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 40(3): 58-68 DOI: 10.12002/j.bisu.166

翻译研究

语言服务业背景下科技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辽宁高校的供给侧改革为例

门湘池1, 李洋1,2

An Exploration into Cultivating Scientific Translation Talents via Language Service Industry: Taking Liaoning’s Reform of the Supply Front as A Case Study

MEN Xiangchi1, LI Yang1,2

1. Foreign Studies College,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19, China

2. Translation Studies Center,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510420, China

收稿日期: 2017-05-9   网络出版日期: 2018-06-15

基金资助: 本文得到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语言服务协调创新多语种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7J063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翻译技术驱动下翻译能力的创新研究”和东北大学2017—2018 本科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资助。(N171501003)

Received: 2017-05-9   Online: 2018-06-15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门湘池,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110819,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史。电子邮箱:1095290304@qq.com

李洋,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110819,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510420,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语料库口笔译研究。电子邮箱:lynkabm2000@163.com

摘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推进,辽宁急需一批高水平的科技翻译人才,然而辽宁高校的科技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完善,急需进行供给侧改革。目前,我国语言服务业呈现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态势,并逐步走向规范。在此背景下,为了促进其发挥在“政企”与“学研”之间培养科技翻译人才的核心地位和协同育人的创新作用,本研究将语言服务业定位为产业,通过深入分析辽宁省语言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用户需求,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MTI)阶段如何构建以供给侧改革为导向的科技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语言服务业; 供给侧改革; 科技翻译人才; MTI教学模式

Abstract

Currently, the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and the policy of all-round revitalization of Liaoning old industrial base have been practically implemented. Considering the given context, there is an increasing demand of high-level scientific translation talents. However, as an essential supplier in the supply front, the university can hardly fulfill its responsibility, and is in urgent need to reform. With the continually fast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antly growing standardization of language service industry, the specific industry plays a central role to communicate among government, enterprises,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universities. The very industry is also key to bring the collaborative cultivation mechanism into full play. As suppliers of language service, universities and scientific institutes should further enhance continuous collaboration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Based on analysis of current status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practical consumer needs in Liaoning province nowadays, the study is designed to explore a feasible and applicable MTI teaching mode, from aspects of innovating curriculum provision,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enhancing evaluation system, respectively.

Keywords: language service industry; reform of the supply fro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nslation talents; MTI teaching mode

PDF (1513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门湘池, 李洋. 语言服务业背景下科技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辽宁高校的供给侧改革为例[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 40(3): 58-68 DOI:10.12002/j.bisu.166

MEN Xiangchi, LI Yang. An Exploration into Cultivating Scientific Translation Talents via Language Service Industry: Taking Liaoning’s Reform of the Supply Front as A Case Study[J]. JOURNAL OF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2018, 40(3): 58-68 DOI:10.12002/j.bisu.166

引言

中国翻译协会在其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国际语言服务行业大会上首次正式提出“语言服务业”的概念。该协会在2012年和2014年分别发布了《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报告2012》和《中国翻译服务业分析报告2014》,并于2017年发布了《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2017—2021》。这些报告和规划均表明,中国语言服务业已逐步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全球化的“先导”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支撑行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语言服务业成为中国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组成部分(王立非、崔启亮、蒙永业,2016)。但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无论是辽宁省政府还是省内高校都未进行相关研究,对翻译人才的教学模式认识不足,尚未摸清辽宁语言服务业的现状,更未将其提升至产业的高度,忽视了其在“政企”与“学研”之间培养翻译人才的核心地位和协同育人的创新作用。在传统的“产学研”模式中,“产”代表企业,该模式在翻译人才的培养上表现出“产”和“学研”之间需求侧和供给侧的不相适应(李洋,2017)。一方面,“产”对业务精湛、遵守行业规范的科技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学研”培养的科技翻译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不熟悉语言服务业行业规范,难以胜任科技翻译任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不是以“企业”为代表的“产”,而是语言服务业。本研究将“企”界定为语言服务业,探讨如何以语言服务业为核心,有效发挥其在“学研”和“政企”之间的协同育人作用,建构以供给侧改革为导向的科技翻译人才教学模式,针对性地解决辽宁在科技翻译人才培养中所面临的困难,以期服务于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一、语言服务业现状分析

