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 42(4): 108-121 doi: 10.12002/j.bisu.296

青年学者论坛

基于构式语法的话语策略研究——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情治理为例

潘艳艳,

江苏警官学院,江苏 210031

A Study of Discourse Strategy Based on Construction Grammar—Taking Public Opinion Management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as an Example

Pan Yanyan,

Jiangsu Police Institute, Nanjing 210031, China

责任编辑: 栗娜

收稿日期: 2020-03-12   网络出版日期: 2020-08-30

基金资助: 江苏省第十五批“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资助项目“加强警务执法效果的话语策略研究——多模态视角”(JY-034)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警察公共形象建构的话语策略研究——多模态视角”(2018SJA0447)
江苏警官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项目“国家安全话语体系研究——警务视角”,并受到“江苏高校青蓝工程”的资助(2018SJYTD16)

Received: 2020-03-12   Online: 2020-08-30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潘艳艳,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江苏警官学院,210031,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义学、话语分析。电子邮箱:calmdown2013@126.com

摘要

本研究尝试将构式语法运用到语篇分析中。笔者基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语篇的特征,构建了语篇构式分析框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话语进行了分析,尝试阐释了4种语篇构式,即机构对话构式、提示语篇构式、告诫语篇构式和新闻报道构式。研究发现,我们可以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灵活运用语篇构式来治理舆情,具体的话语策略包括及时科普引导策略、防控行为引导策略、辟谣策略、心理安抚引导策略以及职业形象构建策略。通过使用这些话语策略,新媒体不仅可以有效治理舆论,还能够进行舆论宣传,从而实现话语对行为的最大规训功能。本研究表明,语篇可以被视为一个大的构式,该构式由词组构式和句法构式整合而成,语篇的构式分析能够解决新媒体语篇因本身的零散性、创新性、娱乐性以及文本类型和语类的混合使用所造成的分析困难。

关键词: 构式语法 ; 舆情治理 ; 话语策略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新媒体

Abstract

This paper is a meaningful attempt to apply Construction Grammar to discourse analysis. Based on Construction Grammar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communication outlets such as WeChat and Weibo,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analytic framework to evaluate relevant discourses of COVID-19. The types of discourse construction found are institutional dialogue construction, reminding discourse construction, warning discourse construction, news headline construction, and news report discourse construction. Then it discusses the discursive strategies that can be realized from these discourse constructions in public opinion governance, such as science popularization strategy, strategy in proper behaviors in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unter-rumor strategy, psychological pacification guidance strateg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image. This study shows that discourse can be regarded as a large construction, which is composed of lexical constructions and argument constructions; construction analysis can resolve difficulties caused by the fragmentary, innovative, and enterta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new media discourse and explain its mixture of various text types and genres.

Keywords: Construction Grammar ; public opinion governance ; discourse strategy ;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 COVID-19 pandemic ; new media

PDF (1414KB) 摘要页面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引用本文

潘艳艳. 基于构式语法的话语策略研究——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情治理为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 42(4): 108-121. DOI:10.12002/j.bisu.296

Pan Yanyan. A Study of Discourse Strategy Based on Construction Grammar—Taking Public Opinion Management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as an Example. Journal of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2020, 42(4): 108-121. DOI:10.12002/j.bisu.296

引言

自构式语法(Goldberg,1995)提出以来,构式家族的成员在不断增加,由原先的词素(如un-、-er)、词汇(如daredevils、passers-by)、习语(如worse off than some)、论元结构(如双宾语结构、被动结构)、共变条件句(如the -er...,the -er)扩展到语篇构式(如童话故事构式:once upon a time,...,they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以及对话构式(This is...,my name is...)。与此同时,构式的定义也由“形式—意义的结合体”(form-meaning pairs)(Goldberg,1995:5)调整为“形式—功能的结合体”(form-function pairs)(Goldberg,2006:3),这一调整体现了构式语法基于语言使用的特点以及对语言交流中信息结构(如话题和焦点)的重视。目前构式研究多关注词组和句子层面某一具体构式的英汉对比研究或者语义研究,如致使构式、动结构式等构式的英汉对比研究(如潘艳艳、张辉,2005;文旭、姜灿中,2019)、“很+N”构式以及“情感强化副词+形容词”构式等具体构式的语义研究(如刘梅丽,2018;刘芬、白解红,2019)。只有少数成果是语篇层面的构式研究(如Östman,2005;袁野,2017;曾国才,2019),构式语法在话语分析方面的应用还有待研究者做进一步尝试。

