10] |
贾莉. 翻译的突变论[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4):129-131.
|
[11] |
雷志宇. 定性研究方法及其在现代公共政策研究中的规范应用[J]. 复旦公共行政评论, 2007(1):181-194.
|
[12] |
李腾龙. 明清科技翻译之思想史意义发微——兼论徐光启和傅兰雅的翻译思想[J]. 上海翻译, 2021(1):60-64.
|
[13] |
刘建军, 张福勇. 国外社区口译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2(2):73-81,88.
|
[14] |
穆雷. 翻译研究方法概论[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
[15] |
穆雷, 等. 翻译学研究的方法与途径[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21.
|
[16] |
彭艳坤. 协同论视角下的商标翻译[J]. 才智, 2015(6):304.
|
[17] |
钱冠连. 语言全息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2.
|
[18] |
沈家煊. 语法研究的分析和综合[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2):1-7.
|
[19] |
王皓. 变译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翻译, 2011(2):60-62.
|
[20] |
王虹, 俞宝红. 英语本科口译模拟功能评估模式实证研究[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3):91-92.
|
[21] |
王洪涛. 启发与警示:奈达理论之于译学建设[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1):50-55.
|
[22] |
王华树. 系统论视域下的翻译技术课程建设[J]. 当代外语研究, 2016(3):53-57.
|
[23] |
王金波, 王燕.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汉英翻译的冗余现象[J]. 中国科技翻译, 2002(4):1-4,12.
|
[24] |
吴迪龙, 付臻. 译事主体的耗散性范式论析[J]. 外语教学, 2017(4):93-96.
|
[25] |
岳启业. 信息论翻译的多维度探索[J]. 外语学刊, 2010(4):121-124.
|
[26] |
张楠迪扬. 理解世界:弥合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定性与定量之争[J]. 公共管理评论, 2018(2):13-24.
|
[27] |
仲伟合. 口译研究方法论[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
|
[28] |
周丽敏. 多维融合赋能的应用翻译教育教学探索[J]. 上海翻译, 2021(1):28-33.
|
[29] |
周领顺, 周怡珂. 翻译批评需要怎样的标准?——译者行为批评模型构建尝试[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0(5):107-117,138.
|
[30] |
周全华, 马爱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创新论略[J].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1(1):31-39.
|
[31] |
朱琳. 翻译导向的文本分析综合模式理论基础及教学启示——认知与功能视角[J]. 外语教学, 2012(3):10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