科技翻译人才是指经过MTI专业系统的培训,积累相当量的科技翻译实践,从而能使用专业术语进行逻辑严谨、理性客观的科技领域专业资料翻译,满足语言服务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化翻译人才。目前,辽宁语言服务业对科技翻译人才的要求为,具有坚实的双语基本功和灵活的双语转换能力,掌握多种翻译技巧和现代翻译技术,了解科技领域专业知识,具备处理信息的能力、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如语言服务业行业知识、与客户洽谈的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等),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踏实肯干的品质,保持热忱的工作态度,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语言服务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翻译协会,2017)。本研究试用SWOT分析法对辽宁语言服务业自身存在的优势、劣势和它在所处的外部环境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见表1)。

表1   辽宁语言服务业的SWOT分析

优势桥梁作用和关联价值,潜在市场和发展潜力,领军于东北地区
劣势缺乏高品质语言服务机构和高水平翻译人才,特别是科技翻译人才匮乏
机遇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召和“一带一路”倡议带来对高质量语言服务,特别是科技翻译服务的大量需求
挑战衔接“政企”和“学研”,实现与高校协同育人的创新作用,健全行业组织发展,应用先进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增强行业综合实力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优势:中国语言服务业在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实现辽宁工业产品“走出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呈现出全球化、产业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关联价值(中国翻译协会,2017)。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大力扶持和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更多辽宁企业开始“走出去”,开展对外经贸交流。这一趋势无疑会对语言服务,特别是科技翻译服务带来大量的、迫切的需求。纵观东北地区,辽宁语言服务业处于领军地位,正在逐步实现行业规范化和标准化,潜在市场广阔。

劣势:辽宁地区语言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学历、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良莠不齐。部分语言服务业的专任翻译人员缺乏专业的MTI学习背景,双语转换能力薄弱;而拥有MTI学习经历的从业者,也呈现出翻译实践经验缺乏、专业领域知识匮乏、不了解现代翻译技术、行业规范和职业要求等不足。

机遇:“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内容包括贸易畅通,该倡议的深入推进将会促进我国与其他沿线国家间的科技和经贸往来,其实际实施离不开语言保障(赵世举,2016)。2016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带来了新机遇。在此背景下,辽宁势必急需一批精通翻译、知晓科技、通晓文化的人才,为企业引进国外技术、产品在国外的本地化、谈判和访问等过程提供语言服务。这将推动语言服务业发挥平台作用,实现“产学”协同育人。上游,“学研”协同育人;下游,“企政”对科技翻译服务给予反馈并提出意见,助力于高校调整和完善MTI教学模式。

挑战:语言服务业应健全行业组织发展,提供专业化的语言服务(特别是科技翻译服务);创造良好的业界口碑和理想的商业效益,促进语言服务业自身的持续发展和繁荣;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贡献力量。语言服务业应发挥衔接“政企”和“学研”的桥梁作用,协同高校培养高水平科技翻译人才并择优录取,保证语言服务业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随着信息时代科技水平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语言服务业要不断升级技术创新,革新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郭晓勇,2014)。

综上对辽宁语言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为满足辽宁地区对高质量科技翻译人才的迫切需求,促进辽宁地区语言服务业的蓬勃发展,迎接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召和“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本研究将探讨以语言服务业为核心平台的辽宁科技翻译人才教学模式。

二、基于语言服务业的科技翻译人才教学模式

只有经过MTI科学、专业和系统化培训的科技翻译人员才更有可能为语言服务业提供高效精准的科技翻译服务,满足需求侧对优质科技翻译持续增长的需求。而满足语言服务市场发展变化的需求也是MTI培养的根本目标之一(程维,2014)。纵观辽宁MTI培养现状,多数学生缺乏科技专业背景知识和科技翻译实践经历,如何将这些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科技翻译人才,实现语言服务业需求侧和供给侧有效对接,是MTI培养不可回避的问题。为了向辽宁语言服务业提供高水平科技翻译人才,本文拟对MTI培养方案的调整提出具体建议。

1. 课程设置

高校应与处于科技翻译人才需求侧的企业、政府的人力资源部门和连接科技翻译人才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语言服务业的行业专家共同参与MTI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内容的设置等。科技翻译人才教学应该有别于传统的学术型翻译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关注语言服务行业的需求(穆雷,2012)。经过教学理念的革新,本文所探讨的MTI课程设置以语言服务业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并引导学生拓展知识维度,在相关科技知识领域拓展翻译百科知识。请见表2.

