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 41(3): 122-128 doi: 10.12002/j.bisu.222

书评

《语言教学创新的理论与实践》评介

杨阳

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710064

A Review of Creativity in Language Teaching: Perspectives from Research and Practice

YANG Y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710064, China

收稿日期: 2017-09-7   网络出版日期: 2019-06-15

Received: 2017-09-7   Online: 2019-06-15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杨阳,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710064,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话语分析电子邮箱:yylinguistics@126.com 。

摘要

《语言教学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由Rodney H. Jones 和 Jack C. Richards合作编撰,是迄今为止对语言教学创新介绍最为系统、最为全面的一本论著,涵盖了语言教学创新的理论基础、案例研究、研究空间等。本文简要介绍此论著的4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语言教学创新的理论探讨,第二部分集中探讨课堂中如何实现创新,第三部分关注课程设计的创新,第四部分论述语言教师发展的创新。本文还对此论著的价值作了简要评价,指出此论著重新阐释了教学创新的概念,推动了对语言教学创新的研究,为研究者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借鉴,而且为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指导。该书立意新颖,反映了语言教学创新研究的最新成果,兼具时代前沿性和学术创新性,值得学术界关注。

关键词: 《语言教学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 外语教学 ; 教学创新 ; 理论与实践 ; 跨学科

Abstract

Creativity in Language Teaching: Perspectives from Research and Practice is compiled by Rodney H. Jones and Jack C. Richards. It is the most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book on creativity in language teaching so far, which cover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case studies and the research spaces of creativity in language teaching.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book, which consists of four sections: (1)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2) creativity in the classroom; (3) creativity in the curriculum; (4) creativity in teacher development. By analyzing the academic value of the book,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is book provides a new concept for creativity in language teaching, exploring its linguistic, cognitive, socio-cultural, and pedagogic dimensions; make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ongoing debates about creativity in education in general and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particular; gives language researchers and teachers both a set of conceptual tools with which to think and talk about creativity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a wealth of practical advice about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that can be applied to make their lessons more creative. Unique in the field, this book takes a broader and more critical look at the notion of creativity in language teaching, reflecting the latest achievement in the research of creativity in language teaching, to which clos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by academia.

Keywords: Creativity in Language Teaching: Perspectives from Research and Practice ;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creativity in language teaching ; theory and practice ; interdiscipline

PDF (1248KB) 摘要页面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引用本文

杨阳. 《语言教学创新的理论与实践》评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 41(3): 122-128. DOI:10.12002/j.bisu.222

YANG Yang. A Review of Creativity in Language Teaching: Perspectives from Research and Practice. JOURNAL OF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2019, 41(3): 122-128. DOI:10.12002/j.bisu.222

引言

创新在语言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ichards,2014)。已往学者们针对教学创新所开展的研究主要讨论如何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材料,比如诗歌等来进行语言教学(Maley & Duff,1989),或是在课堂上开展角色扮演等活动来辅助教学(Palmer & Rodgers,1983)。一些学者从教案设计入手探讨过语言教学的创新。夏纪梅、卢莉(2003)根据教案设计的意义和方法,阐述了现代外语教师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表现形式,并结合教材进行了教案设计的创新实践。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跨文化意识在语言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些研究者从此角度探索语言教学如何创新。韩红(2002)对全球化语境中外语教学创新之根源作了跨文化的分析,希望教师在外语教学创新过程中对“跨文化”问题予以关注。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研究者开始结合科技来探讨语言教学的创新。王哲、张跃(2015)探讨了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如何从教学理念、写作目的和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创新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李山(2016)探讨了互联网环境下英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指出合理利用英语网站,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综述以上研究我们发现,虽然学术界已有大量有关语言教学创新的研究,却很少有系统地探讨语言教学创新的理论研究。Rodney H. Jones 和Jack C. Richards在2016年合作编著的《语言教学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是迄今为止对语言教学创新介绍最为系统、最为全面的一本论著,涵盖了语言教学创新的理论基础、案例研究、研究空间等。这本书兼具时代前沿性和学术创新性,系统论述了外语教学如何实现创新并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观点,值得学术界关注,故本文对该书进行简要介绍和评价。

一、内容简介

本书由20位语言教师和从事语言教学的研究人员基于自己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共同完成。这本书在这一领域具有独创性,用更加广泛、批判的眼光看待语言习得中的创新,从语言学、认知、社会文化和教学法的角度,探讨了语言教学中该如何创新。本书包括4个部分,共16章。这4个部分围绕四大主题展开:第一部分(1~6章)是对语言教学创新的理论探讨;第二部分(7~10章)探讨了课堂教学中的创新;第三部分(11~13章)聚焦课程设计的创新;第四部分(14~16章)论述如何发展教师的创新能力。

