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 40(5): 123-134 doi: 10.12002/j.bisu.171

外语教学研究

中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基于斯坦福大学案例的分析

姜霞,, 王雪梅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200083

On Construct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for Business English Program in China Based on a Case Study of Stanford University

JIANG Xia,, WANG Xuemei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83, China

收稿日期: 2017-05-9   网络出版日期: 2018-10-15

基金资助: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关键土著语言文化通识课程体系建设研究”(AFA180013)
上海市2017年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外语生态化网络教学空间建构”(C1711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高校商务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研究”(20171140015)
上海外国语大学重大项目“传承与创新视角下的上外人才培养研究”(2017114003)

Received: 2017-05-9   Online: 2018-10-15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姜霞,上海外国语大学,200083,研究方向:外语教育与教师发展、商务英语 , E-mail:jiangxia@shisu.edu.cn

王雪梅,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200083,研究方向:外语教育与教师发展 。

摘要

在《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业已颁布的背景下,探讨如何建构该专业质量保障体系至关重要。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美国一流大学——斯坦福大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特点,尝试建构我国商务英语专业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分析,笔者提出,商务英语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应充分考量社会需求、学校自主和学生主体等因素,在社会、学校、学生之间寻找平衡点,只有三方协力,才能共同提升该专业的质量水平。同时从社会、学生、师资队伍三个层面提出可行性建议:(1)以评促改,建立与完善商务英语专业社会第三方认证体系;(2)强调学生主体,建立学习成果评估数据库,实现评估管理常态化、动态化;(3)将“适应性”学习理念运用于教师教育课程,建构商务英语师资队伍的复合型知识结构。

关键词: 斯坦福大学 ; 商务英语专业 ; 质量保障体系 ; 高等教育

Abstract

With the announcement of National Criterion of Teaching Quality of University BA Program in Business English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ina, it is essential to probe into how to construct a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for this academic area.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nstruct a diagram for business English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ccessfu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a world-class university, Stanford University.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re are three equally important factors, namely social needs, university autonomy and student-centeredness. Only through joint efforts from all three players can the quality of Business English be improved. Meanwhile,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hree practical sugges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ety, students and teachers listed as follows: 1) systematically build and improve organizations of third-party quality accreditation so as to put the evaluation results into practice; 2) lay emphasis on student-centeredness and build up the database to evaluate students’ achievements so as to ensure a regular and dynamic appraisal; 3) Adopt adaptive learning concept into teachers’ education program and help business English teachers to develop a multi-disciplinary structure of knowledge.

Keywords: Stanford University ; Business English program ;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 tertiary education

PDF (1694KB) 摘要页面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引用本文

姜霞, 王雪梅. 中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基于斯坦福大学案例的分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 40(5): 123-134. DOI:10.12002/j.bisu.171

JIANG Xia, WANG Xuemei. On Construct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for Business English Program in China Based on a Case Study of Stanford University. JOURNAL OF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2018, 40(5): 123-134. DOI:10.12002/j.bisu.171

引言

自2006年教育部批准设立商务英语专业以来,我国商务英语专业发展迅速。截至2017年3月,全国开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普通高校已达323所。业已颁布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商英国标》)成为指导这一专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商英国标》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标准,指出应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

在“双一流”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高校和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戴炜栋、王雪梅,2016)。商务英语专业的开设顺应了我国经济全球化对高端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人才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无论从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还是高等教育政策的导向来看,加强商务英语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都是促进该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核心和基础。基于此,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就美国一流大学——斯坦福大学本科质量保障体系进行探究,并结合前人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尝试建构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文献综述