近年来,随着口蹄疫、疯牛病、SARS、猪流感、禽流感以及近期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等疫情不断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受到广泛关注。由于疫情具有突发性,且与人们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极易引发大众的担忧,在一定情况下甚至能够引起社会恐慌情绪,涉及面较广(张自力,2005),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亟须表达各种诉求,这些诉求有可能在微信、微博和网站等新媒体上快速传播而形成舆情(崔鹏等,2018),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危机。本文认为,新媒体能够制造舆论,也能够治理舆论,可以实现话语对人们行为的最大规训功能以及职业形象构建功能。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社会不安和恐慌,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构式,运用不同的话语策略来治理舆情,进而引导正确的社会行为方式。本文拟借鉴构式语法,构建语篇层面的构式分析框架,并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话语为例,分析其中的语言构式,讨论治理舆情的话语策略。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治理的研究现状

目前,舆情治理研究多采用新闻学和传播学视角(如张自力,2005;高列,2014;王林等,2019),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媒体策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官方媒体与自媒体传播手段和效果差异,以及新旧媒体融合趋势等方面的内容。从语言学视角进行的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隐喻研究和批评话语分析方面。例如,Wallis & Nerlich(2005)研究了英国媒体报道SARS疫情所用的疾病隐喻,发现最主要的隐喻源域不是军队或者武装力量,而是“杀手”(killer),并讨论了该隐喻架构的政治关切和媒体文化因素;Matus-Mendoza & De Rycker(2013)考察了墨西哥城一家主流报纸关于H1N1禽流感的社论和评论专栏文章,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揭示了其中所构建的健康危机以及危机的主要参与者;Abeysinghe(2016)对比分析了英美澳三国主流报纸在埃博拉疫情期间关于边境控制方面的报道,认为埃博拉疫情只是提供了一个框架(frame),在这一框架内,西非和受感染的民众被隐藏,英美澳三国国内政治和边境威胁成为报道重点;张薇等(2015)以官方媒体关于SARS和H7N9疫情的报道为例,分析了报道中的隐喻类型和特征,认为疫情初期的神秘生物体隐喻加剧了公众的恐慌,疫情中后期的战争隐喻和比赛隐喻则有助于增强公众抵御疾病的信心和提高全社会的凝聚力。

以上研究均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新闻学和传播学视角的研究多从主流或官方媒体的角度论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方式和手段,虽然也有研究认识到自媒体和新媒体在舆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但均未涉及处理极端舆情时具体的话语策略和语言运用。其次,现有语言学视角的研究往往仅限于隐喻分析,但舆情中的语言使用并不只有隐喻,还有很多其他修辞手段和语言特征。再次,国外的研究以传统的媒体——报纸为主,分析仅限于语言层面,并未涉及舆情治理。最后,以上研究视角均未涉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在舆情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事实上,传统媒体主要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等形式,信息传播具有单向性,面对极端舆情常常不能及时收到有效的反馈;微信、微博和网站等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则是链条式的,每个人在信息传播中既是接收者,又是传输者(顾南,2017)。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时,舆论可以通过微信、微博以及各大网站迅速形成议题,如果不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极易导致公众负面情绪爆发,甚至可能形成导致社会危机的舆情。然而,也正是由于新媒体具有快速、点对点和互动性强的特点,才使我们能够及时了解极端舆情,并通过新媒体采取相应的话语策略治理舆情,从而迅速掌握话语权。为了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本研究拟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新媒体(如微信、网站等)语篇为研究对象,尝试构建一个基于构式语法的分析框架,并阐释在话语实践层面可以运用哪些具体的话语策略来引导正确的社会行为,以发挥新媒体在安抚公众情绪、鼓舞士气、辟谣、引导正确的防护方式、消除社会危机和树立正面的职业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分析框架和语料