表2   科技翻译为导向的MTI课程设置协同创新方案

课程群翻译能力课程设置
必修课
程群
(30%)
理论基础(10%)科技翻译
口译基础(10%)交替传译、同声传译、口译研究概论
笔译基础(10%)翻译研究概论、翻译技术、科技翻译与美学
选修课
程群
(10%)
语言文化和专业提升科技文献视译、英汉语言对比、科技翻译项目管理、翻译史、翻译批评
协同创
新课程

(60%)
学研
协同
(40%)
与校内其他学科研究所的协同课程口译
实践
外交口译、商务口译、法庭口译、医疗口译、口译观摩与欣赏
笔译
实践
外事翻译、商务翻译、法律翻译、影视翻译、医疗翻译、文学翻译、新闻编译、传媒翻译
与校内其他学科研究所的协同实践跨学科研究知识概论(如机械铸造业、金属冶炼、信息技术等)、翻译工作坊、口译工作坊、模拟会议口译
产学
协同
(20%)
与校外语言服务单位的协同课程语言服务概论、语言服务项目管理、翻译质量管理、翻译职业发展与规划、语言服务业从业者讲座
与校外语言服务单位的协同实践软件本地化、计算机辅助翻译(CAT)、本地化与国际化工程、国际机构科技文献翻译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本文对MTI课程方案的设置依据国家颁布的《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基于语言服务业,侧重科技翻译人才培养,尝试进行探索性的改革。除了设置《方案》要求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外,拟设置协同创新选修课程群,通过学研协同和产学协同,丰富学生科技专业背景知识,使其积累严谨规范的科技术语表达,为学生提供更多科技翻译实践机会,使其适应语言服务业的发展需求。

必修课程群为MTI学生的科技翻译学习建构理论框架并教授学生翻译技巧。科技翻译理论可以指导学生科学有效地开展科技翻译实践。此外,该课程群培养学生的双语基本功和双语转换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其了解中英语言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对我国文化形成全面感知,对中西方思维差异及由此形成的中西文化差异有宏观把握,并依据相关翻译原则赏析和评价译作。科技翻译的语言也承载着美(何三宁,2011),本模块特设科技翻译与美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译出符合读者审美期待、具有美学价值的科技文献。

协同创新课程群(实践课程群)包括以下两部分:

第一,学研协同。一方面,组织学生在学校内MTI教学单位实践,使学生重点掌握科技类口笔译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并灵活应用于翻译实践;通过模拟真实的科技口译场景,使学生具备良好应变能力,在实践中锤炼翻译技能;通过深入涉外部门和各企业开展科技口译观摩与欣赏,使学生亲身体验真实口译环境,学习一线译员的鲜活经验,为其投身语言服务业夯实基础。本课程群注重传统课堂和翻译工作坊的紧密结合,避免了教科书式的空洞说教和停留在语言转换层面的感性学习。

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到学校内其他科研院所实践,有机整合高校的学科资源,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与高校内跨学科研究所(如信息科学、机械工程等)加强合作,联合指导学生完成科技文献、学术讲座等口笔译项目,搭建校内跨学科的协同培育机制。同时,该模块也使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资源互通有无,为学生参与科技文献翻译实践和会议口译实践提供平台,使学生在经由语言服务业的打磨后输出到位于翻译人才需求侧的企业和政府,有机会在真实的翻译需求环境中提供科技翻译服务,并能得到有益的指导和即时的反馈。学生遇到难理解的科技术语或不了解的科技背景知识时,可以及时向专业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寻求帮助,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完善技能、积累经验。高校可以选拔语言功底扎实的理工科学生到翻译专业插班学习。理工科学生凭借严谨的逻辑思维、饱满的科技知识和不断提升的双语能力,可以顺利完成翻译工作(穆雷,1999)。科研院所的专任教师将从专业角度评价和修正学生翻译成果。

第二,产学协同。一方面,组织学生参与校外语言服务单位实践,首先聘请企业全职科技翻译员工、语言服务从业人员、自由译员等来校讲座,再安排学生去校外语言服务单位实践,提升学生对产业化、职业化、专业化翻译的认识,建立校外专家授课机制促进教学改革。通过校内外各方的反馈,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本研究前期的调研发现辽宁高校在校学生在MTI阶段几乎从未接受过任何翻译项目管理和本地化等训练,导致无法满足产业和企业的要求。为使学生在就业后能真正按照语言服务业的标准运行翻译项目,选修课应设置职业素养和行业知识课程,包括语言服务概论、语言服务项目管理、翻译质量管理和翻译的职业发展与规划,以期助力MTI培养既熟悉语言服务业运行机制、具有较强翻译项目管理能力,又能够解决语言传播中实际问题的科技翻译人才,更好地服务于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与校外翻译技术与本地化单位实践。信息技术的迅猛革新对语言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翻译人才学习和掌握日新月异的翻译技术(王华树,2016),因而本研究建议与校外翻译技术与本地化单位合作,共同开设翻译技术课程,包括软件本地化、科技翻译和计算机辅助翻译(CAT),以期实现“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校外翻译技术与本地化单位成为学生实践基地,可致力于培养专业性、技术型、现代化的翻译人才。MTI学生可以在真实工作环境中锻炼翻译能力,改进翻译方法,灵活应用翻译技术,具体解决多种实际问题,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2. 教学方法