就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而言,学者们已围绕专业目标定位及其发展、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等角度展开探讨。在专业定位及其发展方面,仲伟合、张武保、何家宁(2015)关于专业定位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他们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指出,商务英语专业的基本定位是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类下的英语类专业,其建设应遵循八项原则,即英语为本、商务为纲、增值复合、中外兼顾、知行合一、个性差异、动态变化和发展定向等。这一目标定位突出了商务英语的专业特色,阐明了“商务”与“英语”的关系,较为全面地概述了该专业建设需遵循的原则。翁凤翔(2014)首次提出商务英语专业质量管理和商务英语学科建立与完善的“双轨”发展模式,体现出专业质量管理与学科建设的融合性。在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已有研究主要探讨如何培养复合型、跨学科、具有实践能力的高质量商务英语师资队伍。鲍文(2011)结合目前商务英语学科现状提出,商务英语教师可在相应的教育机构、学校和学会等指导下,从群体合作、自我指导两方面获得发展。郭桂杭、李丹(2015)基于需求分析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总结目前商务英语师资队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五点提升其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建议,如:政策支持现有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培训;重视其跨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对商务活动中跨文化现象敏感度的培养;培养商务英语教师的统计学知识和应用数据分析能力;加强校企合作,淬炼商务英语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商务英语教师启发性、探究性的授课能力。前者从宏观角度提出了商务英语教师发展路径,后者基于实证研究结果,从微观视角出发,为该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就人才培养模式而言,已有研究主要关注人才培养机制及教学模式。韦名忠、龚永红(2014)强调校企合作,提出了培养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的途径:校企共同制订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吸纳企业精英骨干,加强多元化的教师团队建设;依托企业,建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基地;构建互惠双赢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王艳艳、王光林、郑丽娜(2014)基于对用人单位与学生需求的分析,建议通过案例教学法、选择时效性强和案例丰富的教材等方式改善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伍彩芬(2017)呼吁在商务英语精读课程中构建内容与语言融合的“双聚焦”教学模式。学者们强调重视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并积极探索有助于培养高水平商务英语人才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方面,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设置原则与模式方面。如孙翠兰、鲍文(2010)提出,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以学生为本,适应学生需求;以“学科本位”为基础,以“能力本位”为导向;课程内容融通互补、有机整合等。李玲玲(2012)根据需求分析理论,提出:我国高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应重视商务知识与英语语言知识的融合、学生所学知识的全面性与系统性以及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合理确定英语课程与专业课程间的比例。俞建耀(2014)基于学生感知需求,呼吁实践类课程应贯穿商务英语专业4年的课程体系。总体而言,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应以需求分析理论为指导原则,必须在教学中将商务知识和英语知识有机融合,突出其专业实践性。综上可见,现有研究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复合性、跨学科性与实践性等基本属性已达成共识。学界对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研究视角多元,研究结果有助于提升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探讨该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进而促进这一专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纵观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进展,有两点较为突出的转变,一是从过去关注“教”转而开始关注“学”,二是从“外”部转向“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研究者开始关注学习者在质量保障体系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如从对学生的评估、学习者支持(learner support)、学生评估委员会、学生参与度、学生学习目的等角度开展实证研究。罗晓燕、陈洁瑜(2007)介绍了美国全国学生学习投入调查(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该调查是一个针对美国范围内四年制本科院校学生投入高层次学习和发展程度的年度调查,目的是提高学校对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视程度,提升教学质量。Kohoutek(2014)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文本分析与半结构式访谈相结合),对照《欧洲质量保障的标准与指导》(European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for Quality Assurance),对英国、荷兰、捷克的12所高校学生评价的过程进行了对比。Grainger & Weir (2016)提出“连续模型”(continua model)的评分工具来改进评估实践,促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参与者按此模型将自己的评分表进行修改并将其应用在教师培训课程中。我国学界近几年开始呼吁“质量文化”建设,如张应强、苏永建(2014:26)认为若要从根本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需要超越传统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范式,从质量保障走向质量文化。林浩亮(2015:48)提出应从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入手,通过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四个层面,提升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文化品位和建设效能,这是当前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新途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仅是一个制度建设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建设的过程。张应强(2017:4)提出,对于高等教育质量建设而言,体制机制约束总体上是一种外部约束,无论是基于政府主导的质量治理还是基于市场竞争主导的质量治理,都是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外部约束。高等教育质量建设还需要建设质量文化,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文化约束。对质量文化的呼吁实质上是对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新定位与再思考。