根据Goldberg(2006:5)的定义,任何语言形式(linguistic pattern),只要在形式或功能的某一方面不能从其组成部分或其他已知构式中预测出来,都可被视为一个构式。另外,如果一个语言形式出现的频率足够高,就算其语义完全可以预测,也应被视为一个构式。一个语言表达可以是数个构式组合的结果,如在“The boy kicked his friend the ball.”一句中,就存在主谓构式(subject-predicate construction)、双及物构式(ditransitive construction)、过去时构式(past tense construction)以及两个名词词组构式(noun phrase construction)。在谈到语篇构式的时候,Goldberg以童话故事构式(Once upon a time,...,they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为例,指出只要中间有个巨大的填充槽(huge open“slot”),就可以被称作构式(田臻,2018)。语篇构式也同样由词组构式和句法构式等组合而成。语篇构式分析把某个语篇看作一个独特的构式,并对实现这一语篇构式的词语构式或句法构式进行研究。将构式语法用于语篇分析始于Östman(2005),他提出了构式语篇(construction discourse)的概念,指出文本类型(text type)和语类(genre)由一个个构式作为中介,在语篇中得以调和。也就是说,语篇构式是文本类型和语类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们根据文本类型和语类特征,选择需要的各种构式(如论元构式、习语构式等)来构建具有某一特定交际目的的语篇。不过,Östman虽然设计了分析框架,但是并没有将其用于语篇的构式分析实践,并且他的分析框架过于复杂,似乎很难真正运用到实际文本的分析中,因此后续研究十分罕见。之后Antonopoulou & Nikiforidou(2011)提出了对话构式(dialogic construction)以及对话语篇的构式分析模式,例如接电话的对话构式包括铃响(summons)、回应(answer)、身份识别(identification)、认同(recognition)和问候等。受后者启发,袁野(2017)建立了语篇构式语法分析框架,并分析了两则网络语篇实例,一个是以网络流行的“高晓松体”为代表的书面语篇,另一个是以经典网络对话为代表的口语语篇。同样,曾国才(2019)提出了对话构式的5个维度属性,即临时性、瞬时性、规约性、能产性和动态性,认为可以从句法相似性、语义类推性和语用共识观3个方面进行对话构式分析,不过他并没有进一步构建分析框架。本文拟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新媒体语篇的特征,构建其语篇构式分析框架。

Goldberg(2006:64)认为,语言知识是被习得并存储在大脑里的,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一般会提取现成的构式,但是当语境发生变化并且也没有现成的公式(formula)来传递某一信息时,人们便会在原有构式的基础上,根据语言规则进行构式的创新性使用。这种构式的创新在新媒体语篇中很常见。另外,构式本身的语用功能也有利于我们对文本进行分析,例如,中文的“种种迹象表明”“据说”“据了解”“据悉”“某媒体”“有消息说”“听说”“有资料显示”和英文的“it is said that”“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according to”等构式模糊了信息源,这样即使报道的信息被证实有误,也可以逃避可能需要承担的责任。因此,本文在进行新媒体语篇分析时,将基于构式的语用功能和新媒体语篇的特征(即信息本身的零散性、创新性、娱乐性以及人们在交际中对文本类型的混合使用等),把文本类型、语类、修辞手段、构式类型和交际功能等要素整合在一起(见表1)。

表1   语篇的构式分析要素

文本类型议论文、叙述文、指示语、说明文、描述文等
语类小说、神话、戏剧、电影、菜单、散文、诗歌、新闻报道、对话、故事、讲座、申请、书评、警告、提示等
修辞手段隐喻、转喻、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叙述、描写、定义、比较、因果关系的阐述等
构式类型话题转移标记语by the way、另外,……、还有……
总结语all in all、above all、总之……
建议标记语you’d better、the -er...,the -er、最好、要不等……
婉拒语Thank you、but、谢谢、不过……
缓延标记语Well、嗯、哦……
因果标记语Because、正因为……,才……
排比标记You are...,you are...、只有……,只有……
…………
交际目的警告、教育、赞扬、威胁、恳求、承诺等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文本类型和语类有些相似,但侧重点不同。例如,一部小说(语类)可以用叙述文的形式来写,也可以用议论文和说明文的方式来写(文本类型);同样,叙述文也不仅局限于神化故事和小说,菜单等也可以用叙述文来写。修辞手段是具有修辞价值的语篇组织策略,如重复、排比等,而这些修辞手法又由构式实现,如 “第一是勤奋,第二是勤奋,第三还是勤奋”“你是……,你是……”等。使用这些构式是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如警告、教育、赞扬等。

