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论《神曲》中的空间维度及其神学隐喻
逯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 44 (1): 115-127.   DOI: 10.12002/j.bisu.377
摘要852)   HTML329)    PDF(pc) (1738KB)(1818)    收藏

诗人但丁在《神曲》中为地狱、炼狱、天堂分别构建了精妙且独特的空间想象。本文以空间叙事为进路,分析了《神曲》中基督教神学传统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的交织融合。研究发现:一方面,但丁通过空间构建将中世纪神学笼统而混沌的宇宙观转换成几何模型式的系统图景;另一方面,人文主义道德价值通过诗歌中的相对位置和身体姿态被刻画出来,使得空间成为神学的喻体。因此,空间维度的探讨对全面评估《神曲》的诗艺与神学价值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国外课堂二语习得研究动态(2010—2019)
徐亚妮, 杨连瑞, 杨向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 44 (1): 25-41.   DOI: 10.12002/j.bisu.372
摘要712)   HTML26)    PDF(pc) (1805KB)(1623)    收藏

作为二语习得研究的子域,课堂二语习得研究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采用定量内容法,选取2010—2019年在Language Learning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Applied LinguisticsTESOL Quarterly 4种主要国际应用语言学期刊上刊发的课堂二语习得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从总体趋势、研究视角、研究热点、研究方法4个层面进行了述评。研究结果显示:(1)国外课堂二语习得高水平研究成果呈曲折变化趋势;(2)基于社会文化视角的研究占主导,社会认知理论范式下的探索日趋增多;(3)教学法、课堂互动、反馈、学生身份成为研究热点;(4)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定性研究方法使用频繁,混合研究不断增多;纵向研究的占比较高,并出现跨截面研究;受试以大学生为主,并逐渐呈现出向中小学生、学龄前儿童以及师生结合扩展的趋势。未来的课堂二语习得研究方法将更加科学化,研究内容凸显信息化,研究对象呈现多样化和交互性。希望本文对我国的课堂二语习得研究选题提供一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语用学研究前瞻
陈新仁, 何刚, 毛延生, 冉永平, 于国栋, 吴亚欣, 姜晖, 任伟, 谢朝群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2): 137-148.   DOI: 10.12002/j.bisu.447
摘要696)   HTML2649280)    PDF(pc) (1775KB)(1525)    收藏

语用学是一门理论繁杂却又十分接地气的语言学科,近段时期发展迅猛、生机盎然。正如《语用学新发展研究》(陈新仁著,2021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所展现的那样,该学科近十余年来在理论和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总体来看,语用学发展至少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的趋势:①更加关注各类社会语境中的语言使用,包括虚拟空间和公共空间等语境中的语用问题,而非仅仅研究日常个体之间的语言使用;②更加频繁地使用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开展语用学跨学科研究;③更加注重引入社会建构论视角研究语言礼貌、面子、身份、立场、形象和信任等超学科议题;④更加强调融合多主体(如说话人、听话人、旁观者、评论者)的视角开展话语互动的分析;⑤更加强调多语境因素(如交际情境、序列语境/文本语境、社会文化语境)融合的分析;⑥更加注重定性研究或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式;⑦更加注重多模态话语分析。为了帮助广大语用学爱好者尤其是刚刚踏入语用学研究领域的年轻学者更好地、更具体地把握语用学今后或未来的发展脉络,更加敏锐地捕捉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与课题,我们特别邀请了国内多位语用学专家分享他们对语用学一些具体分支领域的前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评价理论视角下对中美媒体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
杨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43 (5): 147-159.   DOI: 10.12002/j.bisu.360
摘要1319)   HTML52)    PDF(pc) (1648KB)(1278)    收藏

本文以评价理论为视角,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探究中美媒体在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报道中所呈现出的态度。研究发现,整体而言,中美新闻报道中“判断”和“鉴赏”均占有较高的比例,但中美新闻报道的态度资源分布仍存在差异。在判断资源中,China Daily侧重于使用“坚忍不拔”和“能力”,而Los Angeles Times侧重于使用“能力”和“行为规范”;在鉴赏资源中,China DailyLos Angeles Times均侧重于使用“价值”。China Daily中的正面态度资源明显多于Los Angeles Times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新闻语篇中隐喻的建构作用研究——美媒“美国退出TPP”报道的批评隐喻分析
汪徽, 辛斌, 程儒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 44 (6): 68-90.   DOI: 10.12002/j.bisu.421
摘要281)   HTML449)    PDF(pc) (1841KB)(1245)    收藏