完善发展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是严格监控商务英语教学质量,制定全国统一的商务英语教学质量标准,使商务英语专业形成良性可持续发展态势(翁凤翔,2014:11)。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商务英语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进行研究。已有研究分别从上述不同视角探讨其质量保障建设,但目前尚未有文献以某一大学为案例,结合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基于此,本文拟通过分析斯坦福大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基本情况,对我国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尝试性建构。

二、美国一流大学质量保障体系介绍——以斯坦福大学为例

1. 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整体情况:非政府、自愿的认证体系

美国历来重视本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并为此进行许多改革与努力,颇见成效。其高等教育在1950年左右就进入了大众化阶段。美国高等教育不仅规模大、普及程度高,而且在教育质量保障方面也有一套完善的、独特的运作机制。20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界重新重视全面质量管理的运用且获得成效,之后这一理念逐渐被运用于高校。1993年,美国国会通过《国家质量承诺》(National Quality Commitment)法案,鼓励美国大学秉持全面质量管理、注重流程管理的精神,每年给在推广教育、内部管理及与产业合作中卓有成效的大学颁奖。1995年,美国创立“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全国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98年发表了题为《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的研究报告,提出了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十种策略,从而拉开了美国重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序幕(刘智运,2008:94)。

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具有分权的特点,没有一个全国最高的权威机构,其教育质量保障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外部监督主体的独立性、高校参与质量管理的竞争性、质量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认证工作的经常化(陈小尘、胡弼成,2010)。认证(accreditation)是美国最主要、最普遍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方式,它是非官方性质的、分权式的管理和监控,由学术界自愿组成的各种非营利性的认证机构进行。联邦和州政府不直接认证学校或专业,但联邦政府一方面通过认可认证机构来间接地监控高校办学质量,另一方面运用法律和资金拨款政策的杠杆作用来规范和引导高校内部的质量管理。尽管存在一些争议,但认证是一种符合美国高等教育实际情况与基本理念的成熟的质量监控体系(游柱然、姚利民、蒋家琼,2010:18)。由此可见,非政府的、自愿的认证体系是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独具的特色。在此背景下,斯坦福大学作为美国一流大学,其在质量保障体系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2. 斯坦福大学质量保障体系介绍

笔者查阅斯坦福大学官方网站,以其2012年发布的《斯坦福大学本科生教育研究报告》(The Study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t Stanford,以下简称《SUES报告》)(① https://web.stanford.edu/dept/undergrad/sues/report.html)、质量标准认证网站(② https://wasc.stanford.edu/content/what-wasc-accreditation-process)及学习评估与评价网站(③ http://web.stanford.edu/dept/pres-provost/irds/assessment/assessment.html)为研究文本,具体分析其质量保障体系。

(1)参与社会认证

美国高等教育的认证组织可分为三类,即地区认证机构、全国性认证机构以及专业或学科认证机构。从其所获认证的基本情况来看,斯坦福大学已获得西部学校和学院协会高等学院和大学认证委员会认证,即WASC(Western Association of Schools and Colleges)认证。WASC为美国教育部认可的组织,其核心标准为:①确定制度目的和确保教育目标;②通过核心功能实现教育目标;③开发和应用资源和组织结构,以确保质量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④创建一个致力于质量保证、高校学习和改进的组织。WASC认证的目标是帮助高校开发和维持有效的教育计划,并向教育界、公众和其他组织确保所认证高校已达到高标准的质量。WASC的认证对象不是某个具体的项目,而是高校整体的教育体系,因此除了对学术质量和教育效果进行评估外,还强调对高校的体制结构、过程及资源进行评估。认证不仅仅是对学校质量的认可,同时也是学术圈内部对学校的监控,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起着督促和建议的作用(游柱然、姚利民、蒋家琼,2010)。

(2)重视学生在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斯坦福大学有一套完整的学生评估体系,积极邀请校友、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校生定期参与教学计划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作出相应调整。对在校生而言,斯坦福大学非常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评估与评价。其评估表主要由Bergeron为里士满大学(the University of Richmond)的重新认证而开发的评估工作表改编而成。具体评估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图1   斯坦福大学学生评估流程图


