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 40(3): 122-128 DOI: 10.12002/j.bisu.163

书评

《第二语言学习》评介

杨梅

A Review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YANG Mei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420, China

收稿日期: 2017-11-9   网络出版日期: 2018-06-15

基金资助: 本文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加工决定论的汉语母语和二语发展研究”资助(15BYY065)

Received: 2017-11-9   Online: 2018-06-15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杨梅,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510420,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电子邮箱:flmyang@scut.edu.cn

摘要

《第二语言学习》由王瑞明、杨静、李利三位教授合作完成,是一本从心理学视角出发全面介绍第二语言学习现象的重要著作。全书系统梳理了第二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脑机制、双语记忆表征、词汇和句法加工、语言转换、二语学习对个体认知发展的影响、个体差异与教学策略、汉语作为二语的学习过程与高效率推广等8个核心问题,对每个问题涉及的重要概念、理论模型、实证探讨、争议话题等作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介绍和分析。本文介绍全书主要内容,并对相关特点作简要评述。

关键词: 第二语言学习; 心理学视角; 双语; 记忆表征; 认知发展

Abstract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o-authored by Wang Ruiming, Yang Jing, and Li Li, is recently published with the most complete and systematic introduction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studies from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both in and out of China. This book covers 8 key topic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namely, the critical period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brain mechanism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bilingual memory representation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lexical and structural processing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language swit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influence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n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f Chinese. The present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tents of this book and comments on its major features as reflected in the well-designed organization, the content abundance and depth, the thoughtful way of presentation, as well as its originality in discussing and exploring some key topics in the field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Keyword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bilingualism; memory representation; cognitive development

PDF (1360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杨梅. 《第二语言学习》评介[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 40(3): 122-128 DOI:10.12002/j.bisu.163

YANG Mei. A Review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 JOURNAL OF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2018, 40(3): 122-128 DOI:10.12002/j.bisu.163

第二语言学习(简称“二语学习”)是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及神经科学研究的核心话题之一,有助于解答为什么大人学语言比儿童困难、二语学习是否有助于智力发展、人脑如何加工母语和外语等问题。王瑞明、杨静和李利三位教授合著的《第二语言学习》,立足国际前沿,结合自身研究,介绍了基于心理学视角的二语学习研究现状,整合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对该领域进展和研究趋势作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该书作为一本介绍和整理相关成果的集大成之作,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第二语言学习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最新进展,还可为二语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证参考,体现出较强的学术和应用价值。本文介绍该书主要内容,并对相关特点作简要评述。

一、主要内容

全书共9章。

第一章《引言》概述语言、学习、二语学习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作者先介绍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表征方式,从心理语言学视角出发对语言的理解、产生及获得作了简要概述。对学习概念的介绍主要聚焦学习的含义与类型、国内外主要学习理论、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等。在此基础上,作者明确了第二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解释了为何书名使用“第二语言学习”而非“第二语言习得”。本章最后梳理了二语学习的一般理论模型,总结出研究者最为关注的8个主要问题。

后续章节围绕这8个问题逐一展开。其中,第二章《第二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详细介绍了二语关键期研究的相关成果。作者先简述关键期的概念界定和生理机制等,进而介绍母语学习的关键期假说及主要证据,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二语学习的关键期假说及理论解释。本章重点梳理了二语语音学习、句法学习及其他语言指标学习中是否存在年龄效应的相关研究,对支持或质疑二语学习中年龄效应的研究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本章最后对二语学习关键期假说的相关启示作了分析,重点讨论了儿童二语学习的优势和成人二语学习的缺陷及弥补方法,并从学习环境、语言输入和二语自我等角度出发,分析了关键期假说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第三章《第二语言学习的脑机制》全面介绍了语言加工的一般脑机制,包括大脑结构、脑功能学说、脑功能研究常用技术、语言的神经中枢等基本内容。作者介绍了脑的可塑性,并从动态角度出发,整理了二语学习如何引发大脑功能和结构变化的相关实验研究。本章还分析了双语加工的脑机制,介绍了双语者一语和二语表征的神经机制差异,并分析了相关的影响因素如二语学习年龄、熟练程度、使用频率及语言特征等。最后探讨了双语者语言控制的认知神经机制,分析了双语者语言控制机制与一般认知控制机制的关系,并重点介绍了有关汉语—英语双语者语言控制脑机制的相关研究。