20世纪80年代末,在建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影响下,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研究开始出现语言转向。作为一种强大的话语策略,隐喻在政治新闻话语中的建构作用也逐渐引起学界的重视。本文以Charteris-Black(2004)的批评隐喻分析理论为框架,分析了美国主流媒体在“美国退出TPP”报道中以“TPP”和“美国退出TPP”为目标域的隐喻,揭示了其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意义和偏见,并分析了它们对社会认知的建构作用。研究显示,美国退出TPP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美媒运用隐喻,大肆炒作该事件对中国的有利影响,屏蔽了其对中国的不利影响,并宣扬中国威胁论。通过运用这些隐喻,美媒试图引导和劝说读者建构出特定的关于该事件的心理模型,并通过这些隐喻的反复使用,使读者的心理模型不断得到加强和固化,从而促成社会语境模型的建构,实现影响大众观点、建构政治现实的目的。鉴于此,国内媒体应该有效运用媒体资源,主导议程设置,在国际社会上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外语研究方法层次论——以翻译学为例
黄忠廉, 顾俊玲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5): 3-16.   DOI: 10.12002/j.bisu.473
摘要430)   HTML5152)    PDF(pc) (1971KB)(1210)    收藏

译学研究方法由人文研究方法演绎而成,但有自己的特色。译学研究方法众多,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层,形成相应的方法系统,由高至低分别为译学研究哲学方法、译学研究一般方法和译学研究具体方法。哲学方法指导和制约另外两层,一般方法自下而上地充实、丰富和发展哲学方法层,自上而下地拓展、深化和提高具体方法层。哲学方法包括普遍联系法、运动发展法、矛盾分析法等。一般方法包括辩证思维方法和系统科学方法两大类:前者包括分析综合结合法、归纳演绎结合法、定性定量结合法、宏观微观结合法、历史逻辑一致法、抽象升至具体法等;后者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论、协同论、突变论等。具体方法是可直接操作和使用的,数量最多。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的意图隐喻甄别、理解与翻译
孙毅, 李明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 44 (6): 32-50.   DOI: 10.12002/j.bisu.419
摘要567)   HTML785)    PDF(pc) (1819KB)(1201)    收藏

本文从意图隐喻理论这一新兴的认知隐喻学理论视角出发,以习近平总书记2014—2018年发表的34篇海外署名文章为语料,通过汉英两种文本的对比,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大国外交话语中意图隐喻的理解及其采用的翻译策略。研究发现,译者希冀将总书记的外交理念全景式地呈现给译语接受者,向其展现中国的外交观点,阐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外交理念,明确无误地亮明中国的外交态度,以促进国家之间的友好邦交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多模态话语治理——以新冠肺炎疫情中抖音短视频新闻为例
吴远征, 冯德正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 44 (2): 31-50.   DOI: 10.12002/j.bisu.381
摘要1078)   HTML56)    PDF(pc) (3273KB)(1183)    收藏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因为拥有丰富的多模态符号资源和庞大的用户群体,已经成为政府机关与社会机构发布消息时的首选渠道,是实现有效宣传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方式。基于社交媒体的特点,我们提出多模态话语治理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我国主流媒体是如何通过建构正面价值来引导公众的情感和态度,从而实现话语治理的目的的。同时,以评价系统为基础,我们提出了正面价值语义框架和多模态分析框架,并系统描述了如何通过文字资源和图像资源共同建构正面价值。本研究以“央视新闻”官方抖音号发布的短视频新闻为例,发现其通过自下而上的劝导式和引发式的话语策略呈现积极情感、良好品质以及事件合理性,从而达到构建社会情感共同体和社会价值共同体的目的。我们认为,基于社交媒体的多模态话语治理不仅是提高国家整体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国家软实力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美国公共危机话语互动式元话语特征解析研究——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特朗普话语为例
王磊, 王文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43 (3): 91-102.   DOI: 10.12002/j.bisu.339
摘要523)   HTML18)    PDF(pc) (1823KB)(1175)    收藏

本文以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白宫记者会上的发言为语料,运用语料库分析软件LancsBox 4.5对特朗普新冠肺炎疫情话语中的互动式元话语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总结其元话语特征,并据此对当前美国公共危机话语互动式元话语特征进行解析。研究发现,特朗普的新冠肺炎疫情话语利用危机建构人际互动资源,通过频繁运用自我提及语对个人形象进行自我建构,结合运用态度标记语、强调语、模糊限制语、参与标记语来表达个人政治主张以提高民众接受度,将竞选连任视为优先于公共卫生危机的目标。由此可见,美国公共卫生危机的互动式元话语特征体现了非公共卫生因素导致的危机话语对事实的扭曲,不但未能真正解释公共卫生危机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反而加重了公共卫生危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毛泽东诗词国外英译群体行为研究
李正栓, 张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43 (3): 17-30.   DOI: 10.12002/j.bisu.334
摘要486)   HTML268)    PDF(pc) (1602KB)(1172)    收藏