(1)MTI的翻转课堂

在传统MTI课堂中,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压抑。MTI的翻转课堂鼓励学生打破时间和地点的阻碍,获取最先进和优质的教学资源。翻译实践课程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后,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好地将知识内化并应用于翻译实践。课前,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地点,通过学习慕课和阅读背景资料,掌握翻译技巧和背景知识,制作词汇列表和翻译对照表。课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课前自学心得,讨论制定统一的词汇表,分析翻译任务并展开翻译实践。口译实践课堂上,学生在小组内依次完成口译任务,并互相点评;笔译实践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完成笔译任务并彼此修改润色。随后,口译笔译课堂上,学生将翻译成果在班级内展示,其他同学给出建议,教师进一步作出点评,深化讲解知识点,展开课堂教学。课后,学生深入思考教师的点评和同学的建议,撰写学习总结和感悟。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小组研讨、协同学习,课后自主反思,在实践中内化知识、深化认识,提高翻译实践能力。该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出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科技翻译人才。

(2)学研协同的翻译工作坊

本课程方案的设置基于语言服务业,目的是实现并强化同处于语言服务供给侧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通力合作,使其致力于协同育人,为语言服务需求侧提供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科技翻译人才。翻译工作坊教学可以作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协同育人的平台,在实践中检验学生的翻译水平和技能,及时给予学生来自科技领域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为科研机构提供高质量的科技翻译服务,促进学研持续发展。学研协同翻译工作坊是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研讨式教学,秉承“合作教学的原则”(曹进、靳琰,2016)。教师为学生提供来自科研机构的翻译素材,包括汉英科技文献和学术研讨会资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了解该科技主题的背景,积累词汇。教师依托相关主题,讲解科技翻译的实用技巧,鼓励学生理论结合实践,在实践中培养能力。科研机构的专业从业人员走进高校,为学生讲解科技知识和相关术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科技论文翻译和会议口译模拟视频的录制,并在工作坊内展示翻译成果。学生相互评价,教师给予点评,科研机构的专业人员对学生的翻译成果给予反馈。教师要求学生听取建议、修改翻译、记录心得,并将所收获的双语知识、翻译技能和科技领域知识灵活应用到日后的科技翻译实践中。学研协同翻译工作坊为高校开展基于语言服务业的教学、实现高校和语言服务业协同育人提供准备、奠定基础,以期为翻译人才需求侧培养和输出更多高质量科技翻译人才。

(3)基于语言服务业的产学教学

MTI科技翻译人才教学应该充分发挥语言服务业搭建翻译人才需求侧和供给侧桥梁的重要作用,将学生输送到语言服务机构,接触真实的翻译项目,提供有效的翻译服务,而不是单纯意义上作语言层面的转换。基于语言服务业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产出而又强调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力求使其成为实用型翻译人才。高校应与语言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协同培育科技翻译人才,实现如图1所示的基于语言服务业的产学协同教学流程。

图1

图1   基于语言服务业的产学协同教学流程


在前期,MTI教学选用正规语言服务机构提供的语料库中的语料、真实翻译项目和会议翻译资料供学生练习,以期使学生顺利适应语言服务业真实环境,满足客户需求。

在中期,高年级学生被选送到指定语言服务机构,参与真实翻译项目。语言服务行业资深从业者帮助学生对语言服务市场进行分析。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客户沟通交流,争取语言服务机会,遇到困难时向专家寻求帮助。在同客户沟通过程中,学生尝试与客户磋商价格和交稿日期等事宜,并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接受语言服务任务后,学生要搜集相关背景知识,整理专业术语平行语料,制作统一的术语表,结合客户需求分析任务,确定翻译文本要求,包括格式、字体和字号,并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翻译任务。秉承交叉学习的原则,学生之间要相互协同。在此过程中,教师和行业专家对学生的任务规划和翻译技巧选择进行监督指导。

在后期,教师和行业专家在任务完成后对翻译成果监测审核,而客户也会对学生完成的翻译任务从需求的角度作出评价。学生在翻译服务业经过历练,回到学校带回真实的翻译任务资料和实践经验,为低年级学生举行学长引领的讲座。