在舆情的应对和治理上,传统媒体已不能适应快速的信息传播节奏,参与人数多、信息发布快、转发分享容易的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占据了传播主场,往往成为事件的第一发声者和主要的传播载体(汪岳新,2017)。因此,研究新媒体在舆情治理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的语料全部选自新媒体中有关新冠肺炎的语篇,其中包括70篇在微博和微信上转发量较大的文章以及50篇网站新闻。基于表1中列出的语篇构式分析要素,研究者对每种语篇构式的文本类型、语类、修辞手段、构式类型和交际目的均进行了分析。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语篇构式分析

由于新媒体语篇具有零散性、创新性、娱乐性的特点,并且常常把文本类型和语类混合使用,笔者根据这些特征对新媒体语篇进行了分类,发现其语篇构式有以下4种类型。

1. 机构对话构式

对话构式是日常语言交际中话轮转换时的成对话语(pairing utterances)。对话构式以话轮之间的平行结构为基础,表征话语结构间的句法相似性和语义的类推机理,表明人际互动对话语意义的构建作用。

例(1)

问:新冠病毒在普通环境中能存活多久?

答:病毒只能存活于生物体细胞内,室温情况下基本不能存活。

问:专家说,这个病毒在56℃水中30分钟灭活。100℃开水中,多久灭活?

答:病毒仅在动物体内存活,体外不能存活,所以物品不用煮。

问:病毒离开了人体,在日常物品比如门把手、手机上,还能存活多久?病毒离开活体,北方零下10度的低温会死吗?

答:该病毒不是消化道传播的,摸了门把手、手机,不去抠鼻子、摸眼睛就行。病毒离开人体不能长时间存活。

……

请大家认真阅读!战胜病魔!

例(1)为新冠肺炎疫情初期被广为转发和传播的一个微信推文《新冠病毒科学问答》(① 本文分析的对象为新媒体语篇,不同于官方微信和微博能找到出处,个人创作的微信文章由于多次转发和群发,很难追溯出处,故本文中例(1)和例(2)都未能标明出处。尽管如此,这些广为传播的微信文章能够极大地影响人们的行为和认知,因此值得研究者关注和分析。),限于篇幅,笔者进行了删减。该例采用了医患对话的形式,为机构对话构式,具体分析见表2。该语篇采用简单明了的问答方式来传递与病毒有关的科普信息和防控方法,通过设问、回答、定义和公布权威消息源的方式宣传抗疫知识,从而实现医学知识的普及和对大众的科学引导。最后结尾处使用祈使句,“请大家认真阅读!”是督促,而“战胜病魔!”则是鼓励,将病毒隐喻为敌人和魔鬼,以激起人们奋起抵抗的决心和斗志。

表2   机构对话构式分析

文本类型语类修辞手段构式类型交际目的
指示、说明机构对话定义、设问、祈使句问答
间接引语:专家说……
科普引导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该微信推文采用了机构对话的形式,增加了其可信度,尽管随着人们对病毒的进一步认识,其中的一些观点现在看来是不准确的,但是它在疫情初期的确对公众起到了一定的安抚作用。

2. 提示语篇构式

新媒体语篇中还大量使用了提示语篇构式,此类语篇构式能够起到督促的作用,可以为抗击疫情提供各种意见和建议。

例(2)

友情提示大家,目前仍处于疫情蔓延期,请一定珍惜医务工作者的无私付出,如无特殊原因尽量避免外出,因为,你呆不住的那个家,却是很多人无法回去的“家”!