毛泽东诗词是浪漫主义抒情与现实主义描写高度结合的瑰宝,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史诗,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的生动再现,是毛泽东杰出的政治与军事领导力的文学表达。毛泽东诗词在国外的翻译、出版和传播向世界读者展现了毛泽东的文学才华,生动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故事、奋斗历程和使命担当,树立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谋独立、为人民谋幸福的光辉形象。本文将毛泽东诗词国外英译群体分为3类:外国译者群体、外国译者与华裔译者合译群体以及华裔译者群体。运用译者行为批评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外国译者群体因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不同文化得以碰撞融合,他们大多是能熟练使用多种语言的学者,具有译介毛泽东诗词的基础;外国译者与华裔译者合译群体的组合不仅弥补了外国人可能无法深刻理解原文含义的不足,而且也弥补了华裔译者可能无法译出译入语读者可接受的英语表达的欠缺;华裔译者群体出生在中国,求学于国外,其丰富的留学经历使之养成了英语的思维方式,所译的作品比较受欢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批评隐喻分析视阈下外交话语与国家身份构建——以中国国家领导人在2007—201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为例
范武邱, 邹付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43 (3): 60-72.   DOI: 10.12002/j.bisu.337
摘要445)   HTML20)    PDF(pc) (1854KB)(1156)    收藏

在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博弈的过程中,经济外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外交话语作为外交活动的重要实现工具,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因此,本文对中国国家领导人在2007—201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致辞中的隐喻类别、使用频次进行了量化研究,旨在探究我国国家领导人对国家身份的构建情况。为此,研究者收集了这些致辞,自建成51 767字的小型语料库,识别统计致辞中的隐喻使用情况,并对典型例证作定性分析。研究发现,在这些致辞中,建筑、旅程及拟人3类高频主导隐喻的使用帮助中国构建起建设者、旅行者和成长者的国家身份,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建设性、进取性和发展性特征。此外,与第一阶段(2007—2012)相比,中国国家领导人在第二阶段(2013—2018)的开幕致辞中使用的隐喻种类和频次均有显著增加,并且出现了中国特色隐喻,话语修辞潜能不断增强。这表明我国在外交话语中发出了更加响亮的中国声音,展现出中国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更好地型塑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形象。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好翻译的标准
姜望琪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 44 (2): 3-16.   DOI: 10.12002/j.bisu.379
摘要1137)   HTML27)    PDF(pc) (1476KB)(1146)    收藏

本文尝试提出一个通俗易懂、切实可行的翻译标准。文章首先分析了严复“信、达、雅”的内涵,讨论了严复的翻译实践;然后结合翻译实例,深入论证了好翻译的标准,即译作不能违背原作的主要思想、译文要有可读性、神似与形似兼顾;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如下结论:好的翻译应在似与不似之间,是直译和意译的结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神经机器翻译译文评测及译后编辑研究
郭望皓, 胡富茂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43 (5): 66-82.   DOI: 10.12002/j.bisu.355
摘要846)   HTML22)    PDF(pc) (2365KB)(1113)    收藏

尽管神经机器翻译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业界也正在加速推进神经机器翻译系统实用化和商品化的进程,但其在垂直领域的表现还不尽如人意。本研究以军事领域英译汉文本为研究对象,这些译文均由国内外主流神经机器翻译系统完成,在自主构建的1 000个军事题材译文测试数据集中,谷歌、百度、腾讯、有道、搜狗5个翻译系统的BLEU均值仅为20.854,较之其通用语料译文BLEU值相差6.62。实验结果显示:在军事题材译文的拼写、词汇、句法和语义4大类15种共5 050处错误中,军事术语翻译错误占比最高,为42.83%;其次为普通词语误译和层级结构错误。实验结果表明,目前现有的神经机器翻译系统尚不能实现高质量的军事文本翻译,无法满足现实需求,亟需进行译后编辑研究,以提高军事文本翻译的准确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漫画版《〈黄帝内经〉——养生图典》(汉英)与中医药典籍多模态翻译
陈静, 刘云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43 (3): 103-115.   DOI: 10.12002/j.bisu.340
摘要1324)   HTML31)    PDF(pc) (2473KB)(1098)    收藏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走出去”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医药典籍外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成就的集大成者,对其开展译介,对我国中医药典籍更好地走向世界、传递独特的中国声音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值得翻译界深入关注。1997年,漫画版《〈黄帝内经〉——养生图典》(汉英)出版,为中医药典籍在海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多模态实践路径。长期以来,翻译研究多以语言研究为中心,忽视了其他符号资源在语篇意义构建中的作用。本文聚焦中医药典籍的多模态翻译,选取漫画版《〈黄帝内经〉——养生图典》(汉英)作为研究对象和切入点,从文字模态和图像模态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先是分析了该译本文字模态翻译部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然后对比分析了该译本图像模态的叙事效果,最后总结该译本的不足之处对于读者接受和中医药典籍传播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翻译建议,以期为未来的中医药典籍译介提供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语言术语翻译和管理
穆雷, 李雯, 刘馨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 44 (1): 98-114.   DOI: 10.12002/j.bisu.376
摘要763)   HTML20)    PDF(pc) (1785KB)(1059)    收藏