3. 教学评价模式

(1)“学研”协同评价

基于语言服务业的科技翻译人才教学的初衷是为处于科技翻译需求侧的企业和政府提供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并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科技翻译人才,适应语言服务业的发展需求。合格的科技翻译人才要具备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改进翻译方法,提高翻译能力。为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科技翻译人才,MTI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应该实现“学研”协同评价。

高校教师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共同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筛选和整合信息、独立完成翻译任务和小组协同学习等)、发现不足后在翻译方法与策略选择上的改进、遇到挫折时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作出评价。完成翻译任务前收集和整理的相关知识、制作的词汇翻译对照表由科研机构专家评价;课堂小组讨论记录、翻译修改草稿由教师评价;最终的翻译成果由教师和科研机构专家共同评价。学生也记录学习过程,自我监测学习阶段性成果,撰写实践的心得体会。教师和科研机构专家共同评定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将学生的译前准备、译中使用的翻译策略及译后呈现的效果纳入成绩评定过程。该评价模式是培养和输送具备综合素质的应用型科技翻译人才的关键。

(2)“产学”协同评价

“翻译教学质量评价需要依靠第三方机构或专家根据社会需求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考核,例如企业有ISO 9000,ISO 9001等”(刘和平,2013)。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时代背景下,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号召下,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科技翻译人才评价体系是提高科技翻译质量、增强语言服务业整体市场竞争力、为科技翻译人才需求侧供给高质量科技翻译人才的先行保障。

校内教师从教学的角度评价学生学习成长进步的过程、努力完善和提高翻译水平和技能的态度以及经过阶段性学习所达到的学习效果与成就,侧重评价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达成、教学效果是否顺利实现;产业教师从语言服务业总体需求的角度评价学生的语言服务业行业知识、职业素养(职业规划能力、协同完成翻译项目的能力、与客户协商洽谈的能力、向专家寻求帮助的能力等),侧重评价科技翻译人才投身语言服务业的从业能力;MTI教学的目的是为语言服务业提供更多高水平翻译人才,为翻译需求侧供给高质量的服务,而科技翻译人才提供语言服务的水平、能力和质量最终要由客户来检验和评价,客户从实际需求的角度评价科技翻译人才所提供的科技翻译服务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这是对MTI教学成果和科技翻译人才综合素养的终极评价。

4. 师资配置

目前,辽宁省内高校MTI师资主要是语言学和文学背景,获得国内外翻译学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教师屈指可数,导致一些高校存在翻译教学理念落后、MTI课程设置陈旧等困境。为缓解这一现状所带来的种种问题,高校应该着力优化MTI师资配置,并实现对MTI师资的持续培养。

诸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理工科院校,聘任具有理工科专业背景和英语专业背景的翻译专业教师,在科技翻译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优化MTI师资配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高校应严格MTI教师的准入机制,择优录取拥有科技专业背景和翻译实践经历的专任教师,打造业务能力强、教学理念新的专业教学团队,为教师提供丰富的科技翻译技能和教学能力培训机会,鼓励教师广泛、深入地阅读科技翻译相关文献,参与教学研讨。MTI教师应熟悉语言服务业行业规范,了解语言服务业现状,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朱晓敏,2015),为此,高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翻译实践,投身语言服务业。其次,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多学科的优势,聘请信息工程和材料冶金等专业具有海外学习经历和英语论文写作与翻译经验的教师为学生授课,拓展学生科技领域背景知识,深化学生对科技领域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要求授课教师依据自身经验指导学生进行科技翻译。再次,高校也应该密切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努力实现学研协同培养科技翻译人才的新模式。最后,高校应聘请活跃在语言服务业的资深从业者、辽宁省翻译协会的专家和学者、政府和企业翻译机构的专职翻译来校为学生开展讲座。他们以专业翻译的视角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能够激发学生对翻译工作的兴趣和接受翻译职业培训的热情,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职业规划。

结语

本研究认为,位于辽宁省语言服务业需求侧的高校,应将语言服务作为平台,掌握企业和产业对科技翻译人才需求的现状,及时调整MTI培养方案,为科技翻译人才的培养建设承上启下的连接路径。MTI科技翻译人才教学模式应基于校内外协同育人机制和“产”业协同育人机制,区分实习基地与实践基地,把校内外科研机构和语言服务机构确立为实践基地,践行口笔译规范、本地化规范等,再选派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使其针对性更强地运用所学所知,成长为综合性、应用型、高水平的科技翻译人才,为响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召和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供语言保障。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作者已声明无竞争性利益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