第一部分的6个章节是对语言教学创新的理论探讨。第一章是全书的概述,重新阐释了语言教学中的创新,是本书的理论基础。第二章探讨了语言与创新的关系。本章的作者认为语言的四大本质特征使得它能够实现创新:受规则制约、有歧义、置于文本、具有对话性。第三章从3个方面论述了二语习得中的创新,即教师和学生的创新、学习者语言的创新、语言习得过程的创新。作者认为原则上所有的语言学习者都能创造性地使用自己的语言系统。教师的任务是创造性地为学生提供条件,让他们能够将源语言的某些知识运用到目标语的学习中,同时能帮助学生把握创造性地利用源语言和规范使用目标语之间的平衡。第四章论述文化在语言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本章的作者认为创新涉及到语言使用者、语言输出、交际过程的互动,这三者在文化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因文化的差异,它们的重要性是有差异的。第五章聚焦与语言相关的身份建构和社会交际。作者认为,语言教学应更多地关注语言在语境中的意义以及用语言来构建身份,教学的核心应该是使语言用者参与社会交际时所使用的“社会语言”,并非只关注语言形式。第六章更为具体地讨论在写作课堂中从一种文体到另外一种文体转换时如何实现创新。本章的作者关注的并不是一种形式的写作,而是学习者实现不同种文体转换的能力。

第二部分的4个章节集中探讨在课堂中如何实现创新。第七章阐述了具有创新性的教师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主要关注其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品质。作者提出了创新性教师所具备的11个特征,包括灵活性、冒险意识、丰富的专业和教学知识、发展有个性的教学风格、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科技等。第八章继续探讨与创新相关的教师课堂实践。通过访谈和案例分析,发现教学中存在很多隐含的矛盾:对创新理论的认识和教学实践中创新的矛盾,教师自己的目标、追求和教育体制的规定、要求之间的矛盾等。第九章聚焦“inquiry dialogue”,作者认为不同类型的课堂对话练习能引发不同程度的创新。传统的课堂讨论环节主要是学习者交换信息和意见,而“inquiry dialogue”允许学习者合作构建新的知识,产生新的想法,从而为学习者发现、分享话题创造机会。本部分的最后一章探讨如何通过符号资源(包括不同的语言和符号)组织文本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者认为允许学生使用不同的语言资源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呼吁语言教师摒弃狭隘的单语教学的观念,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使用不同的语言。

第三部分关注课程设计的创新。第十一章是对语言课程创新的理论探讨,第十二章、第十三章关注如何创造性地将科技引进语言课程和如何用创新性的方法教授其他领域的外语,如科技英语和法律英语等。在第十一章中,作者论述了课程设计如何实现创新,指出课程设计的创新涉及探寻课程的概念空间、识别空白并发现新的可能、使之产生转变。课程的创新需将各个层面和维度都考虑在内,从教师到学校都应顾及到。第十二章关注的是科技辅助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作者强调在课堂中借助于科技如计算机等,并不能必然地给课堂教学带来创新。只有创造性地使用科技,让学生批判性地参与到课堂互动过程中,他们才能有更多机会和可能去创造性地学习或使用语言。第十三章聚焦language for specific purposes(LSP)课程的设计。作者提供了LSP课程的一条基本设计原则:教学任务的设计应该多样化,其中,转换练习是培养创新能力很重要的一部分。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进行不同任务的转换练习,比如口语和书面语体的转换,这些转换能让学生自发地用新的方法关注语言本身及其交际目的。

第四部分论述的是语言教师发展的创新。第十四章讨论了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其他教学工具,例如视觉图像、游戏等,加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用创造性的、有效的方法应用这些抽象概念。第十五章探讨语言教师如何在国家政策、标准大纲、教学材料等限制下进行创新,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情境,让他们自由使用目标语表达看法和情感。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聚焦“叙事”这一手段在教师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提倡教师不仅要写下自己的教学记事,还应该朗读出来,并加以反思,与同事交流。本章的作者认为创造性地“讲故事”可以成为二语教师发展的一个工具,可以用来发展教师的创新能力。

二、简要评价

本书通过对语言学、认知、社会文化和教学法等领域的相关知识的整合,系统探讨了语言教学中如何实现创新,试图推动学术界对于创新价值的重新认识及研究。同时,本书重新界定了语言教学中创新的一些关键概念,反映了语言教学创新研究的最新成果。

1. 重新阐释了教学创新的概念

本书最大的创新点在于更为系统、全面地阐释了教学创新的概念,且该定义具有跨学科的特点。过去,学术界对语言教学创新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课堂中教师如何使用具有创造力的文本(如诗歌或歌曲)、游戏、角色扮演等来辅助教学,创新的主要价值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课堂更具趣味性。换言之,以往的教学创新主要关注的是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创新被看作某些特定的学生或教师所特有的品质。而本书所有的作者都有一个共识:创新在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每个教师和学习者都应该发展并且具备这种能力。基于这一认识,本书的作者从语言学、认知、社会文化和教学法的多重角度重新诠释了“创新”,其基本内容是:创新是成功的语言教学的核心,创新并不仅仅意味着使用具有创造力或是诗意的语言,更重要的是用一种创造性的方法使用语言,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或维持人际关系。总体来说,本书的作者更加关注实际情境中语言的使用,而不仅仅是语言形式。过去外语教学在观念和实践上有误区,片面地认识语言的本质特征,只强调语言运用的规约性,对语言运用的创新性认知不到位(杨忠,2015)。本书的作者认为语言的四大本质特征使得语言能够实现创新,语言使用者使用语言时既要遵守语言规则,又要根据语言情境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也就是说要实现创新。语言运用的创新需要语言使用者联系语言情境,体会语篇的言外之意,从而实现有效的交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将语言系统视为意义潜势,将语篇视为语言运用的实例,并且认为语篇在情境下生成,服务于交际目的(Halliday,2008)。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本书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创造真实的交际情境,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其中从而习得语言。比如,教师可以利用“inquiry dialogue”这种讨论形式,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使用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2. 推动了对语言教学创新的研究