在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学界对有关应急语言的术语界定不一,各有侧重,容易造成理解偏差和术语误用,因此有必要确定应急语言术语的内涵和研究范围,以利后续的研究与交流。本文首先描述分析了国内外应急语言术语翻译和管理研究的现状;随后以国内外应急语言相关概念的对比分析为例,明确了应急语言术语的内涵和研究范围;最后结合国内在应急语言术语翻译和管理中的实践经验,提出对我国应急语言术语翻译和管理的3点建议,包括建立应急语言人才资源库、规划应急语言术语库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蓝图、规范应急语言术语的翻译和管理流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为诗一辩:霍达谢维奇与阿达莫维奇的十年论战(1927-1937)
张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 44 (4): 108-122.   DOI: 10.12002/j.bisu.405
摘要359)   HTML7)    PDF(pc) (1867KB)(1058)    收藏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为诗人、评论家的霍达谢维奇与阿达莫维奇持续了10年的论战,成为巴黎俄侨诗歌界最重要的公共事件。两位评论家论战的主要内容包括侨民诗歌的评价标准、俄罗斯传统诗歌的继承、年轻一代侨民诗人的写作启蒙等,其中,以普希金为代表的经典文学样式和以“巴黎音调”为代表的新诗歌风貌成为论辩最主要的焦点。从本质上看,“十年论战”反映了俄罗斯侨民诗人普遍存在的创作焦虑和在身份认同上面临的现实困境,同时也折射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的总体文化危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中美媒体对中国形象隐喻建构的对比研究——以中美贸易战报道为例
陈慧, 卢卫中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 44 (6): 133-147.   DOI: 10.12002/j.bisu.425
摘要407)   HTML797)    PDF(pc) (1988KB)(1035)    收藏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形象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之一。媒体话语在国家形象塑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媒体话语研究在中国形象研究中的比重日益增大。本文以中美主流媒体关于两国贸易战的相关报道为语料,运用Charteris-Black的批评隐喻分析法,对概念隐喻进行识别和阐释,探讨中美媒体话语中中国形象的隐喻建构问题。研究发现,中美媒体在建构中国形象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隐喻:美国媒体使用战争隐喻的比例高于中国媒体,而中国媒体则比美国媒体采用了更多的竞赛隐喻,这充分印证了美国媒体选择将贸易争端敌对化而中国媒体则选择通过良性竞争解决贸易争端的倾向;两国媒体借助概念隐喻建构出不同的中国形象:美国媒体把中国塑造为“美国的敌人” “美国利益的伤害者”等负面形象,而中国媒体则努力塑造中国追求双赢、和平发展的正面形象。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语言景观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姚晓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43 (4): 101-115.   DOI: 10.12002/j.bisu.349
摘要1350)   HTML20)    PDF(pc) (1605KB)(1030)    收藏

语言景观学关注公共空间中的多语及多模态沟通现象,旨在揭示公共标识牌背后的意识形态和身份认同等社会语言学课题。从语族活力和定量分布法,到都市语言学和民族志方法,当前国际语言景观研究已日趋深入,呈现出跨学科的发展态势。本文综合分析了语言景观的定义范围,梳理了语言景观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为国内的语言景观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维度,有助于我国学者从对标识牌语言的简单统计分类过渡到对语言景观构成深层次原因的探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体认语言学的理论与实践——以体认参照点为例
王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43 (3): 3-15.   DOI: 10.12002/j.bisu.333
摘要817)   HTML305)    PDF(pc) (1900KB)(1019)    收藏

认知学派是二十世纪三场语言学革命中的最后一场,但其自身也存在诸多不足。为体现语言研究中的马列主义唯物论和后现代哲学的人本观,本文拟将其修补为“体认语言学”(ECL),其核心原则为“现实—认知—语言”,即语言是人们对现实世界进行“互动体验”(体)和“认知加工”(认)的结果,批判与修正了索绪尔的语言先验论和乔姆斯基的语言天赋论。如若谈及现实世界中的运动必然涉及“物理参照点”,Langacker基于此概念提出了“认知参照点”,本文依据ECL将其修补为“体认参照点”(ECRP)。本研究同时认为这是一种常见的体认方式,有助于人们确立相对概念以及概念间的关系,也是人们常用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本文重点解释了英语语言中基于ECRP所形成的若干构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可加工性理论”及其在汉语二语习得中的应用
胡丽娜, 常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3): 151-163.   DOI: 10.12002/j.bisu.459
摘要269)   HTML1885)    PDF(pc) (1801KB)(1013)    收藏