例(2)用提示语篇构式督促大家继续待在家里不要外出,以免感染病毒,具体构式分析见表3。这是一个因果句,前半句是“果”,后半句是“因”,用说理的形式来进行提醒。其中,祈使句“请一定珍惜医务工作者的无私付出”隐含对医务工作者的肯定和赞扬,而“你呆不住的那个家,却是很多人无法回去的‘家’”则通过对比“你”和“很多人”,间接体现了医务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新媒体语篇由于话语形式灵活,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树立医务工作者积极的职业形象。

表3   提示语篇构式分析

文本类型语类修辞手段构式类型交际目的
指示、说明提示陈述、要求、假设、因果、对比友情提示大家,……
请一定……
如无特殊原因尽量……
因为……
……却……
提示、劝说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3. 告诫语篇构式

告诫语篇构式比提示语篇构式的语气更加强烈,用于警告和劝诫。

例(3)

这不是小说,这就是真实,所以不要轻视,不要出门,不要嘚瑟,请一定老老实实待在家里!

越来越严重,别出门!一旦染上,就算治愈了,后遗症也会拖累后半生!这场瘟疫比非典更严重,用的药副作用更痛苦!如果出了特效药只能保命,仅此而已!出门前想想你的家人,别连累家人,别出门,别出门!

这是战争不是儿戏,打赢了,天天都是春节!输了,这就是你最后一个春节!收起你盲目的自信和侥幸心理,也收起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这场战役没有局外人!(① 例(3)源自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7201187957/It7SMnPR5?type=comment,2020-02-07.)

例(3)通过警告和劝诫,督促人们待在家中隔离,具体构式分析见表4。言语行为(如陈述、询问和命令等)构建了我们与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如恐吓、恳求、承诺和威胁等)(杨汝福,2010)。告诫型语气可以使读者领悟到感染病毒的可怕后果,作者通过假设(“一旦……,就……”“如果……”)和祈使句(“别出门!”)进行告诫,建立了语篇作者高于读者的权力关系。强调句(“这不是……,这就是……”)、排比句(“不要……,不要……”“收起……,也收起……”)和叠词(“老老实实”)等构式加强了语气,战争隐喻(“这是战争不是儿戏”)点明了情况的严重性,这些都起到了警醒的作用。从修辞来看,例(3)中的“你”是指称转喻,是泛指,而不是特指,第二人称的使用强化了告诫的语气,从而起到了引导正确防控行为的作用。

表4   告诫语篇构式分析

文本类型语类修辞手段构式类型交际目的
叙述文警告第二人称“你”、假设、排比、重复、夸张、感叹句、因果关系这不是……,这就是……
一旦……,你就……
不要……,不要……
收起……,也收起……
……,所以……
老老实实
战争隐喻构式
告诫、督促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4. 新闻报道构式

(1)标题的构式

2012年《中国青年报》的万人民调数据显示,20.1%的受访者平时只看新闻标题,不看正文;66.3%的人在看完标题后会快速浏览正文;仅有11.2%的人会详细阅读正文(② 洪欣宜,向楠.万人民调:六成受访者曾受耸人听闻式新闻误导[EB/OL].中国青年报,http://zqb.cyol.com/html/2012-05/29/nw.D110000zgqnb_20120529_1-07.htm,2012-05-29.)。由此可见,大部分人对某个事物的认知可能仅仅是通过浏览新闻标题形成的。在疫情期间,我们发现,有些新闻标题采用了如下的构式:

例(4)70个湖北人在江苏太仓跳高速栅栏逃了?官方辟谣

例(5)俄罗斯将驱逐新冠肺炎病人?中国驻俄大使馆辟谣

例(6)居民因喷洒酒精消毒竟引燃房屋?假消息!

(以上3条新闻标题来自360浏览器的新闻推送)

疫情期间假消息和谣言层出不穷,由于人们宅在家中上网时间长,一些主流网络平台利用这一特点,及时公布准确信息进行辟谣,其常用的构式为新闻标题构式,具体构式分析见表5。例(4)~(6)来自360浏览器网页中间的滚动条,将新闻标题构式与滚动条相结合,这是最便捷的辟谣手段之一。从归一性和情态上看,这3个标题的共同特征是,前半部分用疑问句的形式对虚假信息表示怀疑,后半部分则予以坚决的否定。这样的新闻标题适应新媒体时代人们快速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的特点和习惯,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信息,网民们即使不点击标题也可以获取最重要的信息。

表5   新闻标题构式分析

文本类型语类修辞手段构式类型交际目的
叙述文新闻报道设问、陈述问句+陈述句辟谣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2)新闻正文的构式

在新媒体语篇中,新闻正文构式一般是官方媒体常用的话语方式,目的在于通过新闻报道来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和认知。

例(7)

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医生的“战疫十天”:“武汉必胜”没有悬念(① 吴健.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医生的“战疫十天”:“武汉必胜”没有悬念[EB/OL]. 新民晚报,https://wap.xinmin.cn/content/31646806.html,2020-02-03.)