本书全面探讨了创新在外语教学中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它能够有益于语言学习,如何评判创新,如何把它与课程设计结合起来等问题,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尝试。本书的作者还对很多以往语言教学中的观念进行了质疑、批判,进行了更为透彻、全面的探讨。比如很多教师都认为外语课堂上让学生仅使用目标语更有利于外语的学习,而在第十章,作者指出课堂上允许使用双语会有利于学生外语的掌握。再如,很多教师认为只要使用了计算机等科技手段来辅助教学,教学效率一定会提高,但是在第十二章,作者指出只有用正确的、具有创造性的方法利用科技手段辅助教学,才能为课堂带来真正的创新。这些问题的指出将为未来的教学研究留下大量的研究空间。由于本书是第一本对教学创新作全新解读的论著,其中的很多理论和实际操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才能证明其可行性,比如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所提倡的利用“讲故事”这一方式来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的可操作性等。这些都将推动学术界对语言教学创新的更多探讨和研究。

3. 为研究者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借鉴

本书对语言教学创新作了广泛的探讨,涉及教学创新的理论基础、课堂教学的创新、课程设计的创新以及教师发展的创新这4个方面,是迄今为止对语言教学创新探讨得最为全面的一本论著,具有很强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书的每一章节后面都配有与这一章的主题相关的思考题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研究者可以根据本书所提供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继续探讨外语教学的创新。比如第十四章涉及很多教学工具和科学技术的应用,作者建议研究者可以设计实验或调查问卷来探究哪种教学工具更有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掌握,如何综合使用不同的科技以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外语课堂上更倾向于使用哪种教学手段等。

4. 为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指导

此外,本书的每一章节都提供了真实的教学案例,使教师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如何应用本书所提供的理论框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案,使其更具创新性。以第六章为例,作者指出写作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不同体裁的写作练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教师在课堂上提供一个话题,让学生分别围绕这个话题创作一首诗歌和一篇学术文章,在这个练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不同体裁语言的使用和结构的差异。外语教学中的写作有助于外语学习者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杨忠,2015),教师可以借鉴本书的相关理论,将这一方法运用到写作教学实践中,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书在第七章所提出的创新性的教师所具备的11个特征,对于教师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此为参考,根据课程需要灵活使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开展相应的课堂活动;随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强化教学策略,发展有个性的教学风格,有意识地加强自己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书理论新颖,案例丰富,但也存在一些瑕疵。本书部分章节在内容详略和结构安排上还有待改进。如在第十四章,作者在探讨教师教学的创新时,只呈现了一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而未作系统的论述,似乎有些零散,若能结合前几章的理论进行系统论述,则对读者更有裨益。而且,本书对于教师发展这一部分,尤其是最后一个章节的讨论比较空泛,不够系统,相关的实际操作也有待进一步的明确和细化。

但是瑕不掩瑜,作为一部系统探讨语言教学创新的著作,本书立意新颖,对语言教学创新作了最新解读,能够为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提供启发和借鉴,同时,也能够为语言教学创新的研究者提供不少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极具推荐价值。

参考文献

Halliday M A K . Complementarities in Language [M].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2008.

[本文引用: 1]

Maley A & Duff A . The Inward Ear:Poetry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本文引用: 1]

Palmer A & Rodgers T S .

Games in language teaching

[J]. Language Teaching, 1983,16(1):2~ 21.

[本文引用: 1]

Richards J C .

Creativity in language teaching

[J]. Iranian Journal of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2014,1(3):19~ 43.

[本文引用: 1]

Rodney H J & Jack C R (Eds.). Creativity in Language Teaching:Perspectives from Research and Practice[M].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2016.

韩红 .

外语教学创新探源:语言交往之文化维度

[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 1):59~ 62.

[本文引用: 1]

李山 . 英语语言教学改革与创新:互联网+教育探讨[M].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6.

[本文引用: 1]

王哲, 张跃 .

大数据方法与外语教学创新研究——以“2015年百万同题英文写作研究”为例

[J]. 外语电化教学, 2015 ( 5):3~ 8.

[本文引用: 1]

夏纪梅, 卢莉 .

教案设计:外语教师创新能力的表现

[J]. 外语界, 2003 ( 1):54~ 59.

[本文引用: 1]

杨忠 .

从语言规约性与创新性辩证关系看外语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5,47(5):743~ 752.

[本文引用: 1]

版权所有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1号 邮编:100024
电话:010-65778734 传真:010-65778734 邮箱:flexuebao@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