自1998年以来,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可加工性理论”成为二语习得领域影响较大的理论模式之一,用于阐释第二语言习得的普遍规律和习得过程,但在国内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首先介绍了“可加工性理论”的理论基础“词汇—函项语法”,阐述了该理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包括第二语言的发展途径、语言加工的程序、语言迁移发生的条件等;其次回顾并评析了该理论在汉语二语习得中的应用;接着探讨了“可加工性理论”的优势与不足:“可加工性理论”关注语言加工的运行机制和大脑的语言能力,但只是通过可加工性预测二语习得顺序是不够的,并且该理论弱化了母语迁移的作用,没有考虑语义信息对界定句法结构所处阶段的影响。最后,笔者列出了“可加工性理论”的一些发展趋势,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及其应用问题——答研究者(之一)
周领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4): 6-23.   DOI: 10.12002/j.bisu.462
摘要238)   HTML4207)    PDF(pc) (1859KB)(1010)    收藏

在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探讨和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会涉及一些问题,如译者行为批评的理论源流、理论归因和理论应用等。作为该理论的构建者,本文作者针对这些问题予以解答,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展开具体讨论,以求在梳理、释疑和学习过程中不断使理论得到完善,助推研究更加顺利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山水诗英译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当代世界意义——评陈琳《欣顿与山水诗的生态话语性》
魏家海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 44 (1): 128-134.   DOI: 10.12002/j.bisu.378
摘要460)   HTML14)    PDF(pc) (1423KB)(972)    收藏

陈琳的专著《欣顿与山水诗的生态话语性》围绕中国古代山水诗的翻译诗学特征和生态话语意义,对当代汉学家欣顿的翻译思想、翻译策略和生态智慧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本文首先介绍了著作中有关欣顿山水诗翻译的基本内容,包括翻译概况、世界文学特性、文化形态、生态形态和美学形态的表现形式、陌生化和差异化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以及生态话语建构特征,之后探讨了山水诗跨文化生态意识中的道家文明思想,并分析了禅宗思想同山水诗的生态审美观之间的关系以及山水诗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对建构世界文学的意义。本文认为该论著观点新颖、论证合理,对认识山水诗的文学价值具有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社会文化理论框架下Perezhivanie的概念内涵与研究综述
秦丽莉, 姚澜, 牛宝贵, 郭倩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 44 (1): 11-24.   DOI: 10.12002/j.bisu.371
摘要1213)   HTML20)    PDF(pc) (1799KB)(972)    收藏

perezhivanie是Vygotsky思想中至关重要却缺乏内涵解读与实证探索的理念。随着学界对“情感”议题的关注度不断增长,perezhivanie概念正在被重新激活,因此有必要对此概念的内涵进行系统全面的阐述。本文从社会文化理论的哲学根源入手,围绕perezhivanie这一概念,对其理论内涵进行深入阐述,并从情感与认知、社会与个体的辩证统一关系中探究perezhivanie作为分析单位的概念内涵。随后,本文梳理了不同学者对于perezhivanie的概念解读和实证研究,探索二语习得领域中以perezhivanie为指导的实证研究范式与方法,以期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生态话语分析路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生态素养教育探究
刘姝昕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43 (4): 33-44.   DOI: 10.12002/j.bisu.344
摘要518)   HTML143)    PDF(pc) (1751KB)(969)    收藏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教育环境中不断积累和发展的,高等学校应担负起培养大学生生态素养的大任。本文在生态语言学视域下,讨论以生态话语分析路径的大学英语教学实现大学生生态素养教育的可行性。研究发现,绿色语法研究是对语言中的非生态因素进行批评重构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生态事物关系;生态隐喻研究是发掘新时代隐喻的过程,可以唤醒学生的生态意识;和谐话语分析研究是引导学生获得生态体验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话语分析路径的大学英语教学以语言为出发点,关注语言如何影响和处理生态环境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清生态事物关系、唤醒生态意识,引导其树立生态观,是阶段性推行高校生态素养教育的可行途径之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有+数量结构”中“有”的句法制图分析
李富强, 司富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 44 (1): 81-97.   DOI: 10.12002/j.bisu.375
摘要600)   HTML10)    PDF(pc) (2652KB)(963)    收藏