斯坦福大学设立了“机构研究与决策支持”(Institutional Research & Decision Support)中心,该中心专门负责分析数据,为决策的制定和评估提供支持,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育实践以及提升服务质量的卓越性。该中心每年都对学生学习及入学前后的整体情况进行调查,如对已录取学生的问卷调查、入学新生的问卷调查、每四年一次的全体本科生问卷调查等,以此了解学生入学时的学习背景和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并定期公布调查数据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调研结果为制定学术与课程项目的评估计划、撰写相关报告提供依据。斯坦福大学评估本科生学习成就的方法折射出这样的理念,即评估应该与大学的使命及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期望相一致。其学生成就评估活动集中收集以下几方面的数据:知识储备、珩磨技能和能力(honing skills and capacities)、培养个人和社会责任感以及适应性学习(adaptive learning)。其中拥有知识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课程之间建立目的性连接,将课程的广度与其在专业学习中获得的知识的深度结合起来;“珩磨技能和能力”则特指斯坦福大学希望所有本科生都能培养的能力,如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美学与审美能力、形式与定量推理能力、历史思维性地思考的能力、科学分析能力及丰富的创造力(李雪飞,2014:67)。

(3)首次提出并应用“适应性学习”概念

《SUES报告》首次提出“适应性学习”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本科生培养目标之一。斯坦福大学认为没有一种教育能够完全培养学生未来需要的全部知识和能力,要真正使学生具备持久的活力,本科教育目标必须融入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即“适应性”学习。“适应性”学习是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创建新的连接,从教育经历中整合不同的元素,去适应各种新环境,为不可预期的挑战做准备(刘海燕、常桐善,2015:31)。作为本科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斯坦福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涵盖了人文、社会、自然等三大知识领域,这种跨学科的广度学习为学生适应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此外,斯坦福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提出“螺旋课程”(helix courses),由三门或多门课程组成,强调智力发展的连续性,鼓励跨院系开设课程、整合资源,帮助学生将已有知识、能力、经历建立联系,学生在学、思、悟的过程中发现智力的连接,将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数据化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三、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建构

从理论上总结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从实践上探讨美国一流高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具体做法,对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实现“双一流”的宏伟目标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斯坦福大学质量保障体系强调社会参与,重视学生在评估中发挥的主体作用,并能将评估结果与本科生教育有机结合,真正做到评改相促。笔者结合斯坦福大学的质量评估特点,参考Burke(2005)的“问责三角”(accountability triangle)及Cao & Li(2014)的“质量保障三角”(quality assurance triangle),同时结合我国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密切联系,尝试从宏观层面建构商务英语专业质量保障示意图(见图2)。

图2

图2   商务英语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示意图


商务英语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应充分考量社会需求、学校自主和学生主体等因素,在社会、学校、学生之间寻找平衡点,只有三方协力,才能共同提升该专业的质量水平,继而加强其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规范和提高办学水平,培养高水平、有张力、满足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商务人才的实际需求。具体而言,学校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招生阶段选拔、在校期间培养,最后向社会输出专业人才;用人单位根据社会需求,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进行考察,并有责任向学校反馈所培养人才调研考察结果;学校应鼓励作为高等教育消费者的学生参与质量保障评估体系的建构,重视其评估主体的地位,跟进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管理,同时根据社会及学生的反馈情况,适当修订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如此往复,构建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系统。为此,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1)注重第三方评估,建立并完善商务英语专业社会认证体系。作为监控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主要手段,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真正做到“以评促改”。为此,必须重视评估体系的建设,尤其是发挥社会第三方认证机构的作用,如从整体上对评估内容、方法、结果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增强评估的客观性与科学性。笔者认为,评估作为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主要实施方式,本身也需要被评估。为此应借鉴美国高等教育社会认证体系的具体做法,建立健全商务英语社会第三方专业认证机构,通过自评、第三方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等举措,构建可持续改进的动态评估体系,不断发挥其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引导作用。