脱下隔离服装,洗净双手,办完交班手续,李晓宁走出武汉金银潭医院的病房大楼,“我想家,也想睡觉。”这位参加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的呼吸内科医生,在电话那头平静地向记者讲述自己和同事在这里战“疫”的经历,她不时停下来,关照一下:“我们会保重好自己的,请大家放心。”

……

对于战斗的前景,李晓宁充满信心,“昨天下午,金银潭(医院)就有37名患者出院,是(疫情发生后)出院人数最多的一天。而在前天,我们楼下北二病区也有两例出院,我们都非常高兴!”另外,随着军队医护人员承担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金银潭医院原由军队医护人员负责的病区已转交福建援鄂医疗队,武汉战“疫”大有希望,“武汉必胜”没有悬念。

采访快结束时,有着丰富治疗经验的李晓宁医生特意托本报呼吁家乡父老,……“保护好自己,也是保护好大家”。

例(7)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具体构式分析见表6。标题由陈述句“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医生的‘战疫十天’”和判断句“‘武汉必胜’没有悬念!”组成,信息结构完整,使读者通过标题就可以知道新闻内容。在报道的正文中,首先给出了医生的真实姓名,明确了消息源,树立起权威性。其次,采用了直接引语的形式,如“昨天下午,金银潭(医院)就有37名患者出院,是(疫情发生后)出院人数最多的一天。而在前天,我们楼下北二病区也有两例出院,我们都非常高兴!”这体现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再次,作者使用了解释型语言,如“另外,随着军队医护人员承担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金银潭医院原由军队医护人员负责的病区已转交福建援鄂医疗队”,进一步补充了信息,从而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武汉战‘疫’大有希望,‘武汉必胜’没有悬念”。这里通过同音字,在“战役”这一词语构式上进行了创新,将“疫”比作“役”,将疫情比喻成战争,使用了战争隐喻,可以激发受众的斗志,使读者树立成功防治新冠肺炎的信心。

表6   新闻报道构式分析

文本类型语类修辞手段构式类型交际目的
叙述文、
描述文
新闻报道叙述、描写、隐喻、转喻、解释新闻报道构式
直接引语构式
四字构式(“武汉必胜”)
词语构式(战“疫”)
传递信息、安抚情绪、树立形象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四、舆情治理的话语策略

基于语篇构式分析,本文认为,对应新冠肺炎这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我们在利用新媒体进行舆情治理时,可以采用不同的语篇构式来实现不同的话语策略。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刚发生时,公众最需要知道如何正确应对突发的疫情,急需与疾病相关的信息和正确的防范方式,此时应采用机构对话构式来实现及时科普引导策略,如例(1)的微信推文《新冠病毒科学问答》。

有一些人在面对疫情时尽管已经知道了正确的防控方式,但还是会存在侥幸心理,对防范疏忽大意(金丽萍,2019)。此时可以使用提示和告诫语篇(如例(2)~(3)构式,通过劝导、告诫和严重警告等方式起到提醒督促的作用,从而实现防控行为引导策略。