“有+数量结构”常出现在句子的末尾,“有”可以表达数量或程度,在句子中可以被省略且不影响句子的合法性。吕叔湘(1999)、刘月华等(2001)、温锁林(2012)从语言事实和语用的角度对“有+数量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论证,为从新的视角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从句法制图理论“一个特征,一个中心语”的角度出发,以“他吃了有三大碗”和“他走了有三天了”中的“有+数量结构”的句法生成过程为例,试图确定“有”和“数量结构”的语类范畴,并对其句法特征进行句法制图。研究发现:“有+数量结构”中的“有”属于功能性成分,作为焦点标记基础生成于短语内部的焦点投射中心语位置;“数量结构”作为程度短语,生成于短语内部焦点投射的补语位置,受到焦点标记“有”的允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也谈互动语言学研究——兼与郑娟曼商榷
于国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4): 92-106.   DOI: 10.12002/j.bisu.468
摘要284)   HTML2895)    PDF(pc) (1841KB)(943)    收藏

近年来,互动语言学已成为国内颇受瞩目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它根植于会话分析研究,与会话分析有着最直接、最紧密且难以剥离的关系。遗憾的是,许多研究者对互动语言学没有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的掌握,从而不能正确开展实证研究。为了呈现互动语言学的真实面貌、推进互动语言学研究的科学开展,本文首先介绍了互动语言学的学科基础、研究目的、研究工具等内容,然后以《从互动交际看“好吧”的妥协回应功能》一文为例,指出该研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以展示互动语言学视角下实证研究的正确做法,并提倡同行严格遵守互动语言学的学科规训,开展客观、科学、有说服力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ChatGPT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变革、挑战与应对
周忠良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5): 134-146.   DOI: 10.12002/j.bisu.482
摘要540)   HTML3592)    PDF(pc) (1622KB)(941)    收藏

ChatGPT是一种新型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模型,拥有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ChatGPT具有变革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的潜力,能够有效地辅助个性化教学的开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构建新型教学主体关系,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推动知识生产方式变革,拓宽翻译教育教学研究空间。与此同时,ChatGPT的应用也存在潜在风险,如削弱学习自主性、异化教学主体关系、损害学术诚信、引发知识安全风险、伦理风险和意识形态风险等。为应对挑战并充分发挥ChatGPT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潜能,我们有必要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过程,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化翻译伦理教育和意识形态风险教育,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型人工智能作为“类人教师”具有强大的教学潜能,但无法取代教育教学中的人类因素,因而改变不了教育的本质,未来教师仍会在诸多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容器”与“路径”——美国前副总统彭斯演讲的认知话语分析
刘文宇, 徐博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1): 50-66.   DOI: 10.12002/j.bisu.430
摘要236)   HTML485)    PDF(pc) (2264KB)(903)    收藏

话语是社会实践,也是心理认知过程。认知机制构成社会政治活动的基本框架,尤其是以语言活动为主的政治活动,因此从语言角度分析政治活动需要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将语言的认知层面与社会政治层面相结合,运用认知机制考察政治话语使用背后的内容,揭示其隐含的意识形态。本文运用Chilton的认知话语分析模型,融合话语空间理论和意象图式理论,以时任美国副总统彭斯2018年在哈德逊研究所就美国政府对华政策所发表的演讲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演讲中所建构的话语空间,通过意象图式这一认知工具解读演讲中的中国形象,进而揭示演讲是如何从认知角度操控听众的。研究发现,演讲将中国定位为处于话语空间边缘的消极外部实体,通过“容器—路径”这一复合意象图式把中国建构成侵蚀美国利益的入侵者和阻碍内部自由发展的壁垒。本文通过对意象图式分析方法和话语空间理论的结合运用,对政治文本进行认知话语分析,以期使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到权力和意识形态如何控制话语,加深对话语实践背后蕴含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的理解,注意养成批判性思维,客观地探究事实真相。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老年人语篇阅读推理认知老化研究:回顾与展望
范琳, 孙莉, 王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43 (3): 116-133.   DOI: 10.12002/j.bisu.341
摘要528)   HTML24)    PDF(pc) (1648KB)(902)    收藏