(2)强调学生主体,建立学习成果评估数据库,实现评估管理常态化、动态化。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应该积极参与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发挥主体作用。目前国外关于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方面的研究较为丰富,大多强调“以大学生学习为逻辑主线,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服务学生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学习成果”(刘小强、蒋喜锋,2012)。我国目前正在推行“五位一体”的评估制度和“五个度”(即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师资和条件的支撑度、质量保障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户的满意度)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这说明我国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已开始关注学生发展本位,然而具体实施方式等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诚如杨彩霞、邹晓东(2015:31)所指出的,纵观高校教学质量保障实践中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缺乏对学生学习、发展和学习成果的视域关注、系统设计和考量。因此,在教学质量保障中从学生视角进行系统研究和实践探索迫在眉睫。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管理可分为入学阶段、在校阶段及就职阶段,通过建立数据库,进行横向、纵向对比,突出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将评估管理工作常态化、动态化。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学习斯坦福大学在评估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法,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反馈与应用,强调学生主体、结果导向、关注过程、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理念。

(3)将“适应性”学习理念运用于教师教育课程,培养商务英语师资队伍的复合型知识建构能力。《SUES报告》指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我们今天所教给学生的具体知识,很快就会过时,学生若想真正地适应变化的时代,需要“适应性”学习这一要素。这就如同衡量大脑的标准并非其神经元的个数,而是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笔者认为,一方面,这一学习理念适用于商务英语师资队伍知识的建构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王立非、葛海玲(2016:21)综合《商英国标》要求和全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2016)的调研结果提出,合格商务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应由语言能力、教学能力、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构成。将适应性学习理念引入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有利于引导教师树立新型知识观,实现知识结构从单一型向复合型的转变。另一方面,斯坦福大学基于该理念所开设的由三门或多门课程组成的“螺旋式”课程对于商务英语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也有参考价值。我国高校有必要结合教师专业能力发展需求,设置同类跨学科、全方位的“螺旋式”课程,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④ 教育部官网关于该文件的链接: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提到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任务有数十项之多,看起来零散繁杂,如果细加分析的话,可以归纳为“一个中心,两项根本任务”,即:以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为中心,以高校内部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根本任务(李国强,2016:1)。由此可见,提升质量是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鲜明主题。不断凝练、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大学本科质量保障体系至关重要。本文在评述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的基础上,解析美国一流大学——斯坦福大学的内部质量保障实施方案,为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质量保障体系提出了建议,并尝试建构其质量保障体系。今后可结合案例就该专业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成要素、操作流程等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Burke J C . Achieving Account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Balancing Public,Academic,and Market Demands[M]. 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 2005.

[本文引用: 1]

Cao Yingxia & Li Xiaofan .

Quality and quality assurance in Chinese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A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and a proposed framework

[J]. Quality Assurance in Education, 2014,22(1):65~ 87.

URL     [本文引用: 1]

Abstract Purpose ‐ The paper aims to establish a quality assurance framework for Chinese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PHE) in particular and for any newly-established higher education sector in general. 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 ‐ This research relied on publishe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ata, existing literature,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the authors' observations. It described the PHE growth context, analyzed the quality issue from three dimensions (academic, administrative, and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examined its quality assurance practice through three players. Findings ‐ The paper provides empirical insights about how quality and quality assurance issues have impacted on PHE development. To approach the issues, it suggests a "quality assurance triangle" framework that is composed of three PHE players (government, market, institution) and their joint association. Research limitations/implications ‐ Because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each player in current quality assurance, the success of its implementation in China depends on how the government establishes the triangle system and balances its dominating roles to ensure each of the players act independently and collaboratively. Practical implications ‐ This framework provides directions for establishing an appropriat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for PHE in China. Originality/value ‐ This paper fulfills an identified need to setup a sound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for PHE in China and contributes to quality assurance literature with a new framework.

Grainger P & Weir K .

An alternative grading tool for enhancing assessment practice and 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

[J]. 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ternational, 2016,53(1):73~ 83.

URL     [本文引用: 1]

An alternative grading tool for enhancing assessment practice and 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 . ???aop.label???. doi: 10.1080/14703297.2015.1022200

Kohoutek J .

European standards for quality assurance and institutional practices of student assessment in the UK,the Netherlands and the Czech Republic

[J]. 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2014,39(3):310~ 325.