第四章关注二语学习中的双语记忆表征。双语记忆表征指双语者所掌握的母语和学习的第二语言在其大脑中存储和组织的方式(王瑞明、杨静、李利,2016:125)。作者先系统介绍双语记忆表征的基本知识,概述了双语记忆表征的内涵、主要研究内容(词汇表征、概念表征及两者间的联系)、常用的实验任务和范式等。在此基础上,对双语记忆表征研究的发展历程作了详尽梳理,先介绍早期研究如Weinreich的双语记忆表征系统、Ervin和Osgood的双语记忆表征模型、Kolers的双语记忆表征模型等,再介绍后续发展,包括词汇—概念分级表征、词汇连接模型和概念调剂模型、修正分级模型和修正的修正分级模型、分布式概念特征模型等。作者还从5个方面对双语记忆表征研究的最新趋势作了重点介绍,包括新研究范式的使用、两种语言结构的差异对双语记忆表征的影响、早晚期双语者的表征差异、基于“形态层”解释同源词和非同源词表征、运用计算模型模拟双语记忆表征等。本章最后从发展历程和研究范式两个方面出发,分析和评价了双语记忆表征研究。

第五章《第二语言学习中的词汇与句法加工》关注二语学习的两个核心任务:词汇学习与句法加工。作者先概述词汇学习的内容及测量方法、词汇发展模型、影响词汇学习的因素(学习者投入、词汇频率、语言学习环境)等,随后介绍二语词汇学习的相关研究,明确了二语词汇表征、分类、二语词汇量测定等基本问题,介绍了三种二语词汇学习的理论模型,同时总结和分析了二语词汇学习的主要研究成果及教学策略。由于双语词汇加工的特殊性,作者专门回顾了双语词汇提取和识别的相关研究,并对最新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在句法加工方面,作者介绍了二语句法表征及其理论模型,包括句法共享说、句法独立说、句法联系说等,有关双语句法启动的问题也是本章重点内容。本章最后分析了双语句法加工的影响因素如二语学习年龄、二语熟练程度和工作记忆等。

第六章《第二语言学习中的语言转换》聚焦双语个体在实际交流任务中根据对象和情境在两种语言中自由转换的现象。作者介绍了语言转换的定义,概述了语言产生转换和语言理解转换的相关理论,并从行为实验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两个方面对语言转换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本章特别关注同声传译这种特殊的语言转换现象,系统介绍了同声传译的释意派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和认知语用理论,并对同声传译中的翻译转换过程作了专门介绍。最后,作者综述了当前语言转换研究的意义,指出了下一步研究应该注意的两个问题,即深入探讨不同语言在语言转换中的激活状态和程度,同时系统探讨影响语言转换的主要因素如语系因素和学习经验等。

第七章《第二语言学习对个体认知发展的影响》讨论二语学习对个体认知控制、语言能力和非语言能力的影响。作者首先介绍了认知控制的基本含义、成分构成、认知控制测量的常用范式等,然后从抑制控制优势、工作记忆优势、认知灵活性优势和延迟认知衰退等几个方面讨论了二语学习对认知控制的影响。本章分析了二语学习对个体语言能力发展的影响,在综述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二语学习对个体元语言意识(包括语音、词汇和句法意识)具有积极影响,但是对语言能力发展则有消极影响,体现在二语学习对两种语言词汇通达的干扰以及对母语语言发展的影响两个方面。最后介绍了二语学习对个体非语言能力的影响,具体包括对个体思维、个体心理理论、个体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影响。

第八章《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个体差异和教学策略》主要介绍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学习效果的影响,及如何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予以干预。作者先全面介绍当前二语学习研究关注的个体差异,包括语言能力倾向、性格、工作记忆、态度、动机、焦虑、认知方式等,然后进一步聚焦二语学习策略研究,介绍了二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基本现状,梳理了当前二语策略研究的不同分类方法,总结了影响二语学习策略的因素,并介绍了二语学习成功者的策略选择和使用技巧。最后介绍了二语的教学策略,梳理了一些重要的教学法如任务型教学、交际语言教学法、基于内容的教学等。作者最后指出,从心理学视角开展的二语学习研究成果对二语教学及双语教育有着重要启发,在此基础上倡导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有助于高效双语教育模式的建立。

第九章《汉语作为二语的学习过程与高效率推广》是本书饶有别趣的最后一章。受我国综合国力日渐强盛的影响,汉语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二语学习者,汉语作为二语研究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本章首先介绍汉语语音、文字和词汇系统的独特性,进而从语音、汉字、词汇、句子等层面展开,对相关的认知加工研究作了全面梳理与整合,清楚呈现了当前从认知心理角度开展的汉语二语研究全貌。作者进一步从学习策略、学习动机、焦虑等三个方面出发,介绍和分析了影响汉语二语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本章最后分析了汉语作为二语的推广现状,指出了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指明了下一步加强汉语二语推广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革新推广理念、建构推广模式、研究学习过程、开发学习教材和提升教学队伍等。