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语言认知老化研究已经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对老年人语言老化机制和神经基础的研究既可以揭示人类的语言发展过程和认知功能变化,还能够为语言认知功能老化的干预训练提供重要的支持。阅读理解是一个需要高级认知能力参与的复杂过程,推理产出对语篇意义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建构连贯的语篇表征,读者需要进行推理加工。本文首先阐述了认知老化领域相关的理论模型和假说,回顾了老年人语篇阅读推理认知老化方面代表性的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争议,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研究者进行更为深入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从而进一步丰富这一领域的研究内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中国语言服务企业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应用调查研究
王华树, 陈涅奥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43 (5): 23-37.   DOI: 10.12002./j.bisu.352
摘要545)   HTML1970750045)    PDF(pc) (1631KB)(902)    收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机器翻译发展迅猛,对翻译生产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给语言服务企业带来了机遇。同时,在全球化浪潮与大数据时代,语言服务市场需求迅速膨胀,也给语言服务企业带来了挑战。在新时代,中国语言服务企业应该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本研究调查了218家中国语言服务企业对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现存的问题,主要包括机器翻译质量有待提升、译后编辑模式有待普及等;并针对这些问题从行业、高校和译者3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的使用、研究和人才培养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关联理论框架下喻式语言研究的新发展
彭卓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 44 (4): 123-139.   DOI: 10.12002/j.bisu.406
摘要364)   HTML19)    PDF(pc) (1909KB)(898)    收藏

通过探究关联理论框架下喻式语言研究的新趋势, 本研究发现:非刻意用法的连续统解释机制受到批判, 关联学者正尝试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去解释隐喻与转喻现象;明喻被纳入特别概念解释机制中, 但明喻语用标记语的功能仍待确定;隐喻与转喻互动可透过反义关系词和名名复合词等词汇用法进行研究。任何喻式语言的关联解释机制都可能存在缺陷, 都需要学者不断地进行探究。本研究揭示了关联喻式语言研究的新动态, 为拓宽关联理论研究的外延和应用范围提供了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翻译社会认知研究的概念、问题和方法——译者行为研究的新途径
胡显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4): 37-50.   DOI: 10.12002/j.bisu.464
摘要197)   HTML8927)    PDF(pc) (2496KB)(891)    收藏

本文从翻译学的语言学、社会文化和认知科学三大研究范式的分歧与融合出发,汲取社会认知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探讨翻译社会认知研究的概念、问题和方法。本文提出:翻译是一种社会认知,即一种基于译者对社会世界的感知、理解和概念化的语际操作。社会认知研究为译者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概念工具、框架和方法。翻译社会认知研究有助于研究范式的融合,有助于建立具有包容性和连贯性的翻译学本体理论和方法论,并能提出和回答一些具有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的新问题,为译者行为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论儿童文学翻译中语用显化的风格等效原则
徐德荣, 孙明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43 (4): 72-84.   DOI: 10.12002/j.bisu.347
摘要605)   HTML10)    PDF(pc) (1593KB)(888)    收藏

在儿童文学翻译实践中,语用显化的运用存在缺乏与过度两种倾向,对原文风格的再造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本文在对语用显化与风格再造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儿童文学翻译中语用显化的风格等效原则,即译者应充分把握原文语境中所包含的语用预设,通过强调或明示隐含信息来弥补目标读者可能存在的文化空缺与认知空缺,同时避免破坏原文中暗喻、悬念等文学创作机制,以再造原文中思维、情感和审美风格特质的预期效果,从而实现译作的风格等效。在儿童文学翻译中,如果译者能够在运用语用显化时遵循风格等效原则,将有利于在译作中再造原文风格,在提高译文可读性的同时也能够给读者留下思考、感受与审美的空间,对提高儿童文学翻译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批评认知语言学与主体间性
张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1): 30-49.   DOI: 10.12002/j.bisu.429
摘要343)   HTML1123)    PDF(pc) (2145KB)(869)    收藏

主体间性是指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分享情感、感知、思维和语言等方面的经验内容。语言根植于我们的身体,但更重要的是它还根植于社会和主体间性。本文指出,在解释语义的认知基础时,认知语言学奉行的是个体化的原则,涉身性和主体间性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借助现象学的观点。Zlatev提出涉身主体间性的概念,把涉身性和主体间性有机地融合起来,作为同一现象两个互补的方面。根据这一观点,说话人与听话人共同进行“认知协调”,在语言交际中,说话人邀请听话人参与语言表达所引起的推理,改变听话人的认知系统,从而相应地调整双方的共同基础。正常的语言使用不仅具有信息功能,还具有“论证性”功能,说话者可以通过语言影响他人的思维、态度、立场以及即时的行为等。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体现主体间性,因为它关注的是言语使用及其所引起的相关联的概念结构,以及这些概念结构在话语语境中所承担的意识形态或合法化的功能,即通过语言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立场、观点、看法以及人们对某一意识形态或观点的接受程度。批评认知语言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认知语言学忽视社会性与主体间性的缺陷,是认知语言学“社会转向”的重要体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双关何以为构式:词汇—构式语用学视角
刘小红, 侯国金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 44 (6): 148-162.   DOI: 10.12002/j.bisu.426
摘要262)   HTML449)    PDF(pc) (1795KB)(867)    收藏