URL     [本文引用: 1]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student assessment procedures of 12 universities in the UK, the Netherlands and the Czech Republic with respect to their alignment with the European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on the quality of assessing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European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for Quality Assurance [ESG] 1.3). Based on qualitative methodology combining document review wit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he analysis has yielded three major results. First, the assessment procedures of the UK universities studied indicate the highest alignment with the ESG 1.3 when compared to the Czech institutions, with the Dutch universities occupying the middle ground. Second, a preference for summative assessment to account for pressures of massification can be observed at institutions in all three countries. Third, it is argued that contrary to some (ministerial) expectations, the influence of the ESG on institutions seems to be insignificant, due to unawareness of the ESG 1.3 at all of the UK and Dutch universities analysed and only moderate knowledge of ESG 1.3 in the Czech case. For this reason, there seems to be a need for communicating the ESG to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rather than revising the scope of the ESG as envisaged in the 2012 Bologna policy document (Bucharest Communiqu).

鲍文 .

商务英语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J]. 外语学刊, 2011(2):118~ 119.

URL     [本文引用: 1]

本书以现代教师发展理论为基础, 研究商务英语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特征、模式、策略等, 构建商务英语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框架体系。本书理论与实践结合, 是目前商务英语学科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的指导性论著。

陈小尘, 胡弼成 .

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及其借鉴

[J]. 高教探索, 2010(1):52~ 57.

URL     [本文引用: 1]

美国高等教育在20世纪后半叶出现了诸多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全关从上至下的关注和思考,也使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提上了议事日程。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有其基本特征:外部监督主体的独立性、高校参与质量管理的竞争性、质量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认证工作的经常化等。借鉴美国高等教育管理的经验,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需引起全国上下的高度重视;在改善质量管理过程中须细分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目标;为预警“重科研轻教学”须改善质量评价体系和学术激励机制;在建立与健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法规体系的同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外部监督机制。认识到了问题就须采取行动。这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需要借鉴的经验。

戴炜栋, 王雪梅 .

“双一流”背景下的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战略

[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38(5):1~ 13.

URL     [本文引用: 1]

"双一流"方案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探索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内涵,以及一流外语学科的内涵与发展战略,旨在为"双一流"建设以及外语学科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首先,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一流大学涉及一流学生、一流师资、一流学术、一流资源、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等,其中学生、师资、学术为共性部分;其次,从学科是知识体系和学术组织这一观点出发,提出一流学科主要体现在人才、研究、师资、服务方面,一流学科管理提供了制度和资源保障;此外,本研究指出,外语学科建设本质上是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应用,学科管理贯穿于相关人才培养以及学术研究、师资建设、社会服务等过程中;最后从以上N个层面具体探讨了一流外语学科的发展战略。

郭桂杭, 李丹 .

商务英语教师专业素质与教师发展——基于ESP需求理论分析

[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38(5):26~ 32.

URL     [本文引用: 1]

文章以ESP需求理论为指导,基于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得出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并结合商务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结构设计问卷,调研了国内商务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在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文章讨论了当前商务英语教师存在的问题,并就商务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与发展提出了改善建议。

李国强 .

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展望

[J]. 中国高教研究, 2016(2):1~ 11.

[本文引用: 1]

李玲玲 .

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

[J]. 教育探索, 2012(4):33~ 34.

URL     [本文引用: 1]

目前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及未能体现出其培养“复合型”人才要求的缺欠.需求分析理论是ESP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可以为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提供指导.根据需求分析理论,我国高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应重视学生所学知识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应重视商务知识与英语语言知识的融合;应重视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应合理确定英语课程与专业课程间的比例.

李雪飞 .

本科生教育应该走向何处——《斯坦福大学本科生教育研究》报告述评

[J]. 比较教育研究, 2014,36(5):65~ 70.

URL    

《斯坦福大学本科生教育研究》报告提出了"一个斯坦福大学"的本科生教育目标。内容包括掌握知识、锤炼能力、培养个人与社会责任感、实现自适应学习。本科生的毕业要求为强化自由教育,为专业教育奠定基础;有较强的写作与口语交流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加强思考与行为的广度。

林浩亮 .