在疫情扩散期间,如果主流媒体不在第一时间“发声”,那么就会有人利用“权威信息真空”冒充权威部门发声,公众在焦虑恐慌的状态下往往难辨真假,这种情况对舆情治理和社会稳定是十分有害的(沈峥嵘,2014)。对此,新媒体要采用新闻报道构式,通过新闻标题(如例4~6)和新闻报道(如例7)进行辟谣,以纠正公众视听,实现辟谣策略。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中后期,除了发布准确可靠的信息,还要注意公众的心理状态,及时消除不安气氛,传递正能量,淡化负能量,此时需要采用新闻报道构式来实现心理安抚引导策略。此外,新闻报道构式还有树立正面的职业形象的作用,可以实现职业形象构建策略。如在例(7)中,对地方及军队医护人员的相关报道,间接树立起医生和军人“救死扶伤”“不辞劳苦”的职业形象。相比直接的赞美和表扬,一些间接方式所构建的职业形象往往更容易被人接受。例如,直接引语“我想家,也想睡觉”间接体现了一线医生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而另一句直接引语“保护好自己,也是保护好大家”则表达了医生在繁忙工作之际还不忘叮嘱大家,体现了医生的爱民情怀。拥有良好形象的职业,其从业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的公信力和有效性都将大大增强。事实上,一次危机的应对总是涉及国家的多个部门,能够反映出各职能部门的应对能力和公众形象,而所有这些形象的构建都关乎国家形象的构建。更重要的是,“因为全球化和相互依赖的日渐加深,危机往往造成一定的国际影响,或原本就存在国际背景,尤其是非传统安全逐渐成为影响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主体的今天,危机具有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因此应特别关注危机的国际影响,保护国家战略利益”(杨一风等,2004:270)。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通过灵活使用各种新媒体语篇构式来进行舆情治理,具体的话语策略依次为:及时科普引导策略、防控行为引导策略、辟谣策略、心理安抚引导策略以及职业形象构建策略。

结语

本文基于构式语法和新媒体语篇的特征,构建了语篇构式分析框架,尝试将构式语法应用到话语分析实践中。本研究表明,语篇可以被视为一个大的构式,该构式由词组构式和句法构式构成;同时,语篇的构式分析能够解决由新媒体语篇固有特点(零散性、创新性、娱乐性以及文本类型和语类的混合使用等)造成的分析困难。此外,本研究对舆情治理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新媒体要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语篇构式来实现相应的话语策略,从而在安抚情绪、鼓舞士气、辟谣、引导正确的防护方式、树立积极的职业形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进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参考文献

Abeysinghe S.

Ebola at the borders:Newspaper representations and the politics of border control

[J]. Third World Quarterly, 2016,37(3):452~467.

DOI:10.1080/01436597.2015.1111753      URL     [本文引用: 1]

Antonopoulou E & Nikiforidou K.

Construction grammar and conventional discourse:A construction-based approach to discoursal incongruity

[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11,43(10):2594~2609.

DOI:10.1016/j.pragma.2011.01.013      URL     [本文引用: 1]

In line with recent work extending the constructional approach to dialogic constructions (e.g. Fried, 2009; Linell, 2009), we argue that constructional analysis can be profitably extended to larger-than-the-sentence chunks representing conventionalized discourses, such as classroom discourse, telephone-call openings, scholarly editions, horoscopes, etc. The structural regularities associated with these genres - realized, in our examples, either as fixed sequencing or as formal templates - can be recast as the (semi)-schematic features of large scale constructions. To the extent that lexical choices are constrained (and can be rendered, for example, in the form of drop lists), they are accommodated as their (semi)substantive component. Clause-level patterns, typical of the discourses we analyze, are also recognized as constructions on the basis of their conventional association with each genre. Using established in the constructional literature attribute-value pairs,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constructional approach allows for a construction-by-construction and word-by word identification of the conventional make-up of these supra-clausal patterns; when such patterns are humorously exploited, a constructional analysis foregrounds the verbal basis of the incongruity in a principled way. This proposal allows us to embed entrenched patterns of all sizes uniformly in a theory of grammar, account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encoding) idiomaticity and provides common cognitive grounding for all kinds of conventional knowledge (cf. Ostman, 2005). (C) 2011 Elsevier B.V.

Goldberg A E. 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本文引用: 2]

Goldberg A E. Constructions at Work: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本文引用: 3]

Matus-Mendoza M & De Rycker A. Mexico City and the H1N1 health crisis:The discursive interconnectedness of viruses,murders,policy fiascos and tumbling pesos[M] //De Rycker A & Don Z M. Discourse and Crisis: Critical Perspectives.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13: 395~433.

[本文引用: 1]

Östman J-O.

Construction discourse:A prolegomenon

[C]//Östman J-O & Fried M. Construction Grammars: Cognitive Grounding and Theoretical Extensions. Amsterdam:John Benjamins, 2005: 121~144.

[本文引用: 2]

Wallis P & Nerlich B. .