本文在“词汇—构式语用学”框架下,把传统修辞学的“双关”当作“双关触发器”,而把真正的双关当作“双关构式”进行研究,以双关构式的音形义效为语用修辞参数,将双关构式分为3类:①{X +同音同形异义异效词+ X}双关构式;②{X +同/近音近形异义异效词+ X}双关构式;③{X +同/近音异形异义异效词+ X}双关构式。对于语效,除了前人指出的风趣幽默、新颖别致以及让人产生联想等修辞效果之外,本文还发现并阐述了双关构式表达说话者的情感态度、避实就婉、刻意曲解、缓解尴尬等语用功能,浅论了双关构式的语义—语用模糊性、传承性、网络性以及语用修辞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制图理论框架下汉语正反问句的句法图谱研究
陆志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 44 (1): 63-80.   DOI: 10.12002/j.bisu.374
摘要528)   HTML12)    PDF(pc) (1866KB)(861)    收藏

本文从最简方案的精简句法结构(vP>TP>CP)出发,依据制图理论的纷繁结构图谱,将汉语正反问句绘制为低位、中位和高位3个类别,共计10种具体问句形式。层级结构绘制的依据是A-not-A成分在各句法域内的不同语义诠释:词汇层vP域内的低位正反问句表现出基于情状的施事特性;屈折层TP域内的中位正反问句表现出基于命题的事件特性;标句层CP域的高位正反问句表现出基于认知的言者意识。每类正反问句具有不同的显性句法生成机制以及相同的隐性特征核查机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图书翻译项目驱动的译后编辑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肖志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43 (5): 38-51.   DOI: 10.12002/j.bisu.353
摘要425)   HTML5)    PDF(pc) (2180KB)(853)    收藏

在人工智能时代,神经机器翻译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语言服务行业和翻译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学生译者译后编辑能力的培养成为翻译教育的重要内容。面对语言服务市场巨大的人才需求和译后编辑人才供应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如何创新培养模式,以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译后编辑人才,是翻译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探索了以图书翻译项目为驱动、基于“计算机辅助翻译+机器翻译+译后编辑”(CAT+MT+PE)的师生协同翻译译后编辑能力培养的新模式,对该模式的内涵、教学设计、实施步骤及培养效果进行了论述。同时,针对该模式在图书翻译资源、译前培训成本、翻译生产平台、项目管理风险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国内各院校的MTI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基于多语语料库的翻译研究:议题与意义
胡开宝, 田绪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5 (2): 3-17.   DOI: 10.12002/j.bisu.437
摘要264)   HTML562)    PDF(pc) (1816KB)(839)    收藏

本文在梳理语料库翻译学缘起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语料库翻译学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应开展基于多语语料库的翻译研究,以拓展并深化语料库翻译学研究。我们认为,基于多语语料库的翻译研究的主要议题包括翻译共性、翻译规范、翻译单位和翻译策略与方法等研究。基于多语语料库的翻译研究,不仅能够克服目前语料库翻译学过于依赖单语或双语语料库的局限,深化语料库翻译学研究,而且可以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翻译理论研究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推进普通翻译学的构建与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元宇宙视域下的数字语言服务发展研究
任虎林, 宋琳琳, 王立非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 44 (4): 72-84.   DOI: 10.12002/j.bisu.402
摘要504)   HTML21)    PDF(pc) (1705KB)(837)    收藏

元宇宙的概念开始逐渐进入学者的视野,针对元宇宙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和拓展,有学者称元宇宙时代已经到来。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元宇宙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继而对元宇宙视域下语言服务的发展,尤其是涉及我国数字语言服务的元宇宙发展的相关研究加以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立足元宇宙技术的数字语言服务以及元宇宙与数字语言服务融合发展中的人文伦理、资源开发和制度规范等方面提出展望,以期对元宇宙与我国数字语言服务的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我国外语教学研究的热点、前沿及演进——基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文献的共词可视化分析
马蓉, 刘玉飞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43 (4): 19-32.   DOI: 10.12002/j.bisu.343
摘要1019)   HTML87)    PDF(pc) (3386KB)(831)    收藏

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1979—2019年间收录的13种外语类期刊,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我国外语教学研究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该领域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研究热点、前沿及演进。研究发现:我国外语教学研究的主场域是大学英语教学,相关理论研究侧重教学模式和自主学习,实证研究主要涉及二语习得、学习策略、学术英语、英语写作等方面;研究前沿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教师发展、学术英语、翻转课堂等;大学英语教学领域中的研究重点由通用英语逐渐转向学术英语;研究演进最显著的变化是以教师教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本文指出,学界应加强中国特色外语教学理论及应用研究,同时推动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和非通用语种教学研究,使我国的外语教学能全面服务于国家“走出去”政策和“一带一路”倡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