二、简评

该书具有以下特色。

1. 系统编排,内容丰富

本书取材范围之广、谋篇思路之深令人惊叹。作者对第二语言学习研究中具有较高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的话题作了系统而全面的梳理和介绍。作者搜集了大量详实的资料,以本领域重要的相关文献为基础,系统编排、整理出八大核心问题并逐一介绍。由于资料信息量巨大,为方便读者阅读并进一步查找文献,作者在结构安排上独具匠心,为每个章节单独附有目录及参考文献。在赋予全书系统全貌的同时,又能保证各部分独立成章。全书在结构和内容上都体现出作者精心结撰的严谨与认真。在内容的详实程度上,目前国内尚无可与此书相比拟的同类著作。作者关注心理学视角出发的二语学习研究,对主要理论的概念、发展、方法、问题等作了全面介绍,更详尽描述了相关的经典实验和研究范式。对于想了解该领域研究全貌的读者,本书内容可以提供详尽参考。

2. 视野开阔,原创性强

本书立足国际前沿,对重要话题的选择和编排精准恰当,对经典文献的分析和思考发人深省,体现出作者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研究积累。书中介绍的核心问题涵盖了从心理学视角出发的二语学习研究的主要内容,既有对重要理论和实验范式的总结和梳理,又有对相关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的深刻思考与建议。本书三位作者均为从心理学视角出发研究二语学习的实践者,在各自研究领域都有着大量原创成果及研究发现。在梳理核心问题和把握主要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每位作者都注重对自己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系统阐述自己的学术创见,提供对重点问题的原创性思考,使得全书不仅是对他人研究理论和实践的整理,更是三位作者原创研究和独到贡献的一个总结。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获取丰富的研究信息,更能借由作者的分析与思考,学习到创新思维的视角、独立思考的方法、敢于质疑的勇气以及严谨考证的治学态度。

3. 回顾与前瞻照应,抉微探幽

全书并不局限于对相关文献的回顾与整理,作者更注重通过对核心问题的研究历史和发展脉络的梳理、分析、思考和论证,找到现有研究的不足,发现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前沿问题,提出具体的研究建议。这种回顾与前瞻相互照应的安排,既可保证内容的系统性和权威性,又体现出作者思考的独立性和前瞻性,使得全书在很多核心问题的介绍和分析上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同时又能发现前人所未见,提出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发展建议。读者若能细心领会书中前后照应和贯穿过去、现在、未来的叙事脉络,对各自扩展研究思路、加深研究积累、提高研究能力当有所裨益。

4. 理论与方法并重,相得益彰

作为介绍心理学视角二语学习研究的著作,仅仅阐述相关的心理学研究理论显然不够。本书不仅阐述理论,更重视介绍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范式,这样的介绍不仅有利于读者了解理论内涵,更有助于把握理论提出的过程、相关的实证数据、检验理论的实验结果等。因此,全书理论与方法的介绍穿插有序,富于变化,相关的介绍为读者了解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基本参照,为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托。此外,研究方法和实验范式的介绍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和学习二语学习研究的心理学方法,对从事二语研究的学者和对二语学习感兴趣的人群都具备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不足之处在于,主要关注从心理学视角出发的第二语言学习研究,作者对二语习得研究其他内容的介绍略显不足。如作者所言,“学习是个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联系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王瑞明、杨静、李利,2016:31),社会环境因素对学习者后天经验的影响不容忽视。如果能对二语习得社会派研究(Larsen-Freeman,2007;文秋芳,2008)的发展现状作简单介绍,全书内容会更加全面。此外,二语习得研究领域近年涌现出大量极具影响力的研究流派(Atkinson,2011;Ortega,2013),如二语习得的社会认知论、会话分析理论、社会文化论、身份理论、复杂论等,二语习得研究开始关注认知和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具身认知、扩展认知的发展正促成二语习得认知派与社会派的融合,本书对这样的发展现状重视不够。

总之,作为一本从心理学视角介绍第二语言学习研究的著作,本书内容全面而详实,结构清楚而完整,资料权威而系统,分析透彻而深刻,值得从事第二语言学习研究和外语教育的读者参考。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作者已声明无竞争性利益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