质量文化视角下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现状分析

[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5(2):48~ 51.

URL     [本文引用: 1]

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新 评估周期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广东地区若干不同类型高校为研究对象,全面剖析了当前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并提出应从加强质量文化建 设入手,通过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四个层面,提升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文化品位和建设效能,是当前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新途径。

刘海燕, 常桐善 .

能力、整合、自由:斯坦福大学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

[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5,36(4):30~ 35,70.

URL     [本文引用: 1]

从2010年开始,斯坦福大学对其本来就已经非常卓越的本科教育开展了本世纪的首次研讨和审核,目的是总结经验、探索改革和完善之路,使本科教育适应当今高等教育多元化和全球化快速发展的特征。经过两年的研究,斯坦福大学于2012年出台了具有重要影响的《斯坦福大学本科教育研究报告》,拉开了新一轮本科教育改革的序幕。本文对斯坦福大学此次改革过程、改革理念以及实施方案进行了梳理,将斯坦福大学此次改革的特征总结为四方面:首次倡导和实施"适应性"学习,重塑本科教育目标;通识教育从基于"学科"模式向基于"能力"模式转变;整合学生大学就读经历,从课程学习走入现实生活;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由学习机会,从"有限选择"到"多元选择"。文章最后还阐述了斯坦福大学改革对我国本科教育发展的启示,即聚焦能力培养、整合教育经历、创造自由学习氛围,最终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刘小强, 蒋喜锋 .

学生学习视野中的高校教学质量建设研究

[J]. 教育研究, 2012,( 7):77~ 81.

URL     [本文引用: 1]

大学生的学习是关系高校教学质量的根本因素。以学习为中心加强教学质量建设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共同经验。当前,我国高校教学质量建设进入"深水区",呼唤从"教"到"学"的范式转换。为此,我们要真正树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和教学质量建设理念,构建以"学"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制,加强大学生学习过程管理,实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质量评价和保障,加强大学生的学习观教育。

刘智运 .

国际视野下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

[J]. 中国大学教学, 2008(10):94~ 96.

URL     [本文引用: 1]

本文在国际视野下介绍了美国提高教育质量的措施.分析了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七个问题.

罗晓燕, 陈洁瑜 .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美国NSSE"全国学生学习投入调查"解析

[J]. 比较教育研究, 2007(10):50~ 54.

URL     [本文引用: 1]

美国“全国学生学习投入调查”(NSSE)是一个在全国范围内调查四年制本科学生对高层次学习和发展投入程度的年度研究。自2000年在全美正式推行以来,对提升美国的本科教育质量起了推动作用,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也颇有启示。本文在回顾了其产生背景后,着重对NSSE调查的流程、评价指标等进行了梳理分析。

孙翠兰, 鲍文 .

国际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研究

[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5):153~ 156.

URL     [本文引用: 1]

课程体系的设计是教学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对教学的整体 效果和总体目标意义重大。当前高校的国际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存在着课程门类繁多、内容相互覆盖、商务知识与语言知识比例失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各高校 应以学生为本,以"能力本位"为导向,做到课程内容融通互补,科学合理地设置国际商务英语课程。

王立非, 葛海玲 .

论“国家标准”指导下的商务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J]. 外语界, 2016(6):16~ 22.

URL     [本文引用: 1]

本文从国家需求、商务英语师资现状、国外商务英语教师要求、国家标准要求、学科教师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出发,探讨我国商务英语教师专业能力构成和教师发展的途径。文章指出,商务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应由语言能力、教学能力、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构成,应尽快规划和出台英语类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标准,建立和完善教师发展体系,对接商务英语教师发展需求,以保证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王艳艳, 王光林, 郑丽娜 .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模式调查与启示

[J]. 外语界, 2014(2):34~ 41.

[本文引用: 1]

韦名忠, 龚永红 .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途径探析——基于校企合作的视角

[J]. 教育探索, 2014(5):77~ 78.