Disease metaphors in new epidemics:The UK media framing of the 2003 SARS epidemic

[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05,60(11):2629~2639.

DOI:10.1016/j.socscimed.2004.11.031      URL     PMID:15814187      [本文引用: 1]

Since the emergence of HIV/AIDS in the 1980s, social scientists and sociologists of health and illness have been exploring the metaphorical framing of this infectious disease in its social context. Many have focused on the militaristic language used to report and explain this illness, a type of language that has permeated discourses of immunology, bacteriology and infection for at least a century. In this article, we examine how language and metaphor were used in the UK media's coverage of another previously unknown and severe infectious diseas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SARS offers an opportunity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framing of a less extraordinary epidemic disease. It therefore provides an analytical counter-weight to the very extensive body of interpretation that has developed around HIV/AIDS. By analysing the total reporting on SARS of five major national newspapers during the epidemic of spring 2003, we investigate how the reporting of SARS in the UK press was framed, and how this related to media, public and governmental responses to the disease. We found that, surprisingly, militaristic language was largely absent, as was the judgemental discourse of plague. Rather, the main conceptual metaphor used was SARS as a killer. SARS as a killer was a single unified entity, not an army or force. We provide some tentative explanations for this shift in linguistic framing by relating it to local political concerns, media cultures, and spatial factors.

崔鹏, 张巍, 何毅, .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演化及政府应对能力研究

[J]. 现代情报, 2018,38(2):75~83.

[本文引用: 1]

高列.

浅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媒体报道

[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36(4):158~160.

[本文引用: 1]

顾南.

突发事件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报道

[J]. 新闻研究导刊, 2017,8(3):181.

[本文引用: 1]

金丽萍.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策略探讨

[J]. 心理月刊, 2019(1):183~184.

[本文引用: 1]

刘芬, 白解红.

英语“情感强化副词+形容词”构式的语义压制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9,51(5):665~676,799.

[本文引用: 1]

刘梅丽.

语法转喻解读的认知语用机制探究——以汉语“很+N”构式为例

[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26(1):30~34.

[本文引用: 1]

潘艳艳, 张辉.

英汉致使移动句式的认知对比研究

[J]. 外语学刊, 2005(3):60~64.

URL     [本文引用: 1]

本文采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以英语致使移动句式为主线,对英汉两种语言中致使移动句式的语义、句法、动词配价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的异同点及其认知根源.

沈峥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媒体策略——从《新华日报》禽流感系列报道说开去

[J]. 新闻战线, 2014(6):102~104.

[本文引用: 1]

田臻.

构式研究展望:构式、心理与语言加工——Adele Goldberg教授访谈实录

[J]. 外国语, 2018,41(3):107~112.

[本文引用: 1]

汪岳新.

微博与微信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特征比较研究——以“山东非法经营疫苗事件”为例

[J]. 新媒体研究, 2017,3(19):19~21.

[本文引用: 1]

王林, 王可, 吴江.

社交媒体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传播与演变——以2018年疫苗事件为例

[J].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2019,3(4):42~52.

[本文引用: 1]

文旭, 姜灿中.

基于层级观和互动观的汉语动结构式句法语义界面分析

[J]. 外语教学, 2019(4):28~33.

[本文引用: 1]

杨汝福.

系统功能语言学观照下的共向互文性模式研究

[J]. 外国语, 2010(2):12~19.

[本文引用: 1]

杨一风, 范晨芳, 曹广文.

危机管理在中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中的应用

[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4,25(3):268~271.

[本文引用: 1]

袁野.

基于构式语法的书面及对话语篇分析框架——以网络语体为例

[J]. 外语学刊, 2017(2):45~49.

[本文引用: 2]

曾国才.

话语认知分析:从对话句法走向对话构式

[J]. 外语学刊, 2019(6):7~12.

[本文引用: 2]

张薇, 毛浩然, 汪少华.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官方媒体报道的隐喻架构分析——基于SARS和H7N9疫情报道语料

[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2):100~108.

[本文引用: 1]

张自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中的媒体策略

[J]. 中国记者, 2005(10):17~19.

[本文引用: 2]

版权所有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1号 邮编:100024
电话:010-65778734 传真:010-65778734 邮箱:flexuebao@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