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艾布拉姆斯. 镜与灯——浪漫主义理论批评传统[M].袁洪军,操鸣,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
[2] |
陈大亮. 回归中国传统译论的原点[J]. 上海翻译, 2021(3):7-12.
|
[3] |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
[4] |
费小平. 美国华裔批评家刘禾“新翻译理论”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
[5] |
黑格尔.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M].贺麟,王太庆,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59.
|
[6] |
蓝红军.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译学理论建构[J]. 中国翻译, 2018(6):12-14.
|
[7] |
雷永生, 王至元, 杜丽燕, 等.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述评[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7.
|
[8] |
李林波. 中国新时期翻译研究考察:1981—2003[M]. 西安: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
|
[9] |
廖七一. 20世纪中国翻译批评话语研究[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
[10] |
林建成. 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M].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11.
|
[11] |
刘宓庆. 中西翻译思想比较研究[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
[12] |
马会娟. 奈达翻译理论研究[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
[13] |
曼海姆. 卡尔·曼海姆精粹[M].徐彬,译.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
[14] |
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原理[M].王宪钿,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1.
|
[15] |
皮亚杰. 结构主义[M].倪连生,王琳,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4.
|
[16] |
邵有学. 中国翻译思想史新论[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
|
[17] |
谭载喜. 中国翻译研究40年:作为亲历者眼中的译学开放、传承与发展[J]. 外国语, 2018(5):2-8.
|
[18] |
王秉钦. 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
[19] |
王宏印. 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从道安到傅雷[M]. 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17.
|
[20] |
许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译研究概论(1978—2018)[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2018.
|
[21] |
许钧. 关于中国翻译理论史研究的几点建议[J]. 上海翻译, 2021(4):9-10.
|
[22] |
杨柳. 20世纪西方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接受史[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
|
[23] |
张南峰. 从边缘走向中心(?)——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看中国翻译研究的过去与未来[J]. 外国语, 2001(4):61-69.
|
[24] |
张思永. 刘宓庆翻译学体系建构述评[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6):82-100.
|
[25] |
张思永. 论翻译文化研究的三种类型及其文化转向[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5):43-50.
|
[26] |
张莹. 当代中国译学发展史(1979—2019)[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2020.
|
[27] |
周领顺. 翻译批评第三季——兼及我的译者行为批评思想[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1):122-128.
|
[28] |
周领顺. 译者行为批评的理论问题[J]. 外国语文, 2019(5):118-123.
|
[29] |
周领顺. 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及其应用问题——答研究者(之一)[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4):6-23.
|