URL     [本文引用: 1]

对广西48家企业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显示,企业要求商务英语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商务谈判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的途径包括:校企共同制订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吸纳企业精英骨干,加强多元化的教师团队建设;依托企业,建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基地;构建互惠双赢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等。

翁凤翔 .

论商务英语的“双轨”发展模式

[J]. 外语界, 2014(2):10~ 17.

URL     [本文引用: 1]

本文探讨了我国商务英语的发展思路,首次提出商务英语专业质量管理和商务英语学科建立与完善的“双轨”发展模式,并阐述了“英语语言商务专业”、“普通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和“商务英语学”等商务英语的重要概念。文章对商务英语专业和商务英语学科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观点,对商务英语专业和商务英语学科发展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伍彩芬 .

新国标下商务英语精读内容与语言融合型教学模式的建构——从“语言中心化”到“内容与语言双聚焦”

[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18(5):20~ 27.

URL     [本文引用: 1]

《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指出商务英语专业具有国际商务和英语语言交叉融合的复合型特征。基于新国标,以内容为驱动、语言为载体,在商务英语精读课程中构建内容与语言融合的"双聚焦"教学模式,可以凸显专业知识与语言技能之间的关联,有效内化专业知识,提高有学科语境依托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从"学习语言"向"用语言学习"转变,实现商务英语教学从"语言中心化"向"内容与语言双聚焦"完善。

杨彩霞, 邹晓东 .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理念建构与改进策略

[J]. 教育发展研究, 2015,35(3):30~ 36,44.

[本文引用: 1]

游柱然, 姚利民, 蒋家琼 .

美国高等教育质量认证的特点、争议与启示

[J]. 外国教育研究, 2010,37(5):18~ 23.

URL     [本文引用: 2]

美国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是建立在美国大学多元化和自主办学的理念与现实基础上的一种非官方性质的、分权式的业内质量监控与规范。尽管存在一些争议,但认证确实是一种符合美国高等教育实际情况与需要的成熟的质量保障体系。它的特点和深层理念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有着特殊的借鉴价值。

俞建耀 .

学生感知需求的调查分析:商务英语专业课程重构设想

[J]. 外语界, 2014(2):25~ 33,57.

URL     [本文引用: 1]

我国商务英语专业自设立以来发展迅速,关于商务英语三维课程群建设也已形成一定理论共识,然而地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却有待重构。本研究从学生感知需求这一主要问题出发,通过三角验证方法考察毕业实习对学生商务英语课程需求的触发作用,探讨改变学生延后需求为即时需求的途径。研究发现,实习是改善学生相关商务课程即时需求的关键。实习前学生的感知需求主要是纯语言技能拓展,实习后他们的需求转向商务语言使用,尤其需要跨学科专业知识技能。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了学生能够通过贯穿本科4年学习的社会实践实现与社会需求互动,从而发挥其对于重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积极能动作用。

张应强, 苏永建 .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反思、批判与变革

[J]. 教育研究, 2014,35(5):19~ 27,49.

[本文引用: 1]

张应强 .

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与培育质量文化

[J]. 江苏高教, 2017(1):1~ 6.

URL     [本文引用: 1]

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灰色系统,教育质量的概念具有模糊性,质量建设的内涵具有不确定性。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建设既需要创新体制机制,让市场竞争机制在质量建设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又要着力建设高等教育质量文化,从质量问责走向质量合作,形成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基于信任的高等教育质量治理体系。

仲伟合, 张武保, 何家宁 .

高等学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定位

[J]. 中国外语, 2015,12(1):4~ 10.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准确定位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本文首先从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情况阐述明确专业定位的必要性,接着提出了商务英语专业定位的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基点(培养目标)与原则。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作者认为:商务英语专业是商务和英语结合的复合型专业,但是,其基本定位是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类下的英语类专业。该专业培养能熟练使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专业建设应遵循八项原则:英语为本原则、商务为纲原则、增值复合原则、中外兼顾原则、知行合一原则、个性差异原则、动态变化原则、发展定向原则。

版权所有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1号 邮编:100024
电话:010-65778734 传真:010-65778734 邮箱:flexuebao@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